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魯國時期的三桓實力那麼強 他們爲何不學三家分晉瓜分魯國

魯國時期的三桓實力那麼強 他們爲何不學三家分晉瓜分魯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魯國三桓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桓,即指魯國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已經逐漸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了,甚至敢於直接和周王室相抗衡,比如鄭莊公就和周王室兵戎相見。不過,讓各個諸侯國想不到的是,他們麾下的卿大夫,也是有樣學樣,有的甚至直接將諸侯國的君主給架空了。其中,就春秋時期的大國晉國來說,就被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國所瓜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而就魯國來說,三桓,也即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這三家卿大夫,同樣把持了魯國大權。

魯國時期的三桓實力那麼強 他們爲何不學三家分晉瓜分魯國

魯國的三桓起於魯莊公時代(前693年─前662年)。魯莊公父親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長子慶父(諡共,又稱共仲,其後代稱仲孫氏。庶子之長又稱“孟”,故又稱孟氏、孟孫氏)、庶次子叔牙(諡僖,其後代稱叔孫氏)、嫡次子季友(諡成,其後代稱季氏)皆按照分封制被魯莊公封官爲卿,後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於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後,所以被人們稱爲“三桓”。那麼,問題來了,魯國三桓實力強大,爲何不學“三家分晉”,將魯國瓜分呢?

魯國時期的三桓實力那麼強 他們爲何不學三家分晉瓜分魯國 第2張

首先,在筆者看來,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三桓之所以沒有學“三家分晉”,將魯國瓜分,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就第一點來說,在周朝的諸侯國中,魯國是非常重視禮法的。魯國(前1043年—前249年),先秦諸侯國,姬姓,侯爵,首任國君爲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在周代的衆多諸侯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國成爲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魯國時期的三桓實力那麼強 他們爲何不學三家分晉瓜分魯國 第3張

與此相對應的是,晉國雖然也是姬姓諸侯國,不過其不僅沒有遵循周禮,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這集中體現在“曲沃代翼”上。曲沃代翼,又稱爲曲沃代晉、曲沃克晉、曲沃篡晉。是春秋時代早期一次晉國長達近70年的內戰,最後,晉國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晉都翼城,打敗了晉侯緡,取代了晉國的君主,小宗篡奪大宗,成爲禮樂崩壞的初始事件。進一步來說,晉國之所以被魏國、韓國、趙國三家瓜分,也和曲沃代翼帶來的負面影響存在一定的關係。

相對於晉國來說,魯國是一個嚴格遵循周禮的諸侯國。因此,魯國三桓雖然掌權,但對魯國從來沒有露出僭越的心思,甚至到了魯國晚期,三桓也對魯國君主畢恭畢敬。也即周禮對於三桓的束縛,或者說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他們沒有朝着瓜分魯國的方向發展。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爲太過於遵循周禮,導致魯國在對外爭霸戰爭中畏手畏腳,更沒有在戰國時期進行變法圖強,從而在戰國時期走向衰落,乃至於最終被楚國消滅。而就晉國來說,卿大夫則沒有受到宗法制、分封制的束縛,畢竟曲沃代翼這一歷史事件,已經是晉國君主破壞周禮的最好體現了。

魯國時期的三桓實力那麼強 他們爲何不學三家分晉瓜分魯國 第4張

所以,魯晉兩國的情況不同,直接導致了兩國的結局相異。其次,就第二點原因來說,魯國三桓雖然強大,但是,他們在魯國也存在一定的制約力量。比如在春秋後期,孔子擔任魯國大司寇的時候,就主張維護魯國君主的地位,削弱三桓的實力。也即在魯國內部,還存在不少像孔子這樣支持魯國君主的卿大夫,這可以理解爲反對三桓的勢力。

同時,三桓內部的反對勢力也非常強大,在春秋後期,三桓內部甚至出現了家臣掌權的現象。表面來看,三桓對魯國君主負責,家臣對三桓負責。但是,對於三桓的家臣來說,伴隨着勢力的增強,已經敢於對三桓陰奉陽違了。比如陽虎原爲魯國季孫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通過控制季孫氏把持了魯國的朝政。而後在和魯國三桓的鬥爭中遭遇失敗,逃往齊國後又遭到迫害,輾轉逃到晉國,受到了趙鞅的重用。陽虎傾心輔佐趙鞅,壯大了晉國卿大夫的勢力,從而推動了三家分晉這一事件的到來。

魯國時期的三桓實力那麼強 他們爲何不學三家分晉瓜分魯國 第5張

相對於魯國三桓,在晉國,卿大夫的家臣則沒有這麼大的勢力,也即魏氏、趙氏、韓氏這三家沒有遭到家臣的架空。對於魯國來說,三桓在內部有家臣的制約,在外部又有孔子等人的反對,而三桓之間也是貌合神離,存在利益上的爭奪,這促使他們很難聯手瓜分魯國。而就晉國來說,如果沒有晉陽之戰的話,或許就不會有三家分晉了,也即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智氏消滅了韓氏、魏氏、趙氏,並取代了晉國君主,從而發生類似於田氏代齊這樣的歷史事件。

最後,就第三個原因來說,則是因爲魯國三桓和魯國君主同出一脈,沒有瓜分的必要,也即魯國的三桓,都是魯國的宗室。而就晉國的卿大夫來說,則不是晉國的宗室,而不是異姓卿大夫。春秋末期,晉國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範、中行)把持,另外還包括郤、欒等大家族。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有兩家(範、中行)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這四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在晉陽之戰後,智氏被消滅,魏氏、韓氏、趙氏得以三家分晉,形成了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新興的諸侯國,並和秦國、齊國、燕國、楚國一起被稱之爲戰國七雄。

魯國時期的三桓實力那麼強 他們爲何不學三家分晉瓜分魯國 第6張

而就魯國來說,魯國看似是卿大夫掌權,實際卻爲宗室掌權。既然是宗室,所以魯國三桓自身也對魯公是非常維護的。同出一脈,又同爲本家,其篡位僭越更是有違禮法,這一關鍵的因素也就直接促使魯國始終完好無損,沒有發生類似於三家分晉這樣的歷史事件。總的來說,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歷時795年。因爲種種原因,三桓雖然強大,卻始終沒有瓜分魯國的傾向。魯頃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魯國爲楚考烈王所滅,遷魯頃公於下邑,封魯君於莒。七年後(前249年)魯頃公死於柯(今山東東阿),魯國絕祀,從而徹底告別了戰國曆史的大舞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