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晉襄公執政七年就去世,到底是什麼原因?

晉襄公執政七年就去世,到底是什麼原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晉襄公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作爲春秋第二任霸主,晉文公執政時間並不長,執政僅九年後就去世了。去世時,他不過才四十多歲。晉文公壽命不長,很可能是因爲同姓結婚的後果:他母親狐姬也是姬姓後人,與晉獻公有近親婚姻的嫌疑。史書稱晉文公有“重瞳駢肋”的畸形,或許就是近親結婚的後遺症。

晉襄公執政七年就去世,到底是什麼原因?

晉文公去世後,兒子姬驩繼位,是爲晉襄公。晉文公中年去世,晉襄公繼位時年齡也不會太大。雖然貴爲國君,但晉襄公也是職場中的“新人”,以前也沒有管理國家的經驗。

不過,形勢不等人。還沒等他完全適應國君的角色,巨大的挑戰就已經到了眼前。

就在晉文公去世之年,秦穆公不顧同盟正逢國喪,派軍通過函谷東出、前往偷襲鄭國。得知此消息後,晉人大爲惱怒,在晉文公葬禮還在進行時,就裝神弄鬼地說要襲擊秦軍了。

一年後,秦軍偷襲計劃破產,在滅了滑國後,就準備回國了。

就在這時,晉襄公的挑戰來了。

偵查到秦軍即將通過函谷,主政的先軫強勢地要求伏擊秦軍。

可對晉襄公來說,這卻是一個兩難的決策:父親晉文公是在秦穆公大力支持下,才得以回國;晉襄公的嫡母文姜是秦女,秦穆公與穆姬之女辰嬴也嫁給了晉文公。可以說,晉襄公身邊,秦人的影響無處不在。此時讓他與父親的恩人、母親的親人立即反目成仇,如何能不爲難?

可奇怪的是,當大臣們當朝爭論是否要伏擊秦軍之時,晉襄公卻沒有發出一聲。作爲最高領導人,通常情況下,是不能輕易表達自己的傾向。但在討論與父、母雙親都密切相關事務時,晉襄公還表現得一聲不吭,卻顯得極爲不正常。這情形看來,晉襄公對這種軍國大事似乎就完全沒有發言權?

不但開戰前一聲不吭,崤之戰後在嫡母文姜請求下晉襄公釋放了秦國三帥,可先軫一問責,晉襄公立刻忙不迭地派太傅陽處父去追趕百里孟明視等人——晉襄公此舉,很像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而不像是一位成年人。

晉文公一生,娶了九位夫人。傳統上,學術界大多認爲晉襄公是逼姞之子。

晉襄公死後,因爲晉靈公尚在襁褓之中,趙盾一度想更換國君。在與衆卿士討論該扶持晉文公的哪位兒子時,就曾談及晉文公九位夫人的排位:“……杜祁以君故,讓逼姞而上之;以狄故,讓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杜祁極有可能是士氏之女,是晉文公最早娶的夫人。因爲“國君”緣故,杜祁讓逼姞位居於自己之上;通常以爲,這裏的“國君”,就是指晉襄公。

晉襄公嫡母是文姜,是由於秦人功勞巨大;但因逼姞之子成爲了太子,所以她排在了第二位。由此,學術界才判定晉襄公是逼姞之子。

因爲杜祁與逼姞都是晉文公流亡海外前所娶,她們與晉文公生下子嗣也應該是在晉文公逃亡之前。這麼推算下來,晉襄公繼位時至少都有二十多歲了。

可從晉襄公執政表現看,他怎麼都不像是一位心智成熟的成年人。

公元前622年,因爲多位晉文公時代的卿士去世,致使晉軍許多將領職位出現了空缺。爲此,晉襄公需要趕快提拔一批新人,以填補卿士之位。

一開始,晉襄公計劃將士縠、樑益耳二人分別提拔成爲中軍主將和中軍佐;晉文公時期遺留的卿士箕鄭、先都配合他倆,再加上兩位“三行”將領荀林父與先蔑,組成新一屆的六卿。

但先軫之孫先克知道後,卻持異議:“狐偃、趙衰二人,功不可沒啊!”一聽到大臣反對,晉襄公立刻改變方案,改命狐射姑、趙盾二人爲中軍主將和中軍佐。公元前621年春,按照傳統,晉襄公在夷地(今地不詳,原爲周大夫采邑,被晉武公所滅)舉行了春蒐,正式公佈了兩人的任命。

可夷地之蒐後不久,意外卻來了。

夷地之蒐前,晉襄公太傅陽處父剛好出訪外國,沒能回來。等夷地之蒐結束後,陽處父剛纔趕回絳都。聽說狐射姑越過趙盾成爲了中軍主將,陽處父有些不樂意。

陽處父原本是趙衰部屬,經趙衰推薦才成了晉襄公太傅。因此,陽處父多多少少有些心向趙氏。見到晉襄公後,便勸道:“狐射姑不爲民衆喜歡,不能讓他當主將!”

