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那些曾經對唐德宗落井下石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曾經對唐德宗落井下石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朱泚叛亂時,涇州將領田希鑑殺了忠於皇帝的節度使馬河清,自己成爲節度使之後,爲朱泚搖旗吶喊。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泚數遣人誘涇原馮河清,河清不從,又結其將田希鑑,遂害河清以應賊,泚即以代河清,使結吐蕃。

後來,當朱泚敗逃至涇州時,田希鑑開始後悔猶豫了,自己該怎麼辦呢?

那些曾經對唐德宗落井下石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如果跟着朱泚一條道走到黑,那自然也是可以的,因爲唐德宗應該不會放過自己,現在臨死前再賭一把,無論勝敗也都算是不枉此生了。

當然也可以從名義上倒向唐德宗一邊,但是緊握手中的槍桿子絕不撒手。

如果再慫一點,那就是完全倒向唐德宗一邊,把兵權也上交了,再想辦法將功贖罪,甚至跪在唐德宗的面前祈求寬恕。

張光晟比較慫,所以他選擇了投降唐德宗,結果依然遭到了清算。

張光晟在臨死前,說出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那就是我一不應該做,二不應該休!說得具體點,我首先不應該造反;其次,我造反了就不該後來又膽小怕事。

這就是成語一不做二不休的出處。

先是跟着朱泚造反,後來又背叛他,這叫什麼事呢?說得好聽點這叫迷途知返,說得難聽點這叫牆頭草。

處於類似的背景下,人們總會感覺迷茫的。

繼續站在朱泚身後,怎麼看也是窮途末路了,而且朱泚是亂臣賊子,你繼續跟着他,這就是標準的自絕於人民。

但是背叛朱泚,然後像狗一樣地爬在唐德宗腳下,萬一最後還是被他弄死,這叫什麼事呢?

因爲類似的原因,當朱泚逃到涇州時,田希鑑一度想阻止他進城。但有人勸田希鑑說,以你的處境,你覺得一門心思向皇帝投降,他就會放過你?我覺得你還不如背水一戰,繼續跟着朱泚混。

泚將樑庭芬入涇州說田希鑑曰:“公比日殺馮河清背叛,今雖歸順,國家必不能久容,公他日不免受禍。何如開門納朱公,與共成大事!”希鑑以爲然。

但是田希鑑想來想去,終於還是決定站回唐德宗一邊。面對此情此景,朱泚一夥人多少有些絕望了。

當然了,在這種絕望中,他們肯定不會忘了詛咒田希鑑一番。

你以爲大唐的昏君會放過你?你也想得太美了,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皇帝肯定會殺了你,以及你的全家!

面對這種詛咒,田希鑑肯定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

但是站在田希鑑的角度,他認爲自己背叛唐德宗事出有因,因爲當時是大勢所趨;現在自己戴罪立功、將功補過,應該可以免除一死。

要知道,自古就是法不責衆,如果唐德宗把打擊面擴大了,就有可能再次翻船。

當唐德宗的親信將領李晟進入涇州時,似乎也證實田希鑑的這種判斷。因爲田希鑑一個勁兒地和李晟套近乎,而李晟也對田希鑑非常熱情。

希鑑妻李氏,以叔父事晟,晟謂之田郎,晟命具三日食,曰:“巡撫畢,即還鳳翔。”希鑑不復疑。

但是很不幸,等李晟感覺已經控制住涇州的局勢後,馬上就翻臉無情了。

皇帝有難了,你就跟着亂臣賊子對皇帝趁火打劫,你還有臉見我嗎?面對李晟這種大義凜然的斥責,田希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於是乎,涇州參與叛亂的骨幹分子全都被李晟殺了。

最後,李晟賣了田希鑑一個人情:你和你兒子我都會留個全屍,畢竟以你的罪行,我也只能幫到這一步了。

希鑑坐晟下,未知當死,晟顧曰:“田郎不得無罪。”左右執以下,晟曰:“天子蒙塵,乃殺節度使,受賊節,今日何面目見我乎?”希鑑不能對。晟曰:“田郎老矣,坐於牀置對。”乃縊幕中,以李觀代爲節度使。

田希鑑和張光晟選擇了站回唐德宗身後,並且一心將功補過,但最終還是被清算了。

朱泚叛亂的時候,蔣鎮被迫成爲他的重要助手。

蔣鎮在長安城中,曾做了大量保全他人的工作。在蔣鎮看來,他認爲皇帝應該會放過自己的,而且得到他幫助的人,也都希望皇帝放過他。但是很不幸,皇帝並沒有這樣做。

回想起從前的事,蔣鎮難免也會充滿了後悔。事實上,在朱泚逼迫蔣鎮當官時,他就想一死了之,甚至連毒藥也準備好了,但是千古艱難唯一死,他終於沒有勇氣死。

現在只是多活了一年時間,就從忠臣變成了逆賊;就從人們敬仰的偶像,變成了人們唾棄的罪人,這一年時間的存活成本也未免太高了吧?

