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皇帝一共有十六位 皇陵爲什麼卻叫做十三陵

明朝皇帝一共有十六位 皇陵爲什麼卻叫做十三陵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代總共16位皇帝,皇陵爲何叫做明十三陵?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知道,給大家一個參考。

大家一定都聽過明十三陵,其實明代一共歷經了16位皇帝,爲何陵墓卻只有13個皇帝的呢?接下來就來說說那三個沒有被葬在明代皇陵中的皇帝。

明朝皇帝一共有十六位 皇陵爲什麼卻叫做十三陵

第一位就是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而朱允炆一上位就開始削藩,最終逼得朱棣造反。皇位得手後,他就將明代首都由原先的南京遷到了北京,而朱元璋仍被埋葬在舊都南京,也就是如今的明孝陵中。

第二位就是朱允炆了。當年朱棣在那場戰役中獲得了勝利,也搶走了朱允炆的皇位。關於朱允炆的下落一直都是個迷。有人說他被烈火燒死了,也有人說他其實出家爲僧了,但始終都未得到驗證。最終明十三陵中也未給他留下一席之地。

明朝皇帝一共有十六位 皇陵爲什麼卻叫做十三陵 第2張

“土木之變”中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只能做臨時的“替補君王”。而明英宗被瓦剌釋放後,明代宗卻反咬一口,將明英宗軟禁,並在名義上被稱作“太上皇”,明英宗當然不可能甘心這樣的結局,經過一番密謀,他又發起了奪門之變,成功復辟,此時換做明代宗被貶爲親王並軟禁起來了。有了這一系列的波折,明英宗自然不會承認明代宗的皇帝,最終他下葬的時候只是以親王的名義。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歷史當然是由勝利者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