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清時期的區域是怎麼劃分的?一個五品知府如何管理500多萬人口?

清時期的區域是怎麼劃分的?一個五品知府如何管理500多萬人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目前,我國人口已經達到了14億左右。出現了很多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城市,例如四川省會成都,擁有1600萬人口。湖北省會武漢,擁有1100多萬人口。但是,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由於人口數量有限,還沒有出現上千萬人口的城市。不過,江蘇省的蘇州府擁有將近600萬人口。府衙只有不到200人,到底如何管理幾百萬人口呢?此外,一個府到底駐紮了多少軍隊,用於維持治安。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清時期的區域是怎麼劃分的?一個五品知府如何管理500多萬人口?

首先,我們聊聊明清時期的區域劃分。明朝建立以後,通過大規模的北伐,將元朝勢力驅逐回北方草原。但明朝沿用了元朝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其中就包括行省制度。由於元朝的行省制度並不完善,明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明朝把全國劃分爲兩京一十三省,每個省下轄幾個到十幾個州府,每個州府再下轄幾個到十幾個縣。每個省設立巡撫、提督、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等官員,每個府設立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官職,每個縣則設立了知縣、縣丞和主簿。

請注意,在省一級的官員中,基本上屬於相互制約的模式。巡撫大人是全省的一把手,負責軍政民財各方面的事務,但並不是不受制約。提督的品級比巡撫還高,但需要受巡撫的節制,提督負責管理全省的駐軍。布政使屬於全省的二把手,負責經濟、民政、賦稅、人事任免等工作。按察使也是實權派,負責全省的刑獄、治安和司法工作。至於學政大人,則負責全省的教育和科舉考試。學政屬於獨立辦公,不受巡撫的管理。

由此可見,在省一級的高官中,基本上屬於相互制約的情況。不過,在府、縣兩級,則是知府和知縣一家獨大。在一個府的府衙中,知府大人屬於從四品或者正五品,擁有一個府的絕對權力。同知、通判、推官都屬於知府的下級,二三四把手聯合在一起,也不是一把手的對手。在縣衙,情況非常類似,知縣大人高高在上,縣丞和主簿只能默不作聲,充當搖頭老爺。

在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八品縣丞見了七品知縣,甚至必須下跪請安。古代的一個府,相當於現在兩三個地級市。例如清朝河南省的開封府,管轄區相當於現在的開封、鄭州兩個市的全部,以及新鄉、周口、許昌的部分縣區。知府大人在自己的管轄區裏,負責各方面的事務,實際權力非常大,因爲出現了“破家知縣,滅門知府”的說法。那些低級官員,一般稱呼知府大人爲“老大人,”因爲知府已經屬於中級官員。那麼,一個府到底擁有多少人口呢?

由於我國各地區的地形不同,人口數量自然也不一樣。在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時期,江蘇省下轄的蘇州府,人口全國第一,達到了590多萬。四川省下轄的重慶府,人口總數爲360多萬,省會成都府的人口爲250多萬。全國各個省份,基本上都擁有兩三百萬人口的州府。府衙的規模並不大,其實僅僅比縣衙大一點而已。一個府衙裏,所有的辦公吏員和差官衙役,總計也不會超過200人。依靠這100多人,知府大人如何管理幾百萬人口呢?

首先,無論是吏員還是衙役,都是在吏部有編制的,可以世襲,但很難增加編制。一個府衙雖然只有100多人的正式員工,但每個吏員和衙役的手下,都有幾個到十幾個不等的幫閒。幫閒就是臨時工,明清時期的衙門幫閒沒有工資,因此,幫閒們必須在工作中掙外快。幫閒們負責幫助吏員、衙役打探消息、監視可疑人員、徵收賦稅等等。按照這個數字計算,一個府的幫閒,可能超過2000人。

在清朝統治的後期,一個縣衙能夠擁有將近1000名幫閒,一個府衙擁有2000多幫閒並不奇怪。抓捕罪犯的時候,基本上是兩三個衙役,帶着一羣幫閒。清朝四川地區曾經爆發了一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當地官員一口氣集結了1000多幫閒出動鎮壓。依靠幫閒,當然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

因爲如果管轄區內,存在山賊土匪或者民風彪悍的村寨,幫閒們不可能悍不畏死。朝廷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在明清時期,每個府都會駐紮1000人到3000人不等的駐軍。例如山東省的東昌府,戰略位置重要,駐紮了將近3000駐軍。江蘇省的揚州府,需要保障大運河的安全,駐紮了2000餘官兵。每個府的駐軍由守備管理,但守備需要接受知府大人的節制。如果出現了農民起義,或者說土匪危害地方,知府可以出動官軍鎮壓。面對朝廷的官軍,即使是民風彪悍的村寨也不敢反抗,因爲一旦激怒官軍,殺良冒功的事情,明清時期的官軍絕對幹得出來。

清時期的區域是怎麼劃分的?一個五品知府如何管理500多萬人口? 第2張

此外,在明清時期還有一個規矩。普通百姓不願意和衙門打交道,也怕見官老爺。因此,如果不是殺人、搶劫等重大案件,百姓們不會去衙門處理。那麼,找誰呢?當時,各個鄉鎮都有一些德高望重的鄉紳,一般的鄰里矛盾基本上都是找鄉紳們調解。例如兩家人因爲宅基地發生了矛盾,肯定找鄉紳處理。驚動知縣大人風險很大,至於找知府老大人告狀,少不了一頓殺威棒。

明清時期還有一個規矩,每個村莊幾乎都有族長和里長,族長通過宗族關係進行管理,里長通過朝廷制度進行管理。因此,各地區都非常平穩,很少發生重大案件。當然了,這是王朝繁榮時期的情況。一旦進入王朝的末期,各種矛盾激化之後,農民起義就會此起彼伏。明朝末期、清朝末期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影視劇《白鹿原》中,反映了百姓們抗糧的故事。當時,鄉約和族長的管理作用失效,官軍無力維持局面,百姓們圍攻縣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