在唐德宗陷入危難之際,遠在江南的韓滉竟然想方設法地加強當地城防。

韓滉這是想幹什麼呢?

往好了解釋,自然是他看到北方亂得無法收拾了,所以就鞏固好江南,希望唐德宗能有個退路。

往壞了解釋,就是他看到唐德宗馬上要玩完了,所以準備好了要割據一方當軍閥。

對於第一種解釋,就連韓滉也覺得有些牽強,但李泌一再向唐德宗保證,韓滉加強當地的城防,就是爲了讓皇帝狡兔有三窟。

議者又言:「韓滉聞鑾輿在外,聚兵修石頭城,陰蓄異志。」上疑之,以問李泌,對曰:「滉公忠清儉,自車駕在外,滉貢獻不絕。且鎮江東十五州,盜賊不起,皆滉之力也。所以修石頭城者,滉見中原板蕩,謂陛下,將有永嘉之行,爲迎扈之備耳。此乃人臣忠篤之慮,柰何更以爲罪乎!滉性剛嚴,不附權貴,故多謗毀,願陛下察之,臣敢保其無他。」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唐德宗落難的時候,韓滉的選擇也是表面臣服,但實際上還是擁兵自重。

一方面,他依然高舉大唐的旗幟,並且還不斷向唐德宗進獻物品,但是到底有多少誠心,唐德宗肯定能感覺出來。

另一方面,他也做好了皇帝玩完之後,自己應該怎麼割據的準備,至少當時的大多數人都認爲,他就是這樣玩的。

這種選擇,其實是當時很多軍政長官的共同選擇。

支持皇帝的時候心裏有些沒譜,但是背叛皇帝的時候又感覺凶多吉少,所以就先騎牆再觀望一會兒。

有一個軍政長官,在唐德宗逃出長安城後,也一直高舉大唐旗幟,並且依然給中央政府效力,但是在工作時,難免有些三心二意。

更主要的是,平定叛亂後,人們搜查叛軍的檔案時,發現這個軍政長官一直和叛軍也有來往。

劉洽克汴州,得《李希烈起居注》,雲“某月日,陳少游上表歸順。”少遊聞之慚懼,發疾,十二月,乙亥,薨,贈太尉,賻祭如常儀。

總的來說,擁兵自重的好處就在於,類似的選擇永遠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你這樣玩,雖然不會讓你贏得盆滿鉢滿,但是不會讓你輸得一乾二淨。無論哪方勝利了,也很難清算到你的頭上。如果連騎牆觀望的人都需要清算,那你這打擊面未免也太大了。

那些曾經對唐德宗落井下石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第2張

現在,就看韓滉接下來會怎麼玩了。

唐德宗殺回長安城後,韓滉有上中下三策選擇。

上策,皇帝肯定不會原諒自己的,所以站着也是死,爲什麼要跪着死呢?總而言之,繼續串聯自己處境相同的人,做着近於絕望的努力,期待奇蹟的發生。

中策,向表示皇帝妥協,但是絕不輕易進京。

下策,就是死心塌地的向皇帝表忠心,希望皇帝可以原諒自己,你讓我幹啥我就幹啥。

上策和中策看起來不錯,但其實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因爲在當時的背景下,它只會讓自己死得很難看。

你死心塌地的向皇帝表忠心,皇帝即使不原諒你,也許你留下自己的腦袋就可以交賬了;如果你真抱着什麼一不做二不休的態度,與皇帝對抗到底,就有可能要交出全家人的腦袋了。

在這種背景下,韓滉選擇了下策,那就是死心塌地的向皇帝表忠心,而且表現非常優秀。

於是韓滉馬上不計代價的給中央政府所在地輸送糧食一百萬斛,看到韓滉這樣,江南有嫌疑的軍政長官,也開始積極向中央政府所在地輸送糧食。因爲這是向皇帝表忠心的重要方式。

因言:“關中乏糧,歸於卿父,宜速致之。”皋至潤州,感悅流涕,即日,自臨水濱發米百萬斛,聽皋留五日即還朝。

既而陳少遊聞貢米,亦貢二十萬斛。上謂李泌曰:“韓乃能化陳少遊貢米矣!”對曰:“豈惟少遊,諸道將爭入貢矣!”

