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美軍海灣戰前計劃揭祕:助快速部署數十萬大軍

美軍海灣戰前計劃揭祕:助快速部署數十萬大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案例剖析

海灣戰爭中,美軍指揮層級簡明、作戰方案詳盡、運行機制流暢,對此後世界各國的軍事戰略和軍隊建設等帶來諸多影響——

  從海灣戰爭看美軍“作戰指揮鏈”

海灣戰爭是美軍繼1986年《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出臺,對領導指揮體制做出重大調整之後,對外發動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戰爭中,美軍指揮層級簡明、作戰方案詳盡、運行機制流暢、指控關係明確,其指揮體系運行機制和工作流程在隨後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軍事行動中得到了繼承和延續,是揭示美軍“作戰指揮鏈”的最佳戰例。

海灣戰爭中,美軍作戰指揮鏈大體分爲4個運行流程。一是擬定“90-1002”應急計劃。美軍於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根據中東地區局勢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以伊拉克爲假想敵的應急作戰計劃,又於1990年初制定了代號爲“90-1002”,即“保衛阿拉伯半島”作戰計劃。依據這一計劃,美國中央司令部於1990年7月下旬舉行了代號爲“內部觀察90”的軍事演習,對“90-1002”作戰計劃的戰術方案、後勤保障和所需兵力等進行了全面檢驗。海灣戰爭爆發後,美軍能在很短時間內向海灣地區快速部署數十萬大軍和數百萬噸作戰物資,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戰前預先制定的這份應急計劃。

美軍海灣戰前計劃揭祕:助快速部署數十萬大軍

二是確定“沙漠盾牌/風暴”作戰計劃。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侵佔科威特後,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於同日向國防部長切尼、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和主要軍事顧問彙報了兩套軍事行動方案,也就是所謂的危機行動計劃。第一方案是對伊拉爾目標進行有限的報復性空襲,迫使伊軍撤出科威特;第二方案是按照“90-1002”應急計劃,用大約17周時間,向海灣地區運送20-25萬部隊,遏制伊拉克的進攻,並伺機展開攻勢,將伊軍趕出科威特。1990年8月4日,布什總統批准採納第二套作戰方案,並將其更名爲“沙漠盾牌”行動計劃。8月7日,美軍按照“空地一體戰”構想,初步制定了一項代號爲“沙漠風暴”的作戰計劃,後經數月修改和完善,最後形成了一份由空中作戰計劃、海上作戰計劃、地面作戰計劃,以及欺騙行動和後勤支援等輔助性計劃組成的總體作戰方案。12月19日,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在中央司令部詳細審查了“沙漠風暴”總體作戰方案。切尼向布什彙報後,布什正式批准了這一計劃。至此,“沙漠風暴”總體作戰計劃制定完畢。

三是發佈作戰命令。布什批准“沙漠風暴”計劃之後,參聯會主席鮑威爾根據《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等相關法規,向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傳達了作戰命令,明確了各級指揮關係,規定中央司令部是受援作戰司令部,負責轄區內所有軍事行動,美軍其他聯合作戰司令部是支援司令部,負責爲中央司令部提供支援,戰區內所有地面部隊、戰術空軍部隊和海軍部隊,接受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戰鬥指揮等。

四是實施戰役行動。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對戰區內部隊享有作戰指揮、軍力部署、軍官任免和後勤支援等多方面戰術控制權,可通過參聯會主席接受國防部長下達的命令,向國防部長提出兵力需求,同時作爲受援司令部司令,也可要求抽調美軍全軍部隊。按照軍種構成和指揮權限,中央司令部組建了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和特種作戰部隊5個司令部,同時也採取了“任務式指揮”的基本模式,按任務形式向部隊下達命令,只規定所需完成任務的類型和時間,而不刻板規定用何種方式完成任務,從而充分調動了下級指揮官的積極性,使其可根據戰場形勢變化,迅速做出反應。

經過42天的空襲以及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約100小時的陸戰,美軍主導的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海灣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海灣戰爭展示的現代高科技條件下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諸多影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