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唐朝肅代二宗血的教訓:借兵帶來的一場空前浩劫

唐朝肅代二宗血的教訓:借兵帶來的一場空前浩劫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玄宗逃到四川做“太上皇”逍遙去了,留下一個安史之亂的爛攤子,總得有人去處理。倒黴的唐肅宗正趕上了這一茬,在安史之亂中登臺,註定要與叛軍做個了斷。

唐肅宗有勇不可擋的郭子儀等將,初大敗,緣何?唐肅宗李亨不能集結足夠的兵力,玄宗時20萬精兵都死在雲南。善將之將匱乏可將之兵,敗局亦在常理。

8世紀30年代,六詔中最南的一個“詔”皮羅閣,統一了其他五個“詔”,建立南詔王國,定都大理,向大唐朝貢,請求冊封。大唐於738年冊封他爲雲南王。南詔王國的建國,宰相楊國忠任用大酷吏鮮于仲通當劍南戰區(四川成都)作節度使,鮮于仲通任用小酷吏張虔陀當雲南郡作太守。雲南郡是南詔王國到唐王朝的必經要道。使節入境之後,依南詔的禮節,夫婦要共同拜會地方首長,於是,張虔陀就要求留下使節的妻子陪宿。並且一再索取鉅額賄賂,稍不如意,要麼派人到大理辱罵,要麼向中央政府誣告南詔王國種種罪狀,要求懲處。南詔王國第二任國王閣羅鳳忍無可忍,於750年,奇襲雲南郡,把張虔陀殺掉。751年,鮮于仲通動員八萬大軍進攻,閣羅鳳表示謝罪,並表示願意退出所佔領的土地。他警告說:“如果唐逼我太甚,我就投降吐蕃王國。那時整個雲南地區,恐怕都非唐所有。”鮮于仲通這種昏暴人物是不會爲國家着想的,他繼續進兵,結果被南詔兵團誘到洱海旁,全部殲滅,士卒死亡六萬餘人,一萬餘人被俘。閣羅鳳乘勝佔領現在的雲南省全境。閣羅鳳在太和城下立了一個石碑,敘述事件經過及原因。他說:“我的後裔終有一天仍會歸附大唐,到那時可把這個碑指給唐使節看,讓唐人知道,我們今天這樣作,不是我們的本心。”楊國忠接着發動了一連串攻擊,每次都在萬山叢中被擊敗,前後共死二十餘萬人。只爲了張虔陀和鮮于仲通兩個酷吏,使唐王朝所能徵調的最精銳的部隊,死亡殆盡。

不幸的是,正如前面已經揭示的,安祿山叛軍軍力蓋過國軍近一倍。大敵當前,內力不足,求助外援,是弱勢者的天然本性。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獲取幫助,必須付出代價。

當時,唐肅宗可以求援的只有在北方沙漠剛建國不久的回紇汗國。亂世中的大唐失去了咄咄逼人的影響力,回紇不肯輕易出兵。如何搬到救兵,唐肅宗向回紇第二任可汗英武開出的誘餌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就是說:收復長安時,土地子民歸大唐,所有美女和財產,任憑回紇姦淫燒殺和擄掠回國。

唐朝肅代二宗血的教訓:借兵帶來的一場空前浩劫

泱泱大國開出如此恥辱條件,相信唐肅宗在情理上並非甘願。而且此舉多少有些開門揖盜的意味,大國求助,明顯就是弱勢凸現,此種情況下,引入一直對中原有覬覦之心的外族,不能不說是一種風險。

這就牽涉到吳思先生所開創的“血酬定律”。吳思認爲,血酬就是對暴力的酬報。爲了一定數量的生存資源,當事者可能冒傷亡風險,以生命爲賭資。爲了短期血酬收入的最大化,合法的暴力集團可以退化出匪性。唐肅宗爲了保住自己的江山,迅速平定眼前大患,不惜以犧牲子民爲籌碼。

至德二載九月,長安收復,回紇首領欲踐約,幸虧太子李豫的一番理論才得以緩衝:“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則東京之人皆爲賊固守,不可復取矣。願至東京乃如約。”就是說,現在剛剛收復長安,如果進行搶掠,那麼洛陽的百姓知道後就必然幫助叛軍死守。請等收復洛陽後再履行約定。回紇方同意了。然而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至德二載十月,東京洛陽收復,“回紇縱兵大掠”,洛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

唐肅宗對回紇暴力的彙報,也付出了自家的血親。自西漢高祖劉邦採取和親來換取邊境暫時安寧的妥協政策後,一大批公主含悲遠嫁,在這衆多的和親公主中,大多隻是宗室女或者宮女,真正以真公主即皇帝的親生女兒下嫁的,卻只有唐代,寧國公主就是第1位。

