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大西洋海戰經過:納粹德國海軍最終不敵英國海軍

大西洋海戰經過:納粹德國海軍最終不敵英國海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1939.9~1941.12) 德國使用大型水面艦艇、商船改裝的襲擊艦、航空兵和潛艇襲擊英在海上交通線上的兵力。自1939年8月至1941年5月,德軍先後向北大西洋和中大西洋派出大型水面艦艇8艘,曾取得一些戰果,一度打亂英海上航運。英國則建立護航制度,並出動海、空力量搜索撲擊德國大型水面軍艦,擊沉其袖珍戰列艦“施佩伯爵”號、1941年5月27日,德國最先進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被英國H艦隊擊沉,從而結束德海軍使用大型戰鬥艦艇在大西洋上對英護航運輸隊的襲擊。這一階段,英國也損失戰列艦“皇家橡樹”號、戰列巡洋艦“胡德”號以及航空母艦 “勇敢”號和“光榮”號。

德海軍在大西洋實施的潛艇戰始於1939年9月3日。當時,英已經對德宣戰,預先展開在大西洋的德潛艇,當即以英方運輸船是武裝商船爲藉口,擊沉英“阿錫尼亞”號郵船。爾後,連續擊沉英戰鬥艦艇和商船,並在英國沿岸海區佈雷。但當時德國潛艇只有40艘,在海上也只能保持三分之一,從1939年9月3日至1940年3月,德潛艇共擊沉英船隻115艘,計39.4萬噸;德損失潛艇14艘。1940年5、6月,挪威和法國淪陷後,德潛艇在航空兵的掩護下,可以從佈雷斯特和洛里昂等法國港口直接進入大西洋襲擊通過愛爾蘭以南的船隻,從比斯開灣向西巡弋可到西經25°,而英護航船隊的掩護只能到達西經12°~19°。爲改變不利態勢,英國不惜用加勒比海地區的8個基地換取美國老式驅逐艦50艘,用於反潛護航。1940年7月,英國海上船隻的損失數略有減少;1941 年上半年平均每天增至25 艘。意大利潛艇也開始參加。8月,德宣佈實行無限制潛艇戰;10月,英國被擊沉船隻上升到63艘,計35萬噸以上。1941年,針對英國加強反潛措施,德國潛艇採用“狼羣戰術 ”,對英國運輸船實施集中襲擊,迫使英國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援助下,對大西洋交通線實施全線護航。10~12月,英運輸船的損失數下降到40萬噸。第一階段,本階段盟國損失船艦約760 萬噸,其中被潛艇擊沉佔54%。德國損失潛艇43 艘。

大西洋海戰經過:納粹德國海軍最終不敵英國海軍

  第二階段

  (1942-01~1943-05)

