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如果彭城之戰韓信在場,那麼劉邦能打贏嗎?

如果彭城之戰韓信在場,那麼劉邦能打贏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彭城之戰,韓信是否在彭城參戰,歷來就是有爭議的,一種觀點認爲韓信就在彭城,另一種觀點認爲韓信不在彭城而是在廢丘圍攻章邯,那麼彭城之戰,韓信到底在哪裏?如果韓信真的在彭城,怎麼劉邦會被項羽打得如此慘敗?

要解讀這些疑問,得先了解一下韓信被劉邦重用之後大概過程以及具體行蹤。韓信被劉邦重用是從蕭何月下追韓信開始的,蕭何以自己親自追尋韓信給劉邦證明了韓信的重要性,劉邦答應了蕭何封韓信爲大將軍。

在登壇拜將之後,劉邦還親自與韓信就天下的局勢進行交談,韓信給劉邦策劃了奪取整個天下的軍事戰略,劉邦能成爲西漢開國皇帝,識人用人的水平非常高,在那個時代,識人用人的水平沒有人能比得上劉邦,經過一番交談,劉邦認定韓信是一個可用之材。

注意,這裏說的是可用之材,這個時候劉邦與韓信的所有認識都只能憑藉雙方的交談,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兩人談的是理論,至於理論能不能成爲現實,只需要經過一番實踐的檢驗,你要知道劉邦給韓信的職務是大將軍,大將軍差不多就是軍隊的總司令了,當時是亂世,劉邦是絕對不可能就憑藉蕭何、夏侯嬰的大力推薦,以及自己與韓信的一番交流,就把自己的軍隊交給韓信來管理的,從後來劉邦屢次奪了韓信兵權也能看出,即使交給韓信兵權,劉邦也不放心。

亂世之中,劉邦是一定要牢牢控制兵權的,秦末農民大起義首義者陳勝與吳廣的失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牢牢控制兵權,導致兵權四分五裂,才早早失敗,劉邦不會犯這個錯誤的,所以劉邦即使拜韓信爲大將軍,其實也沒有給韓信兵權,僅僅把韓信當成自己的軍事參謀長,從還定三秦的戰爭中就能看出。

如果彭城之戰韓信在場,那麼劉邦能打贏嗎?

劉邦從漢中打進關中,是採用了韓信提供的謀略,但不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劉邦能打進關中除了韓信的謀略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劉邦攻擊陳倉時,趙衍提供了一種小路繞到了陳倉背後,才最終在陳倉打退了章邯,攻進了關中,而韓信在整個還定三秦的戰爭中,沒有任何記載,只有一句話:

這裏只說了劉邦帶兵在陳倉擊敗了章邯,章邯退到好畤又被打敗,再退到廢丘又被圍困,於是劉邦就拿下整個三秦之地。還定三秦之戰沒有韓信參與的記錄,而劉邦手下的將軍,如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灌嬰這些人蔘與還定三秦之戰都在史書有記載,那麼可以確定的是,韓信雖然參與了還定三秦之戰,但只是作爲軍事參謀給劉邦提提意見的,戰爭是劉邦指揮的,在前線打仗的將軍是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灌嬰,沒有韓信。

劉邦拿下了三秦之地後,東出函谷,打進中原,接近收復了五路諸侯,並聯合五路諸侯的軍隊合計56萬打進了項羽西楚國的都城彭城,這個時候的劉邦志得意滿,連項羽的都城都被佔領,那麼下一步只要擊敗了項羽,是不是整個天下都是劉邦的呢?沒錯,這個時候劉邦開始膨脹起來,如果一切順利就能擊敗項羽拿下天下了,那麼還需要韓信嗎?想想看,如果彭城之戰劉邦打勝了,還需要韓信嗎?不需要了,如果彭城之戰劉邦勝了,歷史上可能沒有韓信這個人了,劉邦在還定三秦的戰役中把韓信當成軍事參謀,在彭城之戰同樣是如此,等於是劉邦把韓信雪藏了起來。

