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孔融最後的死因爲何是”不孝“?

揭祕:孔融最後的死因爲何是”不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融最後的死因爲何是”不孝“?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曾說: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存在即合理。

這句話可謂是精闢。

我們從這句話中也能知道,世界萬事萬物都有存在的道理,就好比蘋果,它的存在就是用來讓人們吃的,不過對於牛頓來說,蘋果存在的意義可不簡單,因爲正是因爲一個蘋果,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很多人談及這件事的時候,對那個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都給予了高度地肯定。

對此,蘋果的兄弟——梨,總是憤憤不平,覺得人們忽略了它的功績,想想也是,梨的存在也不單單只是水果,至少對於東漢的孔融來說,它不單單只是一個水果。

揭祕:孔融最後的死因爲何是”不孝“?

融四歲,能讓梨。

這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孔融讓梨也成爲了中華傳統美德中一則經典故事,也就是從這件事情之後,孔融就在我們的腦海中刻下了“懂禮儀、重忠孝”的印象。

不過這只是我們的印象,說白了,

我們對於孔融的印象也僅僅只停留在了他四歲的時候,因爲孔融長大後的所作所爲,和我們的印象是有千差萬別的。

先不說別的,單說孔融的死,就是死於不孝之名。

那麼問題就來了,“孔融讓梨”中的孔融,素以忠孝著稱,爲何卻因不孝被曹操處死呢?

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孔融讓梨說起。

孔融讓梨

(孔融)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

四歲的時候,我不知道您會做什麼,但飛魚卻知道自己會做什麼,最擅長就是玩泥巴了,如果說到吃的,那自然也是當仁不讓,如果有一筐梨,那肯定選最大的那個,只不是那時候比較窮,吃梨都是一種奢侈。

所以說到孔融讓梨,我是打心底佩服,一個小小的孩子竟然知道把大梨讓給諸位哥哥,而自己卻拿了最小的一個,這份覺悟,當真讓不少人汗顏,當然也包括我。

其實

孔融能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遵從公序良俗,知道禮和孝,是和他自幼受到的教育分不開的,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孔子倡導的那套儒家學說,自認也是孔門後代所遵從的,這也就說明了家庭環境在孩子成長中是至關重要的。

孔融讓梨之後,慢慢地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畢竟一個小孩子不可能每天都做出讓大人們吃驚的事情,而孔融下次在鄉里出名,則是在13歲的時候了,這一年孔融的父親去世了,孔融悲痛過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來,自此忠孝的名聲就在鄉里遠揚。

孔融拋棄妻兒

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爲譚所虜。——《後漢書》

權臣董卓總攬東漢朝政之時,孔融就與董卓發生過爭辯,認爲董卓想廢掉漢少帝的做法是不對的,後來被董卓記恨,最終把孔融安排到了黃巾軍最猖獗的北海國當國相,想借用黃巾軍的手除掉孔融。

可是孔融命大,到任後做的還不錯,也得到了當地民衆的愛戴,奈何黃巾軍的勢力太強,後來孔融還是陷入了被圍困的境地,還是劉備幫助他解了圍。

不過在那個亂世,孔融只有滿腹經綸顯然是不夠的,後來孔融又得罪了袁紹,袁紹就命令兒子袁譚進攻北海,雙方激戰了半年之久,這次孔融沒有等來幫他的人而無計可施,面對此情此情,孔融仍不思抵禦之道,反而只顧自己讀書。

不知道孔融是不是想從書中找出抵禦袁軍的辦法,很顯然他沒能找到,

在城破之時,孔融跑了連自己的妻兒他都沒有帶上,自己跑了,最終妻兒都成爲了袁譚的俘虜。

孔融大逆不道的言論

融曰:父之於子,當有何親? 論其本意,實爲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夏奚爲?——《後漢書》

孔融能做出拋棄妻兒的事情,其實並不是被逼無奈,而是從他的言語中就能看出徵兆,上面的引用就是孔融說的原話,究竟什麼意思呢?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說,孔融認爲:父親對於兒子來說,其實沒有什麼親情,本就是因爲抒發情慾,兒子對於母親來說,只不過像是一件百容器而已,裝的東西到日子出來了,那個容器也就沒有用了。

這番言論當真是毀人三觀,很難想象這是那個四歲就知道讓梨的孔融說出的話,不過這卻是長大後孔融真實的面孔。

所以

對於自己拋棄妻兒的行爲,孔融也並沒有一點負擔,畢竟他在思想上已經否認了親情存在的意義,這種舉動也正是在這種思想下而發生的。

孔融最終死於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宜極重誅。書奏,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誅。——《後漢書》

後來曹操掌權之後,孔融就投靠了曹操,可是對於曹操他又看不上眼,後來曹操打敗了袁紹,讓自己的兒子曹丕納了袁熙的妻子甄宓,孔融就藉機諷刺他: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

曹操一聽,覺得這個典故自己沒有聽過啊,就問孔融這是哪裏記載的,孔融卻回答說,是他按照曹丕納甄宓的事情推算出來的,曹操又不傻,聽了孔融過的話,自然知道是孔融故意讓自己難堪的。

孔融的所做所爲,讓曹操十分不爽,曹操是什麼人,是一代奸雄,得罪了他的基本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比如說那個高呼“雞肋”的楊修,而孔融自然也得到什麼好下場。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何況孔融這個讓當時很多人都很反感的人物,所以曹操想要蒐集他的罪名,很快四條大罪就被羅列了出來,包括招合徒衆、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朝儀等,打總給孔融坐實了“不孝”的罪名,最終處死了孔融,並且誅連全家。

總的來說,孔融這個人是譭譽參半的,他爲政期間也卓有成績,也深受民衆愛戴,而且剛正不媚上,經常鍼砭時弊,當時東漢的大人物幾乎都被孔融得罪了遍,孔融的這種結局也是在意料之中。

不過孔融也確實做了一些讓時人不齒的事情,在那個標榜忠孝的時代,孔融卻逆其道而行之,也難怪曹操能抓住他的小辮子了,此外還有孔融弒母一說,不過在史料中,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所以此事並不可信,不過他拋棄妻兒的事情倒鐵證如山,容不得半點開脫。

對此,您怎麼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