美國參戰後,美國參戰後,德國撤銷不準對美國進行潛艇戰的禁令,德國潛艇戰的範圍,擴大到美國至巴西沿岸的大西洋海區,德潛艇頻繁地出沒於美東部海區作戰。1941年1~4月,德潛艇在美東部近海、加勒比海、哈利法克斯、紐芬蘭、哈特拉斯等海域擊沉商船198艘,約115萬噸;5~6月,德潛艇共擊沉商船148艘,約75.2萬噸;6月以後,英國不斷加強和完善護航制度,德潛艇戰受到限制。爲扭轉不利局面,德軍將大部分潛艇轉入中大西洋。英國在中大西洋有3個主要作戰基地,作戰力量較強,投入3000 艘艦艇和2000 多架飛機。組建以護航航空母艦爲核心的特遣艦隊,但在德潛艇的攻擊下,被擊沉的船隻有增無減。7月以後,英、美進一步加強護航體系,開始使用聲納、磁力探潛儀和刺蝟彈等武器裝備,並將空中巡邏的範圍擴大到北起格陵蘭、南到弗里敦,在大西洋所有基地周圍800海里以內都可得到遠程轟炸機掩護。在大西洋活動的德國潛艇1942 年增至平均每天75 艘。該年盟國損失船隻769.9 萬噸,超過美英所造新船數(718.2 萬噸)。鄧尼茨的噸位戰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1942年至1943年初,德潛艇戰達到高潮,其活動範圍東起比斯開灣、直布羅陀、弗里敦、開普敦至印度洋;西起紐芬蘭、紐約、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岸。集中100 多艘潛艇,在盟國護航兵力薄弱的北大西洋中部,實施幾個大艇羣集團作戰,並多采用大艇羣(20艘)“狼羣”戰術,1943年3月,德潛艇月間攻擊HX—229 和SC-122 護航運輸隊之戰達到最高峯。當月擊沉英船隻108艘,約62.7萬噸;3月下旬,同盟國以護航航空母艦投入戰鬥,以更多的支援編隊支援護航隊,大量遠程轟炸機進行空中掩護,德潛艇受到嚴重打擊。5月頭三週,盟軍連續擊沉德國潛艇41艘,而只損失了34艘商船,使大西洋潛艇戰出現根本轉折,卡爾·鄧尼茨 被迫將在大西洋活動的潛艇撤走,轉移到亞速爾羣島 西南海區活動。這一階段,同盟國和中立國損失商船和作戰艦約 1000 萬噸,德國損失潛艇155艘。

  第三階段

  (1943-06~1945-05)

爲重開大西洋潛艇戰,德軍一方面再次派出潛艇到大西洋、印度洋活動,另一方面建造新型潛艇和改造原有潛艇。然而,這也無助於德軍挽回其在大西洋戰場的被動局勢。尤其是美、英在大西洋採取以護航航空母艦爲核心組成反潛兵力羣攻擊德潛艇的戰術,每羣至少編有1艘護航航空母艦,以艦載反潛機爲主,水面艦艇協同攻擊,使德軍的潛艇損失嚴重。1943年6月至9月初,美、英在大西洋的各反潛兵力羣共擊沉德潛艇15艘。同一時期,盟軍爲對德軍駐法國西部的潛艇實施封鎖,在比斯開灣附近,使用裝備先進雷達的岸基航空兵,利用夜間對進出比斯開灣的德軍潛艇進行攻擊,即“比斯開灣的大屠殺”(約翰·斯萊瑟 ,比斯開灣獵潛戰 ),7~8月,共擊沉28艘試圖通過比斯開灣的德潛艇。鄧尼茨被迫於8月初下令德潛艇暫停從比斯開灣啓航。9月,德潛艇裝備“鷦鷯”式音響自導魚雷,開始再次向盟國北大洋的運輸線發動進攻,使盟軍護航船隻和商船的損失一度上升。爲阻止德潛艇攻擊,同盟國護航運輸隊綜合使用水面艦艇近距離護航,岸基飛機和護航航空母艦反潛支援大隊的飛機協同分區域護航的方式。10月中旬,葡萄牙同意英國空軍岸基飛機使用其在亞速爾羣島的機場實施作戰,使英岸基飛機得以從該機場出發,對北大西洋交通運輸線實施定期空中巡邏,有效地挫敗了鄧尼茨再次實施狼羣作戰的企圖。1943年,大西洋鬥爭的形勢對盟軍十分有利,共擊沉德潛艇237艘。至1944年,美、英得以抽調更多的海軍和空軍兵力投入大西洋之戰,尤其是大量使用以護航航空母艦爲核心的反潛兵力羣實施伴隨護航,使德潛艇的攻擊行動受到極大限制。在大西洋中部海域、通往摩爾曼斯克的北部海域和印度洋,德潛艇損失的數字均不斷增加。下半年開始,英國戰略轟炸機對德國本土的轟炸,使其潛艇製造工業遭受嚴重破壞,潛艇補充困難。本階段盟國損失船艦約300萬噸,其中70%爲潛挺擊沉,而德國損失潛艇近600 艘。1945 年5 月德國投降時,自行鑿沉潛艇200 多艘,交出159 艘。歷時5年半的大西洋之戰,終於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結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