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陳友諒60萬水軍,爲什麼在鄱陽湖一夜盡滅?

陳友諒60萬水軍,爲什麼在鄱陽湖一夜盡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陳友諒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明代的影視劇中,我們曾經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場景,陳友諒在與朱元璋的最後決戰中,竟然很奇怪的採用了和赤壁之戰中曹操如出一轍的戰法——鐵索連環,似乎是對赤壁之戰的覆盤,火攻之下最終結果也是兵力雄厚的一方戰敗,甚至連主帥陳友諒都戰死……

這到底是爲什麼?

爲何陳友諒沒能吸取赤壁之戰的教訓?要知道他的士兵可都來自南方;爲什麼鐵索連環總是失敗?陳部60萬大軍何以一夜覆沒?

這些都需要我們從一場水戰談起——被譽爲“赤壁之戰第二”的中世紀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一、紛紛擾擾的1363年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的南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戰火連天。

陳友諒60萬水軍,爲什麼在鄱陽湖一夜盡滅?

二月,張士誠派兵圍攻小明王的最後據點安豐。小明王向朱元璋告急求援。安豐是應天的屏障,救安豐即是保應天,朱元璋於是於三月率兵渡江救援安豐。

四月,剛剛在龍灣慘敗的陳友諒在默默的舔血療傷後,不甘心失敗——乘朱軍主力救援安豐,江南空虛之機,以號稱60萬的水陸大軍於十一日圍攻洪都,佔領吉安、臨江、無爲州。

七月初六,朱元璋親率水軍20萬,往救洪都。十六日進抵江西湖口。

兩軍於鄱陽湖展開對決,這是陳友諒與朱元璋之間的最後一次戰略決戰,一場足以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大戰!

二、陳兵鄱陽湖

鄱陽湖水戰是中世紀曆史上全世界最大的水上戰役,無論從時間、兵力還是傷亡上在當時的歷史環境都是首屈一指的。即使是前代被文人墨客渲染無數次的赤壁之戰在這裏也是小巫見大巫,更不要說還處於獨木舟征戰時代的西方。

我們繼續將目光轉向大戰前的雙方。

水戰前,陳友諒可以說是兵強馬壯,擁兵60萬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多處戰略要地,然而本該一鼓作氣攻下應天的他,卻因爲之前的慘敗心有餘悸,選擇了穩紮穩打——戰術不能說錯誤,但是他打的太穩了:從春天打到夏天,在洪都城下整整85天,他的軍隊沒有東進一步,這使得突襲成爲了空想,甚至讓人有種當陪練的感覺——他和守洪都的朱文正你來我往,最終成就了朱文正的悍勇,也埋葬了陳氏的最後一縷先機。

隨着朱元璋回師,雙方在鄱陽湖上開始了激烈交鋒。

三、鄱陽湖交鋒

七月二十日,大戰第一天雙方於康郎山(今江西鄱陽湖內)湖面遭遇,剛開始戰鬥就很激烈,陳部多是樓船,“聯巨舟爲陣,樓櫓高十餘丈,綿亙數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居高臨下,有火炮、火銃等原始熱兵器,加之有小船的穿梭配合,可以說陳友諒的開局極佳。

而與之相對,朱元璋部不僅戰船嬌小,戰法同樣笨拙——朱元璋以習慣性的陸戰打法佈陣對抗,是此役的一大敗筆,他用陣地戰的方法(乃分舟師爲十一隊),對攻拒敵,並沒有發揮出小艦船機動靈活,能夠分散遊擊的優勢。

這就使朱家軍處於被動局面。應該說第一天非常慘烈。

接下來的幾天裏,雙方基本上靠的不是戰法,而是將領的血勇之氣——朱軍大將徐達身先士卒,率艦隊勇猛衝擊,擊敗陳軍前鋒,斃敵1500人,繳獲鉅艦一艘。俞通海乘風發炮,焚燬陳軍20餘艘艦船,陳軍被殺和淹死者甚衆。

雙方甚至出現了鬥將的場景,這邊徐達、常遇春、廖永忠三員大將“進兵薄戰”(即貼身肉搏);那邊陳將張定邊梟猛不遜當年三國呂布,在發現朱元璋帥船擱淺後,單舟闖龍潭,意圖實施斬首計劃殺死朱元璋。“敵將張定邊,素號梟猛,奮前迎戰,王(遇春)射之,定邊中矢走。”

當然不幸的是失敗了,但張還是先後斬殺拼死救駕的韓成、陳兆先、宋貴三員大將,赫赫虎威令人膽寒!

