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襄公爲什麼要偷襲秦軍?原因是什麼

晉襄公爲什麼要偷襲秦軍?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襄公爲什麼要偷襲秦軍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有個成語叫做秦晉之好,用來形容雙方感情融洽,不論是業務合作還是喜結良緣,都非常地和諧美滿。這個成語的來源是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兩個強國通過聯姻的方式,以達到相互結盟,在勢力上相互扶持,利益共享,稱霸中原的目的。不過這個被人們一直看好的結盟,也遵循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的規律,伴隨着秦晉兩國內部矛盾的日趨尖銳,最終土崩瓦解了。

而令這兩個諸侯國強強聯盟分崩離析的直接原因,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殽之戰:本來秦國派遣大軍出征是爲了討伐鄭國,結果被同盟戰友晉襄公在殽山打了伏擊,打了秦軍一個措不及防,導致秦軍全軍覆沒,三名主帥被抓。要是按照晉襄公的本意,他打算把秦國的三名主帥直接斬首,但是由於他父親晉文公的夫人文嬴,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兒去求情,最終晉襄公把三名秦國主將釋放回了秦國。

晉襄公這一波操作,可是有點讓人看不懂:本來秦晉好好的聯盟,對雙方也都是有利的,爲何晉國要突然撕破臉,對秦軍毫不留情地大打出手?而且既然已經撕破了臉,爲何不乾脆強硬到底,又要把主帥放回,暫時和緩關係呢?難道久居深宮中的文嬴,說了幾句話就那麼管用,可以做得了國君的主嗎?這還真得從秦晉兩國之間的矛盾說起。

晉襄公爲什麼要偷襲秦軍?原因是什麼

一、晉國認爲秦國在晉國國喪中不僅失禮,而且藉機撈取利益

其實秦國之所以動了伐鄭的心思,是因爲晉國和鄭國都正是在國喪期間,這兩個國家都無暇顧及其他事情,秦穆公覺得這是一個發動戰事,一舉成功的好時機。可是鄭國的領土與晉國接壤,不與秦國接壤,所以晉襄公一得到秦國出兵伐鄭的消息就非常生氣。畢竟兩國結盟,現在自己的老爸晉文公剛剛故去,不管怎麼說,晉文公也是秦國的金龜婿,可這時候秦國想到的不是派人去弔唁逝者,安慰盟國,而是着急忙慌地跑到離自己八竿子打不到的鄭國去搶地盤,在晉襄公看來,這實在是有失禮數。

另外在伐鄭途中,因爲鄭國商人弦高從中周旋,讓秦國的主帥孟明視認爲,鄭國已經做好了迎敵的準備,不應該再去攻打,於是中途返回,可是又怕回去以後跟秦穆公不好交待,乾脆就順便滅了中途經過的滑國,帶着從滑國繳獲的大批財物返秦。

可是滑國雖小,但卻與晉國同宗,而且以前一直是認晉國做大哥當依靠的,這回孟明視也沒跟誰打招呼,措不及防就把滑國給滅了國,這可真是把晉襄公氣壞了,覺得秦國不僅失了禮數,還明目張膽地搶劫,要是不偷襲他們的軍隊,給他們個教訓,實在是咽不下這口窩囊氣,更何況秦軍剛剛洗劫滑國,兵士們也都疲憊鬆懈,此時不戰又待何時?

二、晉國覬覦鄭國已久,豈能讓秦國搶佔先機

晉襄公爲什麼要偷襲秦軍?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說起鄭國,那可是一塊被大家都惦記着的肥肉,當年秦晉聯軍一起伐鄭,就是被鄭國的燭之武的三寸不爛之舌,挑唆的秦穆公爲了秦國的私利,不僅臨陣撤了軍,還爲鄭國留下了守軍,並與鄭國簽署了一同牽制晉國的盟約,晉國在勢單力孤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撤軍,導致了晉國佔領鄭國,擴張領土計劃的失敗。

雖說秦晉兩國這麼多年來一直結盟,但當年被秦國背叛的這口惡氣,卻一直在心裏憋着。所以說兩國雖然表面上是一團和氣,但是暗地裏的矛盾卻是日益尖銳,畢竟一山容不得二虎,更何況是兩個都有着稱霸中原的雄心和實力的春秋霸主。表面平靜的聯盟之下,早已是暗潮涌動,不可調和的矛盾,只等着尋找一個合適的破口,一觸即發。

可以說,秦軍這次繞過晉國想獨吞鄭國領土的舉動,徹底激化了兩國的矛盾,鄭國接壤晉國,這在自己門口的肥肉,怎麼可能拱手讓與他人?況且秦國一旦佔領了鄭國,豈非是對晉國形成了合圍之勢?如果造成了這樣的局面,那對晉國日後挺進中原的計劃實在是大大的阻礙,無論如何也不能給秦國人可乘之機,哪怕撕破臉,也要阻止秦國人這種對晉國極具威脅的想法。

三、當秦軍大勢已去的時候,晉襄公也不願讓事態繼續擴大

有人說,晉襄公最終放了秦國的孟明視和其他兩位主將,完全是因爲晉文公的遺孀,秦穆公的女兒文嬴,從中斡旋的結果,這當然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但是晉襄公既然有突襲秦軍的魄力和勇氣,那麼僅僅憑藉文嬴的感情牌,就可以改變他的初衷嗎?真要是這樣,他這個國君的耳根子是否也太柔軟了一些?

晉襄公爲什麼要偷襲秦軍?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如果挖掘得層面更深一些,筆者覺得晉襄公釋放秦將,是有着更多考慮的。首先,經此一役,“秦晉之好”的局面是不能再指望了,但是如果就此將秦晉完全拖入戰爭之中,似乎對晉國也是得不償失的,畢竟戰爭是要靠損耗大量國力來支撐的,更何況要面對的是秦國這樣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如果真的因此陷入戰爭的泥潭,晉國得不到半點好處,在周圍羣雄並起的時候,實在不是與秦國糾纏死磕的時機。

雖說晉國偷襲秦軍,而且還毫不留情地絞殺全軍的做法有點不光明正大,可是畢竟秦國有失禮數在先,真要是論起來,秦國是理虧的。現在仗也打贏了,秦國掠奪滑國的物資也被悉數奪回,秦國失禮的氣焰也被打擊了,這個過節似乎也可以告一段落。況且秦國出兵,又不是爲了攻打晉國,與晉國爲敵,可以說他們原本也不是晉國的敵人,如果得寸進尺,在兩國非交戰的狀態下,斬殺了秦國的主帥,這是意味着晉國要與秦國宣戰了麼?

論宏圖大略,晉襄公或許不如他的父親晉文公,但是晉襄公絕對不是一個利令智昏的君主,他對於當時的形勢,應該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殽山一役,雖然會讓秦國斷絕了圖謀鄭國,合圍晉國的圖謀,但是也瓦解了秦晉聯盟。可要在此時,徹底把秦晉兩國拉入戰爭狀態,還遠遠不到時機,在對形勢做了整體的權衡後,晉襄公做出了釋放秦國主將,將兩國矛盾暫且擱置的決定。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