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抗戰史大揭祕:飢不擇食的日軍居然把戰俘當口糧

抗戰史大揭祕:飢不擇食的日軍居然把戰俘當口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爭的硝煙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民族的歷史卻不應該被忘記。侵華日軍的殘忍,和中國部隊的英勇不應該被遺忘。這個系列將揭祕中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才贏得了勝利,並揭示戰爭條件下日軍的血腥。本期揭祕日軍吃人的歷史。

在太平洋戰爭發動之前,不僅是在中國戰場,在所有戰場,如果有人提及後勤問題,日軍參謀本部只有一條既定方針——“現地補充”。據藤田昌雄的《帝國陸軍戰場的衣食住》《激戰場》等書介紹,爲了補充軍糧,日軍在南洋還曾經搞過“大生產”,並特別列舉了瓜島、英帕爾、北部所羅門等戰場的情況。

日本南方軍在太平洋島嶼上的“大生產”方式,主是是由各師團經理部組成“自活班”、農耕班、漁勞班、製鹽班等,在戰場種糧、種菜、採集可食的野生植物,捕撈魚類、鳥蛋等海產品。因南洋戰場氣候溼,食物不易保存,日軍將採集的野菜和魚類,搭制簡易的竈,用木炭或鋸末等煙燻使之乾透便於長期貯藏。

抗戰史大揭祕:飢不擇食的日軍居然把戰俘當口糧

如1943年,在英帕爾作戰中,日軍菊兵團(18兵團)經理部部長山口忠雄大佐,就對戰地46種可食植物進行過研究,並要求部隊採集、醃製。再如,日軍旭川步兵第26聯隊奪取島嶼後,衛生班立即對該島飲用水和可食植物進行調查,並在島上種植小松菜等植物。野菜不足時,該部還以小隊(排)爲單位編成“漁勞班”捕撈海產品、鳥蛋及海藻。

日本南方軍的“現地自活”只能是臨時維持,一旦開戰,潰散的官兵逃入叢林之後,野戰生存才真正開始。一名日本隨軍記者回憶:“日本士兵爲了充飢什麼都吃,如嫩樹枝、草根,甚至連泥塊也吃。這些東西極大地損壞了他們的腸胃,他們被帶到戰地醫院時,任何食物都無法消化了,有許多士兵吐血而死。”

事實上,在英帕爾和南洋諸島,許多日本官兵比這更慘。那裏簡直就是他們的地獄,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當時日軍喪失了給養,將美軍和澳大利亞戰俘殺死後,切其肝臟和肉吃,圖片爲一名美軍軍官腿部肌肉和內臟被割去的屍體。

荻原長一的著作《骷髏的證詞》稱,日本人在菲律賓戰鬥中諸多吃人肉的可怕情形。日本人甚至吃掉自己的戰友。日本歷史學家YukiTanaka也研究過相關殘忍事實,他認爲當時的日軍惡行不是隨機和小規模的發生,而是“令人震驚的”團體性事件。別人吃,你不吃,可能會遭到排斥。飢餓的他們還有一個邏輯:吃俘虜,要強於吃自己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