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歷史上“安史之亂”的幕後推手是誰?

揭祕:“歷史上“安史之亂”的幕後推手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歷史上“安史之亂”的幕後推手是誰?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公元755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的唐朝將領安祿山帶着部下人馬舉起了反唐的大旗,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就此爆發。安史之亂雖然最終得以平定,但是極大程度上地削弱了唐朝的國力,讓唐朝由盛轉衰。

“安史之亂”不僅是唐朝命運轉折點,更是整個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因此,有必要對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做一個深入的探究。而縱觀整個安史之亂,很多人都將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歸結到唐玄宗寵愛楊貴妃貽誤朝政,或者安祿山、史思明等叛軍首領不忠不義。但事實上,在這些人的背後,還有一個人在整個安史之亂事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宰相李林甫。

一、平步青雲

李林甫出生於公元683年,他是唐朝皇室的宗親。他的曾祖李樹良是唐高祖李淵的族弟,唐朝開國之後曾被封爲長平王,他的祖父與父親也都在唐朝朝廷當中爲官,是真正意義上的皇族血裔、官宦世家。

出身名門的李林甫,自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少時頗有才華,他長大之後,很受朝中大臣的欣賞。公元726年時,李林甫就得到了深受唐玄宗器重的御史中丞、戶部侍郎宇文融的引薦,接替了宇文融御史中丞的位置。

靠着自己的精明強幹,以及極其高深的權謀之術,很快李林甫就接連獲得了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等職位,同時也接觸到了宦官高力士、宰相韓休等人,並與他們交好。因此到了公元735年時,李林甫就被拜爲禮部尚書、光祿大夫等職,成爲了跟名相張九齡等人平起平坐的宰相之一。

揭祕:“歷史上“安史之亂”的幕後推手是誰?

二、黨同伐異

李林甫出任宰相之後,第一件做的事並非是爲民謀利或者忠君事主,而是想方設法排除異己,培植親信。他先是鬥敗忠臣良相張九齡,使得張九齡被貶爲荊州長史。然後李林甫提拔朔方節度使牛仙客成爲另一位宰相(唐朝實行多宰相制),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朝中與地方的地位。

李林甫得以出任宰相,跟唐玄宗寵妃武惠妃不無關係。爲了幫助武惠妃,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權力,李林甫又向唐玄宗進讒言,使唐玄宗將反對武惠妃並受寵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貶爲庶人,後來三人被唐玄宗下令處死。

就這樣,李林甫在朝堂之上不斷搬弄是非、阻塞聖聽,加上唐玄宗在盛世之下忘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沉溺於武惠妃(後來是楊貴妃)的美色之中。結果導致李林甫成爲了一代權相,不僅在朝中有着絕對的權力,同時自己還兼領安西大都護、朔方節度使、單于副大都護,並且得到了各地節度使的擁護。

三、 禍亂之首

而支持李林甫的節度使裏,安祿山就是一個。而安祿山之所以能夠成爲三鎮重兵節度使,跟李林甫的引薦是不無關係的。雖然公元722年時,唐玄宗就已經授命節度使掌兵鎮守邊關,但當時唐朝總計有634個軍事折衝府,其中261個都在中央的手中,因此那時的節度使即使拿到了兵馬,對唐朝本身是難以造成威脅的。

但是在李林甫的進言之下,加上唐玄宗自己的考量,最終將府兵制改爲了募兵制,以至於節度使可以自己招兵買馬,使得節度使的力量進一步做大。但當時的節度使,很多都是由中央直接下放到邊關的漢臣大將,對唐朝大多是忠心耿耿的。

可李林甫乃是一代奸相,身在“廬山”之外的這些將領大多對李林甫都頗爲不滿。於是李林甫又向唐玄宗屢進讒言,說節度使本身在朝中的勢力就盤根錯節,如今又可以招兵買馬,擁兵自重,恐怕對大唐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不如將邊鎮節度使換成胡人,胡人本身在朝中沒有勢力,身上比較乾淨,而且他們驍勇善戰,是最適合鎮守邊關的大將。

於是唐玄宗就開始提拔粟特貴族安祿山等人成爲邊鎮節度使,並對李林甫跟安祿山極其信任,甚至曾經還說:“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夫復何憂!”(《資治通鑑》),足見當時唐玄宗對李林甫、安祿山等人的器重。

揭祕:“歷史上“安史之亂”的幕後推手是誰? 第2張

四、口蜜腹劍

李林甫擔任宰相,對於才能功業在他之上,而受到唐玄宗寵信、威脅到他相位的的官員,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上位的。

