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朝十六位皇帝,皇陵卻只葬了十三位

明朝十六位皇帝,皇陵卻只葬了十三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十六位皇帝,皇陵卻只葬了十三位,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朝當時的都城爲南京,而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死後是不可能一路遷到北京去安葬的。

事實上,明十三陵埋葬的第一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也是朱棣將都城遷址北京的。

朱元璋葬在南京附近的明孝陵。

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朱棣的侄子。他在位期間開始削藩,導致藩王的反彈,燕王朱棣打着“靖難”的旗號奪得帝位,朱允炆下落不明,更別提葬在十三陵了。

所謂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爲何皇陵只葬了十三位的話題,其實只涉及到明朝遷都北京後的一位皇帝,他就是大明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鈺。這是一位充滿悲劇色彩的皇帝,出身低微,蓋因其母是明宣宗御駕親征朱高煦之亂時臨幸的一位漢王宮侍女,由於是叛臣附屬獲罪而不得入宮,宣宗帝只得將其安置在宮外並時時臨幸才生出朱祁鈺,有了這層掛礙,皇帝老子活着的時候,連應有的名份王位都沒封一個,只到父親臨終前纔將實情和盤托出,並囑咐皇后等一應人等善待母子二人,至此才獲得身份認同,明英宗上位後,封爲郕王。

明朝十六位皇帝,皇陵卻只葬了十三位

本來當皇帝的事兒與他八杆子都打不着,可偏偏新上任的皇帝朱祁鎮是個不大消停的主,率領着自己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御駕親征瓦剌了,結果發生土木堡之變,敵人沒打着,自己反倒弄了個灰頭土臉讓人給俘虜了。乍逢大亂,國家不能一日無主,年幼的太子只有兩歲,如何撐得起大廈將傾的局面,所有人都亂了方寸,匆忙之間將監國朱祁鈺推上了皇位。

這位朱祁鈺雖在一片懵逼中得了大位,當皇帝可是一點都不含糊,任內知人善任,重用於謙這樣的能臣幹吏,很快使大明朝搖搖欲墜的朝局出現了中興跡象,勁敵瓦剌也被打得不得不求和,還同意無條件釋放俘虜的前任皇帝朱祁鎮,這讓現任皇帝朱祁鈺大大的犯上了嘀咕,怎麼着也不肯迎回前任了,乾脆玩起了無賴,耗不起的瓦剌只好單方面放回了朱祁鎮,一部似曾相識的宮廷狗血劇就此拉開了序幕。

明朝十六位皇帝,皇陵卻只葬了十三位 第2張

朱祁鎮放回後,名義上得到了太上皇的待遇,實際上卻遭到了軟禁,朱祁鈺怕這位當過前任的哥哥不甘心,連居住地周邊的樹木都砍伐一空,就擔心他與外界聯絡,從而威脅自己的皇位,可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鈺怎麼着也沒算計到自己一場大病後,很戲劇性地又在一片懵逼中丟了大位,反過來遭到朱祁鎮的圈禁,朱祁鎮可一點也不手軟,很快就不明不白的弄死了後任,並大開殺戒,幾乎所有擁戴朱祁鈺的臣屬都遭到了牽連,我們所熟知的民族英雄于謙就陷入這樣的狗血劇中,遭人暗算的,實屬可惜。

朱祁鈺死後,朱祁鎮下詔斥朱祁鈺爲“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廢其帝號,賜諡號爲“戾”,稱“郕戾王”,並按親王禮葬於北京西山,只到朱祁鎮死後,其子朱見深繼位,才恢復了這位叔叔的皇帝之名,諡號爲“代”,史稱明代宗,但沒有搬遷陵墓,所以,朱祁鈺是唯一沒有葬在明皇陵十三陵的皇帝。因此,大明朝除朱元璋葬在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外,只有這個朱祁鈺不在十三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