幾天激戰後,總體上,朱元璋處於下風。

陳友諒60萬水軍,爲什麼在鄱陽湖一夜盡滅? 第2張

七月二十二日,在郭興的建議下,朱元璋繼續排兵佈陣,並準備實施火攻。

下午三點多鐘,東北風起,朱部以七條船上載荻葦、乾草,內置火藥,船頭立一草人,穿上盔甲,後面牽一條空船,等快要接近敵船時,乘風縱火,之後縱火者迅速跳上空船溜之大吉。一時間風急火烈,烈焰飛騰,把湖水照得通紅。

“其水寨舟數百艘悉被燔,煙焰漲天,湖水盡赤,死者大半。”這次火攻,戰果巨大,燒的是陳友諒的水寨,水寨中的船靠得極近,火燒連營之下陳部損失慘重。

當然在陳軍拼死反擊之下明軍同樣傷亡不小:張志雄所乘舟檣帆損壞,爲敵所覺察,幾艘敵艦圍過來用兵器鉤刺,志雄自刎;丁普朗更猛,拼殺中,身上十處受傷,頭被砍掉了,身子還直立船中像拿着兵器作戰的樣子。張志雄、丁普朗、餘昶、陳弼、徐公輔皆戰死。

二十四日,在數天激戰後,朱元璋放棄了陣地戰的戰術,接納水師將領的建議,採取對敵艦環繞攻擊的戰術,讓水師將領放手一搏。“廖永忠、(俞通海、)汪興祖、趙庸以六舟深入敵陣搏擊之,敵聯大艦拒戰,我師望六舟無所見,意陷沒。有頃,六舟繞敵船勢如游龍,翻然而出。諸將見之勇氣愈倍,戰益力,呼聲震山海,友諒兵大敗。

水仗打到這時,才真正進入狀態。

四、鄱陽湖交鋒

接連大敗,迫於戰局的壓力,陳友諒意圖撤退,但保鞋山(南湖觜的對面)被朱元璋的部隊控制無法突圍,他不得不收縮防守,不敢再戰。

戰局進入了相持階段。

起初,形式不妙,陳友諒問計於左右金吾二將,“其右金吾將軍曰:今戰不勝,出湖實難,莫若焚舟登陸,直趨湖南,謀爲再舉。”這是最好的辦法了。焚舟登陸,直奔湖南,先逃命要緊。左金吾將軍持不同觀點:現在雖然處於不利的境地,但我們人數衆多,尚可奮力一搏,勝負還不一定。如果棄舟登陸,萬一對方以步騎隨後追擊,前進不了,後無退路,豈不一敗塗地?

陳友諒猶豫不決,最後還是說,右金吾之言是對的。這一說不要緊,當時局勢悲觀之下,陳友諒有些喜怒無常,擔心說錯話的左金吾竟然因此率部投降。右金吾見狀竟然也跟着率部投降。

形式急轉直下,陳軍氣勢更衰。

之後朱元璋玩起了心理戰,他每天與一幫文人“草檄賦詩”,對陳友諒極盡損、諷、罵、誣之能事;同時極力宣揚自己的寬仁:陳友諒殺俘虜,朱元璋放俘虜,而且給俘虜治病療傷,又祭奠陳友諒戰死的親屬和戰將。

陳軍士氣幾乎一蹶不振。

五、鄱陽湖最後一擊

朱元璋控制湖口後,以舟師封鎖水面,同時立柵(工事)於岸邊,將陳部圍困在湖內長達十五天。

圍困初時,如果陳友諒向西棄船登岸,還有一絲逃生的希望,畢竟手下還有張定邊和一些精壯人馬。可惜他不甘心,錯失良機。

如果加上圍洪都的八十五天,陳軍已經征戰長達一百多天,糧食告罄。陳派出到都昌的五百艘搶糧船,也被洪都守將朱文正給燒了,幾乎是彈盡糧絕!

“敵計窮,冒死突出,繞江下流,欲由涇江遁回。上麾諸軍追擊,以火舟火筏衝之,敵舟散走,追奔數十餘里,自辰至酉戰不解。友諒中流矢貫睛及顱而死,擒其太子善兒。”

八月二十六日,陳友諒最終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了冒險突圍,由南湖嘴突圍,企圖進入長江退回武昌。行至江西湖口時,朱軍以舟師、火筏四面猛攻,陳軍無法前進。復走涇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阻擊,左衝右突,打不開生路。

漢軍且戰且走,但日落之時仍未能擺脫。陳友諒當時從船中伸出頭來,指揮作戰,卻被飛箭射中,貫穿頭顱,一代梟雄陳友諒就這樣死去。

陳友諒60萬水軍,爲什麼在鄱陽湖一夜盡滅? 第3張

頓時,陳友諒軍土崩瓦解,5萬餘人投降,太子陳善兒被擒。太尉張定邊趁夜護持陳友諒的次子陳理,載上陳友諒的屍體逃回武昌。

至此,雙方形勢完全轉變。這場戰役之後,中國的戰局從兩強對峙變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吞併陳友諒實力大漲的朱元璋東平張士誠、方國珍,南靖兩廣,北逐韃虜,西縛夏明升,四面出擊,不出五年即一統天下,成就帝業!

20萬VS60萬,窮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屌絲逆襲記”

龍灣之戰,陳友諒十萬大軍,爲何被朱元璋一萬弱旅打到哭爹喊娘?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個年輕人單槍匹馬攻城略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