李林甫表面和善,言語動聽,卻在暗中陰謀陷害。世人都稱李林甫爲“肉腰刀 ”,並認爲他“口有蜜,腹有劍”。

唐玄宗曾在勤政樓垂簾觀看樂舞。兵部侍郎盧絢以爲唐玄宗已經離去,便揚鞭策馬從樓下緩緩而過。他風度翩翩,唐玄宗讚美不已。李林甫得知,擔心盧絢被唐玄宗重用,便將盧絢的兒子召來,對他說:“你父親素有名望,嶺南道的交州廣州等地現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員,陛下有意讓你父親前去。如果他不肯遠赴嶺南,肯定會被貶官。我給你出個主意,不如讓他到東都洛陽去做太子賓客或太子詹事,這也是清貴顯職。”

盧絢果然不肯前往嶺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議,主動到洛陽任職。李林甫擔心違背衆望,便任命他爲華州刺史,不久又奏知唐玄宗,稱他患病不能理事,將他貶爲太子員外詹事,而不加重用。

唐玄宗曾問李林甫:“嚴挺之現在在哪裏,這個人還可以用。”嚴挺之之前被貶出朝廷,這時正在絳州擔任刺史。李林甫擔心他重新受到重用,便召見他的弟弟嚴損之,說:“陛下非常敬重你哥哥,何不讓你哥哥上書,就說得了風疾,請求回京就醫,這樣他就可以回到朝中了。”

嚴挺之不知是計,果然按李林甫的建議上書唐玄宗。李林甫拿到他的奏疏後,對唐玄宗道:“嚴挺之年事已高,近來又患風疾,應該給他一個閒散官職,讓他安心養病。”唐玄宗嗟嘆良久,將嚴挺之打發到洛陽,擔任太子詹事。就這樣,李林甫又去掉一個競爭對手 。

李適之拜相後與李林甫爭權,但因他性格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對李適之道:“華山有金礦,開採可以富國,皇帝還不知道。”李適之便在一日上朝時,將華山金礦之事奏知唐玄宗,唐玄宗又詢問李林甫。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但是華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氣所在,不宜開鑿,臣便沒有提及。”唐玄宗認爲李適之慮事不周。他惱怒地對李適之說:“你以後奏事時,要先與李林甫商議,不要自行主張。”李適之從此逐漸被疏遠。李林甫的又一個競爭對手被李林甫清除了。

五、“安史之亂”爆發

李林甫幾番操作的結果就是,安祿山等邊軍的勢力愈發壯大,到了公元742年之時,邊軍軍力已經達到了整整49萬人,佔據了唐朝總兵力的85%左右,而僅僅安祿山一家就有15萬人,佔據了唐朝4分之1以上的兵力,而唐朝中央軍,卻僅僅只有10萬人左右,已經無法節制安祿山等邊鎮將領了。

李林甫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安祿山等邊軍將領勢力愈發壯大,而唐朝中央和地方忠臣都分散而弱小,甚至連後來的奸相楊國忠之所以能夠成爲宰相,都是因爲李林甫爲了巴結楊貴妃而刻意提拔的。

結果楊國忠勢力不斷壯大,直接威脅到了李林甫的地位,甚至取代了李林甫,成爲了新任宰相。而楊國忠之奸,並不在李林甫之下。楊國忠受寵上任之後,當即就誣告李林甫擁兵自重,企圖謀反。結果公元753年時,李林甫被流放嶺南,不久之後就離世了。

於是,那時已經壯大的安祿山,就打着討伐楊國忠、誅殺楊貴妃的旗號帶兵反叛,於是安史之亂就爆發了。在京城養尊處優太久的中央禁軍,不僅兵力不如安祿山,而且戰鬥力和作戰意志也遠遠不如久經沙場的邊軍,因此叛軍一直打進了唐朝首都長安城,震驚了整個華夏,使得唐朝差點滅亡。

六、歷史評價

怎麼評價李林甫?

李林甫擔任大唐宰相十九年,朝野側目。雖然城府深沉的李林甫也會讓目無綱紀的安祿山暫時覺得敬畏,但他將府兵制改爲募兵制,使得大唐朝廷的兵馬無法對付安史叛軍的軍隊,以至於大唐差點亡國,這個結果是很嚴重的。“安史之亂”不僅是大唐國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更是中國古代國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在北宋的《新唐書》與《資治通鑑》裏,李林甫基本就只有“口有蜜,腹有劍”這樣的專橫小人嘴臉的評價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