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失荊州”的主要責任,到底是關羽還是劉備呢?

“失荊州”的主要責任,到底是關羽還是劉備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公大意失荊州”,這句話流傳千年,可仔細看看史實,實在爲關羽叫屈啊。看看劉備的這些錯棋臭棋,這“失荊州”的責任,關羽最多隻能算次責,主責還該記在劉備頭上。

劉備對襄樊之戰嚴重準備不足

214年夏,劉備攻取益州。218年春,劉備進攻漢中,定軍山斬殺名將夏侯淵。219年5月,曹操正式撤出漢中。不僅如此,劉備還乘機拿下漢中郡以東的上庸、西城、房陵三個郡,和荊州北部連成一片。漢中之戰,是劉備個人事業的頂峯,也是蜀漢疆域版圖的頂峯。219年7月,劉備自稱漢中王。

襄樊之戰,發生在219年8月,也就是在曹操正式退出漢中(219年5月)的3個月後。當時劉備的主力都還在西線,新得的地盤也還需要內部整頓。劉備的主要班底,除了關羽,諸葛亮、法正、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延全都不在荊州。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不可能事先沒有經過劉備的批准,甚至可能是在劉備的要求之下發動的。襄樊之戰的唯一有利動因,就是襄陽、樊城爆發大水,而關羽手下的水軍又比較強。

當時劉備、諸葛亮都沉浸在漢中之戰的勝利喜悅中,一度認爲曹魏不堪一擊,在主力都沒有集中的情況下,居然就敢向曹魏發起正面的進攻。

當時劉備已經拿下了上庸、西城、房陵三郡(該方面軍負責人是劉封、孟達),在襄樊的西邊。如果關羽北上,劉封(或者派更得力的將領率領)西出,將對曹仁形成更大的壓力,或許能一舉拿下襄陽,避免後來出現的兩線作戰僵局。劉備甚至沒有向劉封、孟達發出支援關羽的命令,否則在關羽求援時,這兩位也不敢見死不救。

劉備對統一戰線的裂痕毫無防備

其實在襄樊之戰前四年(215年),孫劉統一戰線已經爆發了一次巨大的危機。當時,孫權見劉備已取得益州,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同意,孫權立即派出西進兵團(由“鷹派”呂蒙率領)進攻荊州南部,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大戰一觸即發。後來因爲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益州有危,與孫權達成和平協議,“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可見當時孫劉統一戰線已經出現裂痕。但是劉備對此完全沒有引起重視。特別是魯肅去世後,孫吳對蜀漢的態度逐漸由“鴿”轉“鷹”。發起襄樊之戰前,蜀漢沒有和自己的同盟東吳取得溝通,爭取採取共同行動。如果東吳在合肥方向同時向曹魏進攻,將使襄樊之戰的勝利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孫權之前剛被張遼大敗於逍遙津(合肥),對孫權來說,肯定也有訴求在東線取得進展。關鍵是劉備、諸葛亮被益州之勝、漢中之勝衝昏了頭腦,對統一戰線的維護和經營缺乏重視。如果當時派得力之臣出使東吳,曉以利害,未必不能說服東吳和蜀漢再次聯手,從曹操那裏取得收益。對於老二、老三來說,最好的選擇肯定是,老二老三聯手打敗老大,否則老二和老大聯手,即使老二從打敗老三中獲利,但仍然是弱於老大,對自己沒什麼好處。這麼淺顯的道理,孫權肯定能想明白。

歷史上詬病關羽驕傲,往往說到關羽拒絕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最終惹怒孫權。但其實這個故事恰恰說明蜀漢最高層(劉備)對經營統一戰線重視不夠。即使劉備自己沒有孩子(孩子尚小)和孫權聯姻,他也應該主動干預高級將領和盟友的通婚問題,或者是向關羽施壓,或者是另選合適的宗親、“高幹”子女與孫權聯姻,穩固統一戰線。當年曹操爲了籠絡張繡,不顧曹昂、曹安民、典韋新亡,曹操主動提出讓兒子曹均迎娶張繡的女兒爲妻。這胸襟之別,顯而易見,曹操實奸雄也。

襄樊之戰前,蜀漢對東吳的戰備工作,確實相當缺乏。所謂關羽被呂蒙裝病矇騙,調兵增援襄樊前線,導致荊州後方空虛。實際反映了蜀漢整個高層對東吳防備的忽視。

劉備對荊州防備班底的安排實在太爛

劉備對襄樊之戰的準備不足,對統一戰線的裂縫毫無防備,非常直接地體現在劉備對荊州防備班底的安排上,這個安排實在是昏招頻出,一錯再錯。

從劉備攻擊雒城不利,調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開始,劉備的主力就離開了荊州。但劉備對荊州的不重視,也到了出人意料的地步。215年,孫權討要荊州,呂蒙西取長沙、零陵、桂陽,長沙、桂陽兩郡的太守(具體不詳),零陵的太守郝普(也是無名之輩)也在威逼利誘之下,最終選擇投降。外敵入侵,高級幹部大面積不戰而降,這是多麼可怕的信號,但劉備完全沒有亡羊補牢的態度。雙方以湘水爲界簽訂和平協議後,劉備重新安排的荊州班底,依然是軟骨頭且低能。

“失荊州”的主要責任,到底是關羽還是劉備呢?

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這兩個地方都是荊州後方的重要戰略據點。只要他們能夠稍稍努力,就能堅持到關羽回師,或者劉備來援。要知道當年赤壁戰敗後,曹仁可是在江陵足足堅持了一年多,最後纔在曹操命令下主動撤出江陵,可見江陵的城堅糧足。但糜芳、傅士仁居然一戰未打,就投降了。雖然史書說,糜芳、傅士仁是因爲運送糧草不利,擔心被關羽處罰而投降的,但這種理由實在是不夠充分。如果因爲擔心受處罰,部下就可以隨隨便便投降,那豈不是人人都有理由當叛徒了。選人不當,所託非人,纔是糜芳、傅士仁之禍的真正根由。只要江陵、公安一處得保,即使關羽輸了襄樊之戰,輸了荊州保衛戰,也不至於命喪沙場,至少有一個戰略支撐點,可以周旋。

再看其他荊州官員,劉備任命的宜都郡太守樊友望風而逃,郡中官吏都向陸遜投降。陸遜派將軍李異、謝旌等攻擊蜀將詹晏、陳鳳,“即破晏等,生降得鳳。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從中可見,蜀漢在荊州一線的官員嚴重缺乏軍事素質,這和劉備的選人用人的失誤是分不開的。郡太守一級的官員,已屬高級官員(二千石),肯定是最高領導(劉備)選拔任命的。

“失荊州”的主要責任,到底是關羽還是劉備呢? 第2張

襄樊之戰是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夷陵之戰後來加速了這種轉折)。戰役發起準備不充分,對東吳破壞統一戰線防備不足,荊州人事安排選人失當,這些都不是關羽這個層面能解決的。在劉備的這些昏招之下,就是神仙也守不住荊州。

歷史總是這麼弔詭,在襄樊之戰後不到半年(220年正月),曹操就病逝了。如果蜀漢再等半年,對襄樊之戰再準備充分一點(消化好漢中新得之地,集中主力於上庸、荊州兩路並擊),對同盟軍聯合得再好一點(最好鼓動孫權同時在東線合肥出兵),利用曹操病逝的良機,未必不能取得堪比赤壁之戰的重大戰果。可惜,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曹操的死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