晉襄公執政七年就去世,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2張

聽老師這麼一說,晉襄公馬上就改變了主意。於是,老師一離開,晉襄公就命人將狐射姑叫來,說:“陽處父說:‘民衆不喜歡狐射姑,不能當主將。’”聽到這一消息,剛剛還在爲當上中軍主將而沾沾自喜的狐射姑,頓時猶如五雷轟頂。當着國君面,狐射姑不敢發泄任何怨氣,只得唯唯諾諾地聽命了。但從此後,狐射姑對陽處父的怨恨卻是越來越深了。這年底晉襄公去世後,因爲與趙盾的權力鬥爭落在了下風,不甘心的狐射姑遷怒於陽處父,將他給殺了!

如果不是晉襄公泄露了陽處父之言,陽處父又怎會遭受這場劫難?

晉襄公表現如此糟糕,正是他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在面對年齡遠大於自己的狐射姑時,晉襄公不知該找什麼理由來降他的職,只能將責任推到老師身上去了!如果是一位成熟的管理者,斷然不會如此輕率地將告密之人透露給當事人。

這次晉國卿士的調整如此一波三折,使得後世晉國內亂不斷髮生:公元前621年冬,因爲與趙盾的權力鬥爭失敗,狐射姑被迫逃到了狄國;公元前618年,沒有得到提拔的士縠、樑益耳、箕鄭、先都等人集體作亂,殺死了進言的先克,趙盾隨後又將這些作亂者全部殺死!

晉襄公去世短短五年,晉國卻內亂不斷,根源就在於晉襄公在這次卿士調整過程中人雲亦云、缺乏主心骨,埋下了太多的隱患。

如果晉襄公是逼姞之子,那當他正式當上國君時,已有二十多歲,早已成年。可綜合晉襄公執政後的種種表現,看起來完全不像是一位成年人。

正因爲如此,也許晉襄公不是逼姞之子,而更可能是文嬴之子!

春秋時期,依據宗法制傳統,通常都是“子以母貴,母以子貴”。所謂“子以母貴”,是說嫡夫人之子爲嫡子,擁有優先繼承權;所謂“母以子貴”,是說如果兒子被確定爲繼承人,那麼他的母親地位必然上升。雖然晉文公最早娶的是杜祁,但嫡夫人卻是文嬴。如果文嬴沒有生下兒子,那她憑什麼戰勝生下公子樂的秦穆公嫡女辰嬴、排在了首位?既然文嬴排在首位,那不正說明是她兒子當上了國君嗎?

所謂杜祁讓逼姞居於己上,也許不過是因爲逼姞更受晉文公喜歡,杜祁才主動讓位於她。如果晉襄公事逼姞之子,按照宗法制,不用杜祁謙讓也應該是逼姞居上。更何況,如果逼姞是晉襄公之母,那麼她在晉文公時期爲何沒能成爲嫡夫人?

除了以上的推理之外,還有另一史料可以佐證晉襄公是幼君。

《國語·晉語四》記載,晉文公曾經向胥臣諮詢太傅的人選:“我想讓陽處父作姬驩太傅,能教育好他嗎?”

胥臣聽了後,直言不諱地說道:“這取決於姬驩自己。本質好而又有賢良教導,就可以期待他有所成就;如果本質邪惡,再怎麼教育他也會聽不進去,又怎能使他向善呢?”

晉襄公執政七年就去世,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3張

如果晉襄公當時已二十多歲,晉文公回國後還需要爲他臨時選擇一位太傅嗎?這是不是太晚了?況且二十多歲的成年人,本性早就被人看清。而以胥臣的說辭判斷,還不能看出晉襄公本質如何,也證明晉文公執政時晉襄公還未成年。

從以上這些史料推斷,晉襄公是文姜之子才更爲合理。

如果晉襄公是文嬴之子,那他在晉文公去世時最大不過9歲。9歲兒童的心智,當然還未完全成熟。所以,在決定崤之戰這樣的軍國大事時,晉襄公也就完全插不上話了。執政七年後,晉襄公最大也不過十六歲,在面對重大的人事調整時,當然就會顯得人云亦云、沒有主心骨。這都是幼君執政的常見弊病,並不稀奇。可母親文嬴一求情,晉襄公立刻就放了秦國三帥,結果竟誘發了功臣先軫意外死亡——對於晉國而言,這纔是最莫名其妙的損失!

因此,儘管許多歷史學家都說晉襄公也是春秋霸主,可因爲看到了幼君執政的弊病,趙盾在晉襄公死後纔想着另立長君。

趙盾此舉,原本是爲了晉國大局,無疑是正確的做法。卻不曾想遭到了晉靈公之母穆嬴的強力阻擾,最終功敗垂成。更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是,趙盾反倒藉此機遇長期獨霸國政,成爲了一代權臣。十多年後,晉靈公與趙盾矛盾激化,最終趙盾設計殺死了晉靈公、改立晉成公;晉成公回國後,爲籠絡晉卿,不得不恢復了“公族”、“公行”、“餘子”之官,使得晉國卿族加速膨脹起來。此後,公室被邊緣化的趨勢已成必然。

世事有時就是如此,一步錯、步步錯。如果趙盾所擁立的公子雍能順利回國爲君,也許晉國的歷史會走向另一種結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