關於這一系列的戰爭記載在韓信的傳記中只有幾句話:這些記載在韓信傳記中內容,都是在講劉邦在整個戰役的過程,尤其是那句“四月,至彭城”,就說明了韓信也跟劉邦一起到了彭城,如果韓信不在彭城,把劉邦整個的過程記在韓信的列傳中幹什麼?只有韓信參與了,纔會這樣記。

韓信

如果彭城之戰韓信在場,那麼劉邦能打贏嗎? 第2張

另外,韓信開始有帶兵參戰記載是從京索之戰開始的,這已經是彭城之戰後了,韓信收兵與劉邦在滎陽會同,然後在京、索兩地擊敗了楚軍,並穩固了陣地,京、索在滎陽南邊,滎陽離廢丘有幾百公里,劉邦在彭城戰敗後,是一路車馬向西逃,中間一刻也沒有停頓,楚軍就在後面追,同樣也沒有停頓,如果韓信在廢丘,怎麼可能這麼快得知消息,又從廢丘擅自趕到滎陽呢?

同時,在廢丘圍攻章邯的人中,史書上的記載沒有韓信,但是其他將領的記載是有的,比如周勃、曹參和灌嬰,在這三人的傳記中明確記載他們在廢丘圍攻章邯,另外,章邯自殺是在公元前205年6月,而京索之戰發生時間也是公元前205年6月,韓信是不可能從廢丘飛到京索的。

當時又沒有現代化通訊手段,沒有劉邦的命令韓信就算有兵權也不敢從廢丘率軍到滎陽,況且劉邦在彭城被打敗後,一路南逃連自己兒子女兒都顧不上,怎麼可能顧得上調韓信呢,唯一的可能就是韓信在彭城,隨着劉邦一起逃,在逃亡的過程中收攏了漢軍的潰兵,然後在京索建立了防線,同時因爲韓信在彭城,所以很多情報是知道的,才能在京索之間阻擊楚軍。

所以,彭城之戰期間,韓信就在彭城,但是韓信沒有指揮權,仍然和還定三秦之戰一樣,是劉邦的高級軍事參謀,只負責出謀劃策,不負責具體的軍事行動,劉邦纔是56萬諸侯聯軍的總指揮,因此彭城之戰失敗的主要責任是由劉邦來負責的。

關於彭城之戰,韓信是否在彭城參戰,歷來就是有爭議的,一種觀點認爲韓信就在彭城,另一種觀點認爲韓信不在彭城而是在廢丘圍攻章邯,那麼彭城之戰,韓信到底在哪裏?如果韓信真的在彭城,怎麼劉邦會被項羽打得如此慘敗?

要解讀這些疑問,得先了解一下韓信被劉邦重用之後大概過程以及具體行蹤。韓信被劉邦重用是從蕭何月下追韓信開始的,蕭何以自己親自追尋韓信給劉邦證明了韓信的重要性,劉邦答應了蕭何封韓信爲大將軍。

在登壇拜將之後,劉邦還親自與韓信就天下的局勢進行交談,韓信給劉邦策劃了奪取整個天下的軍事戰略,劉邦能成爲西漢開國皇帝,識人用人的水平非常高,在那個時代,識人用人的水平沒有人能比得上劉邦,經過一番交談,劉邦認定韓信是一個可用之材。

注意,這裏說的是可用之材,這個時候劉邦與韓信的所有認識都只能憑藉雙方的交談,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兩人談的是理論,至於理論能不能成爲現實,只需要經過一番實踐的檢驗,你要知道劉邦給韓信的職務是大將軍,大將軍差不多就是軍隊的總司令了,當時是亂世,劉邦是絕對不可能就憑藉蕭何、夏侯嬰的大力推薦,以及自己與韓信的一番交流,就把自己的軍隊交給韓信來管理的,從後來劉邦屢次奪了韓信兵權也能看出,即使交給韓信兵權,劉邦也不放心。

亂世之中,劉邦是一定要牢牢控制兵權的,秦末農民大起義首義者陳勝與吳廣的失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牢牢控制兵權,導致兵權四分五裂,才早早失敗,劉邦不會犯這個錯誤的,所以劉邦即使拜韓信爲大將軍,其實也沒有給韓信兵權,僅僅把韓信當成自己的軍事參謀長,從還定三秦的戰爭中就能看出。