758年,在基本平息了“安史之亂”後,回紇可汗派使節向大唐求婚,唐肅宗爲表示對回紇的感謝,答應將女兒寧國公主嫁之。

寧國公主是唐肅宗李亨的次女,在肅宗的7個女兒中,容貌最爲出衆,她先嫁鄭巽,又嫁薛康衡,不幸兩個丈夫都先後死去,公主還沒從丈夫去世的悲痛中醒來,就被選定和親。

到了出發這一天,肅宗親自將女兒送至陝西咸陽市,在那裏設宴告別。寧國公主根本無心下嚥,她哭着安慰父親:“國家事重,死且無恨!”唐肅宗也十分傷心,流淚送走女兒。

寧國公主到達回紇,可汗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封寧國公主爲新王后,並派王子率領騎兵繼續幫唐天子平叛。可是僅僅三個月後,可汗便去世了。回紇人按本國風俗,準備讓寧國公主殉葬。在此生死關頭,寧國公主表現出了大唐公主的威嚴與鎮定,她據理力爭:“按我國風俗,丈夫亡故,妻子爲其服喪三年,服滿,就可以改嫁,這叫終禮。現在回紇既然萬里迢迢與唐通婚,不就是仰慕大唐的風俗習慣嗎?所以,我是不應該爲可汗殉葬的!”回紇人見公主言之有理,只好作罷。不過,爲了照顧回紇人的情緒,寧國公主也用刀劃面,自毀容貌,痛哭流涕。

一年後,因寧國公主沒有子女,新可汗允許她返回長安。寧國公主既是不幸者,又算幸運者,畢竟和親公主能重回故國的屈指可數。

史思明投降後,唐肅宗李亨不能容納這個過去的叛將,祕密計劃把史思明殺掉。陰謀不幸泄露,史思明再度叛變,循着安祿山南下舊路線,渡過黃河,再行攻陷洛陽。然而他也重蹈安祿山的覆轍,當他兇暴地想殺掉他的長子史朝義時,史朝義也反過來殺掉他。

肅宗死後,代宗李豫接任,李豫開出比父親李亨更肥厚的條件,再向回紇汗國乞援。762年,回紇軍團第二次收復洛陽,洛陽遭到第二次厄運,距上次厄運僅只五年。回紇軍進入洛陽時,毫無忌憚的大肆姦淫燒殺、劫掠搶奪;居民死亡以萬爲單位計算,大火數十天不熄。

吳思先生所說的“官變匪”此時也出現了。唐政府的軍隊趁亂效法回紇,藉故東京(洛陽市)、鄭州(河南省鄭州市)、汴州(河南省開封市)、汝州(河南省汝州市)都是“賊境”“匪區”,所經過的地方,同樣姦淫燒殺、劫掠搶奪,三個月纔算停止。於是家家戶戶,只剩下空蕩蕩的房屋;仍活着的人,不管是官是民,是男是女,衣服因爲全被剝光,只好用紙裹到身上。

肅宗、代宗的暴力酬報滋長了回紇對中原的野心。765年,唐大將僕固懷恩受不了宦官駱奉仙的誣陷傾害,起兵叛變,效法李姓皇帝的傳統作法,向回紇汗國和吐蕃王國分別乞援。回、吐兩國聯合向長安進軍,長安震恐。幸好僕固懷恩適時的逝世,而中國一位大將郭子儀乘機挑撥回、吐兩國感情,吐蕃兵團懷疑回紇已被郭子儀說服,可能襲擊它時,即行拔營撤退。回紇不能獨留,只好撤退。

回紇的恣意橫行,也助長了其他異族亂唐的氣焰。自代宗時,“九姓胡常冒回紇之名,雜居京師,殖貨縱暴,與回紇共爲公私之患”。

劉昫在《舊唐書》感嘆:“肅宗誘回紇以復京畿。代宗誘回紇以平河朔。戡難中興之功,大即大矣!然生靈之膏血已乾,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並弛,無以抑其憑陵。忍恥和親,姑息不暇。僕固懷恩爲叛,尤甚阽危;郭子儀之能軍,終免侵軼。比昔諸戎,於國之功最大,爲民之害亦深。”

肅代二宗好不容易擺平了安史之亂,卻依然沒有遏制住大唐江河日下的大勢。因爲肅代父子的血酬之舉,唐朝也揹負上了罵名——“第一個簽訂條約割地喪權辱國的朝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