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匈奴對王昭君好嗎?一幅壁畫揭示真相

歷史上匈奴對王昭君好嗎?一幅壁畫揭示真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國家和人民來說,兩國聯姻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大喜事,這意味着安穩康定的日子即將來臨,人們不用在戰火中奔波勞苦。那麼當時的王昭君到匈奴以後的生活怎麼樣?匈奴人對她好嗎?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王昭君的原名叫做王嬙,雖然並非出身於富貴人家,但是從小就多才多藝,聰明伶俐,會背很多詩書。王昭君生性善良,性格溫柔,長得也十分漂亮,渾身上下散發着靈動之氣,經常有鄰居甚至鄰近村子的鄉親們特意來到王昭君的住所一睹芳容。隨着鄉親們的相互傳播和討論,王昭君在當地的名氣也是越來越大。

歷史上匈奴對王昭君好嗎?一幅壁畫揭示真相

當時,正趕上漢代皇帝面向天下衆人廣泛招選秀女,王昭君作爲當地小有名氣的有才女子也進入了候選名單裏。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一位秀女想要通過層層選拔成爲宮女或者妃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雖然王昭君所在的年代並不是清朝,但是她畢竟是要到皇宮中的女人,關係到一國之君的事情豈敢怠慢。

而王昭君相貌秀氣美麗,又會很多才藝,琴棋書畫每個領域都有所涉獵,因此通過那些入宮前的考覈非常的容易輕鬆。很快,王昭君就被正式召入皇室後宮,等待着君王的臨幸。能夠被召進宮做宮女雖然聽起來很風光,似乎地位一下子就與從前不一樣了,但實際上,後宮的生活並非人們想象得那麼好,不僅要忍受悲涼與寂寞,還可能受到其他人的排擠和欺凌。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這可能是生物體的本能。皇帝的後宮向來擁有無數的女人,但由於皇帝政事繁忙,不可能雨露均沾,有些守候在後宮的宮女,可能這輩子都不知道皇上長什麼樣子。於是這個時候,後宮裏面的競爭就開始了,她們都想多些機會見到皇上,大家都期待着得到皇上的寵愛和臨幸。

在西漢時期,皇宮中流行着以繪畫方式讓皇上選擇當天臨幸的宮女。明確的來講,就是讓畫師把宮女的肖像圖描繪在紙上,然後讓皇帝選擇畫上的女人作爲侍寢的對象。當時的皇后動起了歪心思,因爲她覺得王昭君的容貌實在太美,如果畫師如實把她畫下來,那麼別人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在皇后的鼓動之下,那些嫉妒王昭君相貌的宮女彙集到一起商量對策。她們拿出銀兩賄賂當時的畫師毛延壽,讓他把王昭君畫成醜女,把自己畫得漂亮些。這位畫師毛延壽是個愛財之人,況且有皇后在背後撐腰,也不敢有別的想法,因此沒有拒絕她們的要求。於是毛延壽在給王昭君畫畫時,故意歪曲線條,還加了很多黑痣,讓皇帝以爲此人極其醜陋。

不明真相的王昭君還在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親眼見到皇帝的英容,她繼續在清冷的後宮中日夜等待着,無聊的時候就拿起琵琶輕攏慢捻,通過音律寄託着自己的思念和愁苦。即使杳無音信,王昭君也沒有一丁點害人之心,還是不爭不搶地繼續過着獨自一人的生活,以詩書和琴絃爲伴。但她平靜的生活還是被打破了。

當時的漢朝和北方的匈奴打得火熱,雙方都損耗了無數的兵馬和糧草,大量的戰士犧牲在沙場,邊境的百姓苦不堪言。再這麼打下去,只能挫傷相互的元氣和精力,不如雙方停下戰火,停止這場戰爭。

匈奴主動請求停戰,漢元帝考慮到百姓的安危,答應了匈奴的請求。但是,總得以某種儀式證明兩國之間的和平,因此漢元帝考慮將大漢公主遠嫁匈奴,作爲聯姻的候選人。然而這一決定遭受到了皇后的反對,她堅決不同意把心愛的女兒嫁到那麼遠的地方,萬一女兒到那邊受了委屈可怎麼辦。

歷史上匈奴對王昭君好嗎?一幅壁畫揭示真相 第2張

聽了皇后的建議,他也覺得把女兒嫁給匈奴人不是一個好辦法,於是決定另選他人。這時,皇后有了主意,她建議皇上選擇王昭君作爲聯姻人選,正好以此來試探一下匈奴人的誠意。很明顯,皇后定是覺得王昭君在宮裏對她來說是個威脅,想以此方法永除後患。然而不明真相的漢元帝接受了皇后的建議,擬寫召約後立刻宣佈讓王昭君做好聯姻準備。

王昭君接到聖旨後心中的滋味難以言說,然而在封建時期,一切以皇命爲重。縱使王昭君心裏面有百般的不情願,也沒法拒絕皇上的指令。根據漢代宮廷禮儀,和親之前要參加皇帝的冊封儀式。王昭君整理好面容和衣襟,拭乾眼淚,來到皇宮前參加冊封典禮。王昭君緩緩擡起頭接受皇帝的冊封,漢元帝的笑容逐漸消失,原來後宮竟然藏着這麼漂亮的美人。

此時的匈奴人已經如約守候在皇宮前,等待迎娶大漢女子。看到王昭君真實面目的漢元帝十分懊悔自己的草率決定,然而爲時已晚,皇帝之言怎能隨意收回。漢元帝看着王昭君登上匈奴人的馬車,走上了和親之路,漸行漸遠。和親儀式結束後漢元帝龍顏大怒,立即懲辦了欺騙自己的畫師毛延壽。王昭君的傾城容貌成爲了漢元帝永生的遺憾。

剛剛到西北地區的王昭君對那裏陌生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很不適應,據說王昭君曾經因水土不服而臥病在牀,很久才自愈。因爲王昭君的故鄉位於山美水美的南方地區,氣候溼潤,而西北地區風沙很大,和王昭君出塞之前的生活條件有着天壤之別。這對王昭君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考驗。除了環境之外,西北的婚姻習俗也和中原地區不同。

王昭君出塞時,匈奴單于已經處於垂暮之年。王昭君嫁過去以後雖然很快便有了身孕,但匈奴單于還是駕鶴西去了。王昭君以爲,這下可以回到故鄉了,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匈奴人的婚姻習俗與漢人有天壤之別,如果丈夫去世,還要繼續做大兒子的妻子。雖然從道德層面上來說有悖於人倫,但是身在異國他鄉的王昭君也只能遵守當地的規定習俗。

就這樣,王昭君又嫁給了逝去丈夫的兒子,繼續生活在西北塞外,永遠也不能回到故鄉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坦然接受現實。異國他鄉的王昭君決定鼓起勇氣和信心,讓自己適應匈奴人的生活。王昭君逐漸學會了匈奴人的語言,並以自身的溫婉氣質和才華征服衆人。在當地百姓的眼裏,王昭君是一位美麗而仁厚的和平王后,頗受人們愛戴。

關於這一點,敦煌莫高窟中那幅《弟子舉哀圖》的壁畫可以佐證。在壁畫中那些匈奴人圍着王昭君跳着自殘舞。根據歷史學者解釋,匈奴人的自殘行爲是對去世的人表示尊敬和懷念。在這幅壁畫中,有的人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有的人把尖刀插入了自己的心臟。也就是說,王昭君和兩位丈夫的感情生活我們不知其詳,但至少她在人們心中,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