事實上,他們從前高舉大唐旗幟,卻依然面臨要被皇帝秋後算賬的風險,就是因爲他們從前給中央政府輸送後勤物資時,多少有點不夠積極。

而且中央政府所在地,當時也真是非常缺糧,所以看到韓滉這樣幹,唐德宗自然得表現出積極的互動。

糧食這種問題,在許多時候,那可真是要人命的問題。最簡單而言,你手下有十萬大軍,但是你的糧倉見底了,連着三頓飯,只能給他們喝稀粥,第二天,連稀粥也給他們端不出來,你覺得,他們會怎麼做?在這種背景下,整個秩序有可能會突然瓦解的。

大唐皇帝可以一直支撐下去,就是因爲巴蜀、江南的軍政長官只是首鼠兩端的觀望。他們在給皇帝輸送糧食時,雖然不積極賣力了,但也不敢中斷這種工作。

如果他們一塊看皇帝笑話,那皇帝當時就玩完了。關東大亂、關中也大亂,巴蜀江南又站在那裏看皇帝笑話,不要說別的,就是糧食問題,也能把皇帝折騰得啥也不是。

所以,有一段時間,看着糧倉就要見底,皇帝當時都快哭了。因爲,當地駐軍都哭着喊着高呼,我們要吃飯,我們要吃飯!到了飯點,皇帝如果給他們連碗稀粥都端不上去,這樣過上兩三天,局勢隨時有可能失控。

在這種背景下,突然看到江南的糧食運過來,皇帝當時就表現地非常開心。

韓晃的安然過關,等於皇帝告訴大家,過去的事,只要你們沒有公開站在叛亂者一邊,細節我不會追究,關鍵是,如果你們現在表現的好,我還會嘉獎你們、重用你們。

於是大家都積極向皇帝表現。這種結果,顯然是皇帝非常滿意的。

在解決關中、江南的問題時,還需要解決關東的問題。

爲了阻止更多的力量站在叛亂者一邊,李泌決定單槍匹馬,用懷柔的方式解決陝州叛軍。

李泌單槍匹馬進入陝州後,一再對陝州軍區表示,你們現在及時站回來,政府會既往不咎的。

陝州曾參與叛亂的骨幹成員,相信了李泌的承諾,畢竟李泌不是普通人,他地位崇高,而且與皇帝關係密切,一言既出,那就是標準的一言九鼎。

但是很不幸,基於中央政府的角度,如果不進行秋後算賬,人們以後在造皇帝反時,就會更肆無忌憚。

所以,李泌進入陝州時,皇帝就拉出一個長長的名單,希望李泌把這些人都殺掉。

李泌認爲自己答應過這些人沒事,所以希望皇帝不要追究了。但是皇帝依然命令李泌殺掉這些人。最後,雙方互相妥協,李必只把五個人交給皇帝,並且希望皇帝饒恕他們,但是皇帝終於還是把他們全殺了。

泌之辭行也,上籍陝將預於亂者七十五人授泌,使誅之。泌既遣抱暉,日中,宣慰使至。泌奏:“已遣抱暉,餘不足問。”上覆遣中使至陝,必使誅之。泌不得已,械兵馬使林滔等五人送京師,懇請赦之。詔謫戍天德;歲餘,竟殺之。

陝州軍區的將領,如果知道的投降的結果,就是這種結果,他們會接受李泌的勸降嗎?實在難說的很。

雖然說,投降是死路一條,但是反抗呢?如果一點希望也看不到,人恐怕還是沒有勇氣去反抗的。

更主要的是,皇帝雖然進行了秋後算賬,但是總的來說,也就殺了五六個骨幹成員。在這種背景下,那些叛亂的骨幹成員想玩命反抗,能有多少人會追隨他們呢?

在關鍵時,你選擇站回皇帝一邊,單從利益上考慮,對還是不對呢?這個誰也不知道!事實上,這纔是人生選擇的微妙之處,同樣的選擇,結果是不同的。

這就好像,坐在賭桌前押大還是押小?一切就看你的感覺了。

總的來說,每次大規模的站隊決出勝負後,總需要進行一番大清洗的。

因爲沒有類似的清洗,人們在關鍵時候,難免會不知道應該如何做的。事實上,皇權的神聖性,就是建立在類似的反覆站隊、清洗之上。因爲在關鍵時候,你可以選擇不忠於皇帝,但是你必須得考慮好後果。

當皇帝喪失這種能力後,你奢望臣子忠於他,多少有點癡心妄想了。

當皇帝喪失這種能力後,就算人們願意把皇帝高高捧在頭上,皇帝也只能當傀儡了。因爲此時,人們願意忠於皇帝,通常只是爲了維持虛君高高在上,下面多頭並存的格局,並不是真把皇帝回事。

一個皇帝是不是貨真價值實的皇帝,主要就是看他有沒有強迫大家站隊的能力(或潛力),有沒有強大報復別人不忠的能力(或潛力)。

如果皇帝有這種能力或潛力,皇帝就是貨真價實的皇帝。面對這種皇帝,誰也會習慣性的表示忠誠,因爲你敢拒絕這樣做,後果常常會很嚴重的。

如果皇帝沒有這種能力或潛力,那皇帝再高高在上,他也只是一個傀儡。換而言之,現在決定大家命運的,是下面大佬之間的博弈,與皇帝的喜怒哀樂並沒有多大關係。

安史之亂後,大唐皇帝並不是傀儡,就是因爲皇帝不管有時會多狼狽,但是皇帝始終擁有強迫大家站隊、報復別人不忠的能力或潛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