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什麼春秋時強大的晉國會被三家瓜分?原來是必然結果

爲什麼春秋時強大的晉國會被三家瓜分?原來是必然結果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國是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

自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即位,至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列候,晉國穩居霸主地位一百五十多年;而由晉國分離出去的魏、趙兩國在戰國時期更是強橫一時,諸侯不敢掠其鋒芒,晉國之強,由此而知。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超級強國爲何最終落得國破地分的下場,其中原因令人深思。

縱觀晉國曆史,對外攻殺征伐、開疆擴土固然奪人心魄,但其內部傾軋、派系爭鬥更令人膽顫心驚,而這正是晉國覆滅的主要原因。

自春秋初期開始,晉國公室內亂就沒有消停過,一次又一次的同室操戈不斷削弱王室力量,極大動搖了王室的統治基礎。

爲什麼春秋時強大的晉國會被三家瓜分?原來是必然結果

▲晉國(前11世紀—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國號初爲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後改爲晉。

公元前754年,晉昭候把叔父成師分封到曲沃(山西曲沃)。由此晉國陷入長達六十六年的公室內亂,史稱曲沃代晉。成師封邑曲沃,城高溝險、土地肥沃、人口衆多,遠比晉國都城翼城(山西翼城)強大。

成師在曲沃修行仁政,民心歸附,勢力不斷強大。伴隨勢力強盛,曲沃城主野心也不斷膨脹。

公元前739年起,爲奪取國君寶座,曲沃宗族共計發動五次叛亂,弒殺五任國君。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滅晉國大宗,盡出寶物賄賂周釐王,釐王冊封武公爲諸侯。曲沃代晉是春秋初期影響最惡劣的事件,其不但動搖了東周禮樂國本,更爲晉公室內鬥開了先例,從此以後,歷代國君都把打壓宗族作爲穩固君權重要手段。

公元前669年,晉獻公(曲沃武公之子),擔憂同族威脅,接受大臣士蔿建議,開始血洗曲沃宗族,諸多公室成員被誅殺,晉國宗室再度凋零。

但事情遠沒結束,晉公室彷彿被詛咒一般,在宗族清洗後,獻公一族又因王位繼承權展開了新一輪爭鬥。

晉獻公有三個很爭氣的兒子:太子申生(歷代太子典範)、公子重耳(春秋五霸晉文公)、公子夷吾(以食言而肥、背信棄義出名)。

太子申生仁德賢惠,是國君不二人選,如果晉獻公不折騰,晉國宗族再次復興也不一定。壞就壞在,晉獻公寵妃驪姬生了公子奚齊,獻公愛屋及烏,打算把王位傳給奚齊,在驪姬蠱惑下,獻公誅殺申生,重耳、夷吾避禍出亡。

獻公死後,晉公室再次陷入內亂,驪姬大兒子奚齊、小兒子悼子接連被大臣裏克弒殺,而後在秦穆公協助下立晉惠公夷吾即位,惠公當政後背信棄義,以怨報德,誅殺大臣裏克,與秦國開戰,招致國內外怨恨。

公元前635年,晉惠公去世,晉文公重耳即位,誅殺惠公一族,晉國內亂告一段落。

爲什麼春秋時強大的晉國會被三家瓜分?原來是必然結果 第2張

▲晉文公

晉文公當政期間,晉公室人才凋零,加之文公流亡十九年,諸多外姓大臣患難與共,於是文公採取了重用外姓大臣策略。

有了新鮮血液加入,晉國國力與日俱增,內修德政,外威諸侯,一舉奠定了霸主地位。誠然,重用外姓大臣無疑給晉國帶來莫大好處,但也存在一個弊端

春秋時期,土地是勢力的象徵,諸侯主要依靠土地封賞臣子。

雖然晉國四處開疆擴土,但所獲取土地大多封賞給了立功大臣,因此公室土地並未增加多少,這使得外姓大臣勢力不斷增強。

此消彼漲,帶來了必然是君權衰落。自文公、襄公後,權臣把持國政成了晉國主要現象。

公元前606年,趙盾弒殺晉靈公,立晉成公,趙氏宗族開始凌駕公室之上,晉公室與外姓大臣,以及外姓大臣之間的爭鬥拉開帷幕。

公元前579年,晉景公誅殺趙氏宗族,也就是劇本《趙氏孤兒》題材來源。

趙氏衰落後,欒氏、中行氏爲打壓政敵,於公元前572年,發動政變,弒晉厲公,誅殺郤氏,晉悼公即位,此時魏、韓、智、範、中行、趙六宗族位列晉國六卿,把持國政。

公元前514年,晉頃公在位,公室宗族祁氏、羊舌氏與頃公發生爭鬥,六卿爲了進一步削弱公室勢力,打着擁立國君旗號,夷平兩族,瓜分土地據爲己有,六卿勢力進一步擴張,公室更加衰弱。

隨着時間推移,六卿內部矛盾不斷激化,公元前497年,六家宗族爆發了大規模衝突。事件起因趙氏內亂,當時,趙氏宗主趙鞅想把衛國進貢的五百戶人口從邯鄲遷往晉陽,邯鄲大夫趙午不同意,於是趙鞅私自捕殺趙午,引起邯鄲趙氏叛亂,晉定公派人攻打邯鄲平叛,晉國內亂爆發。趙午宗族雖屬趙氏,但與範、中行宗族是姻親,因此在邯鄲趙氏叛亂後,範氏宗主範吉射、中行氏宗主荀寅也發動叛亂,攻打趙鞅,兵臨晉陽。

爲什麼春秋時強大的晉國會被三家瓜分?原來是必然結果 第3張

▲晉文公復國圖

此時,另外三家態度各不相同,韓氏與趙氏世代交好,眼看趙氏落難,自然想要搭救;魏氏宗主魏侈因與範、中行有仇,陰謀除掉範吉射和荀寅,另立宗主,適逢亂起,絕對不會錯過良機;而智氏荀躒更狠,向晉君建言:“晉法,作亂者死,現在三家大臣作亂,只驅逐趙鞅,這不公平,這三家必須一併驅逐。”

於是荀躒、韓不佞、魏侈奉命攻打範、中行氏,沒取勝。範、中行氏反而開始攻打晉君,晉君會同三家兵力擊敗範、中行,兩家逃亡。韓、魏兩家爲趙鞅求情,晉君赦免趙氏,內亂告以段落。

而後晉國六卿僅剩四家:智、韓、趙、魏。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六卿已有謀反之心,比如趙鞅沒有請示晉君即敢誅殺士大夫,範、中行兩家也敢攻打晉君,晉公室實力相比其餘六家強不到哪裏去,只能依靠外姓勢力才能勉強平定叛亂。

爲什麼春秋時強大的晉國會被三家瓜分?原來是必然結果 第4張

▲三家分晉

晉定公死後,公元前457年,晉出公在位,智氏宗主智伯夥同韓、趙、魏三家瓜分範、中行宗族土地,晉出公震怒,奈何自身實力不夠,想借助齊、魯兩國力量討伐四家。

四家宗族擔心被誅滅,先發制人,攻打晉出公,出公倉惶逃奔齊國,結果死在半路上。

至此,晉公室力量消耗殆盡,再也無力掌控晉國局面,後任國君淪爲傀儡。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瓜分智氏封邑,三家代晉局面逐步形成。

此後晉公室土地不斷被三家蠶食,爲苟延殘喘,晉君不得不開始朝拜韓、趙、魏三家國君。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三家爲諸侯,超級強國晉國地分國滅,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更加血腥殘酷的戰國時代來臨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