劉邦從漢中打進關中,是採用了韓信提供的謀略,但不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劉邦能打進關中除了韓信的謀略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劉邦攻擊陳倉時,趙衍提供了一種小路繞到了陳倉背後,才最終在陳倉打退了章邯,攻進了關中,而韓信在整個還定三秦的戰爭中,沒有任何記載,只有一句話:

這裏只說了劉邦帶兵在陳倉擊敗了章邯,章邯退到好畤又被打敗,再退到廢丘又被圍困,於是劉邦就拿下整個三秦之地。還定三秦之戰沒有韓信參與的記錄,而劉邦手下的將軍,如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灌嬰這些人蔘與還定三秦之戰都在史書有記載,那麼可以確定的是,韓信雖然參與了還定三秦之戰,但只是作爲軍事參謀給劉邦提提意見的,戰爭是劉邦指揮的,在前線打仗的將軍是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灌嬰,沒有韓信。劉邦拿下了三秦之地後,東出函谷,打進中原,接近收復了五路諸侯,並聯合五路諸侯的軍隊合計56萬打進了項羽西楚國的都城彭城,這個時候的劉邦志得意滿,連項羽的都城都被佔領,那麼下一步只要擊敗了項羽,是不是整個天下都是劉邦的呢?

沒錯,這個時候劉邦開始膨脹起來,如果一切順利就能擊敗項羽拿下天下了,那麼還需要韓信嗎?想想看,如果彭城之戰劉邦打勝了,還需要韓信嗎?不需要了,如果彭城之戰劉邦勝了,歷史上可能沒有韓信這個人了,劉邦在還定三秦的戰役中把韓信當成軍事參謀,在彭城之戰同樣是如此,等於是劉邦把韓信雪藏了起來。

關於這一系列的戰爭記載在韓信的傳記中只有幾句話:

這些記載在韓信傳記中內容,都是在講劉邦在整個戰役的過程,尤其是那句“四月,至彭城”,就說明了韓信也跟劉邦一起到了彭城,如果韓信不在彭城,把劉邦整個的過程記在韓信的列傳中幹什麼?只有韓信參與了,纔會這樣記。

另外,韓信開始有帶兵參戰記載是從京索之戰開始的,這已經是彭城之戰後了,韓信收兵與劉邦在滎陽會同,然後在京、索兩地擊敗了楚軍,並穩固了陣地,京、索在滎陽南邊,滎陽離廢丘有幾百公里,劉邦在彭城戰敗後,是一路車馬向西逃,中間一刻也沒有停頓,楚軍就在後面追,同樣也沒有停頓,如果韓信在廢丘,怎麼可能這麼快得知消息,又從廢丘擅自趕到滎陽呢?

同時,在廢丘圍攻章邯的人中,史書上的記載沒有韓信,但是其他將領的記載是有的,比如周勃、曹參和灌嬰,在這三人的傳記中明確記載他們在廢丘圍攻章邯,另外,章邯自殺是在公元前205年6月,而京索之戰發生時間也是公元前205年6月,韓信是不可能從廢丘飛到京索的。當時又沒有現代化通訊手段,沒有劉邦的命令韓信就算有兵權也不敢從廢丘率軍到滎陽,況且劉邦在彭城被打敗後,一路南逃連自己兒子女兒都顧不上,怎麼可能顧得上調韓信呢,唯一的可能就是韓信在彭城,隨着劉邦一起逃,在逃亡的過程中收攏了漢軍的潰兵,然後在京索建立了防線,同時因爲韓信在彭城,所以很多情報是知道的,才能在京索之間阻擊楚軍。

所以,彭城之戰期間,韓信就在彭城,但是韓信沒有指揮權,仍然和還定三秦之戰一樣,是劉邦的高級軍事參謀,只負責出謀劃策,不負責具體的軍事行動,劉邦纔是56萬諸侯聯軍的總指揮,因此彭城之戰失敗的主要責任是由劉邦來負責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