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大西洋海戰簡介:同盟國與軸心國海軍激戰太平洋

大西洋海戰簡介:同盟國與軸心國海軍激戰太平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西洋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美國同德國在大西洋戰區進行的保護與破壞海上交通線的作戰。大西洋交通線是同盟國賴以支持歐洲戰區的生命線。1939年9月大戰爆發時,德國的戰艦就開始襲擾英國的海上貿易了。英國則針鋒相對,將強大的皇家海軍投入保衛海上交通線,戰爭遂由此起。盟軍空中反潛兵力達3000架飛機,平均用20一30架飛機對付1艘德國潛艇,有效地掩護了運輸船隊。1943年,是大西洋戰爭的轉折點。僅5月份,盟軍海面和空中部隊就擊沉了31艘潛艇,迫使德國退出北大西洋主航道,1945年5月8日,大西洋海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德之間爲控制海上通路而進行的一場爭奪戰。1939年開戰以後,英法聯合艦隊將德國商船逐出大西洋麪,保持了一條長而有效的封鎖線。1940年5~6月間低地國家爲德軍佔領,法國全境淪陷,意大利參戰,情況急轉直下。英軍因撤離挪威和放棄敦克爾克(Dunkirk)而遭受嚴重損失,英國海上力量大爲削弱,其時又失去了法國海軍的支援。

大西洋海戰簡介:同盟國與軸心國海軍激戰太平洋

意大利海空力量在德軍增援之下,威脅直通蘇伊士運河的海路,最後終將其切斷,迫使英國船隻繞道好望角遠航。1942年初,美國正式參戰之後,軸心國家對其水域的船舶進行大規模的潛艇襲擊。德國潛艇在通向印度和中東地區的南大西洋航道上也頻頻出擊。盟軍方面重新開開地中海戰場(1942~1943)的行動,幾乎全部依靠海上補給,而海上補給則須通過潛艇騷擾的海域。盟軍護航艦隊在駛向英倫三島和俄國莫曼斯克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等港時,必須迎擊來自空中和水下的狂襲,奪路而行。另外,盟軍必須在北部海面經常部署一支相當可觀的海軍,以防德國水面艦只、特別是超級戰艦“提爾皮茨號”突破大西洋航線。

另一方面,盟軍對軸心國家的歐洲部分加強封鎖,而且海戰能力也日見增長。護航系統由於獲得更多、更精良的裝備而大爲加強。造船速度空前加快(以美國爲最),不但彌補了艦隻的巨大損失,而且生產數字開始超過損失數字。對軸心國家港口和工業中心的空襲,使德國製造、維修潛艇和飛機的能力逐漸降低。盟軍佔領包括卡薩布蘭加及達卡(Dakar)法軍海軍基地在內的全部西非港口之後,軸心國家戰艦在南部水域已失去最後據點。由於上述情況,大西洋上盟國海軍挫敗了軸心國阻撓美軍及其物資進入歐洲及北非的企圖、阻止補給品運往不列顛和蘇聯的企圖以及打破盟軍對軸心歐洲封鎖的企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