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19世紀初葉傑出的思想家 法國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簡介

19世紀初葉傑出的思想家 法國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達蘭貝爾的學生。1760年生於巴黎一個貴族家庭。1777年參加法國軍隊。1779年去美洲參加美國獨立戰爭。1783年到墨西哥向總督提出一條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運河的計劃。1785年到荷蘭提議法國和荷蘭成立聯合遠征軍佔領英國殖民地印度。1787年到西班牙試圖開鑿運河把馬德里與海洋相連接。1789年回國參加法國大革命,1791年離開革命,與德國商人列德倫合夥搞地產投機買賣。1794年被雅各賓派關進獄中達10個月。1797年與列德倫分手,轉而研究自然科學。1802年起開始寫作,宣傳自己的空想社會主義。1814年以後,在他周圍逐漸集合了一批學生和門徒,形成了一個聖西門主義的團體,宣傳他的思想和出版他的著作。曾任孔德爲祕書,在學術研究方面與孔德合作7年之久。1825年5月19日逝世。主要著作有:《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等。

19世紀初葉傑出的思想家 法國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簡介

人物經歷

克勞德·昂利·聖西門(Claude-Henri de Rouvroy,Comte de Saint-Simon,1760-1825年),法國伯爵,是19世紀初葉傑出的思想家,馬克思、恩格斯把他同傅立葉、歐文並列爲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1760年生於巴黎一個貴族家庭。自稱是是查理大帝的後裔。他出世時,早已家業衰落。由於經營地產入不敷出,他家不得不向朝廷領取補貼。年幼時受過良好的教育,是著名百科全書派學者讓·勒朗·達朗貝爾的學生。他愛好研究唯物主義哲學,嚮往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對神學和封建制度採取批判態度。13歲時,他曾拒絕參加宗教儀式。

1777年,聖西門與家庭決裂,到軍中服役。1779年,19歲的聖西門上尉隨法國軍隊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從封建專制的法國來到革命戰爭如火如荼的美洲大陸,使年輕的聖西門的眼界大爲開闊。在一次戰鬥中,他負了傷,被英軍俘虜。北美獨立戰爭後,聖西門回到法國。1789年,法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這場革命運動對於聖西門思想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影響。恩格斯說:“聖西門是法國大革命的產兒”。

革命之初,聖西門曾熱情地投身革命運動,主動向新制度靠攏,成爲一個愛國者。他公開放棄伯爵頭銜和貴族稱號,積極參加羣衆團體的活動。他還四處奔走,組織沙龍,廣爲結識著名學者與社會名流。與此同時,聖西門在畢加底地區,利用國家財產進行投機活動,從中謀利,賺了不少錢。隨着革命的深入,在雅各賓專政時期加強了對封建勢力與投機商的打擊,出現了平民羣衆的革命恐怖活動。聖西門的家族在“動亂”中破產了,他本人也被投進了監獄。這些事件,使得聖西門對革命的態度轉爲消極,以至後來發展到對暴力革命採取否定和敵視的態度。

19世紀初葉傑出的思想家 法國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簡介 第2張

大革命的急風暴雨過去以後,出現了較爲安定的局面。從1798年起,聖西門致力於學習多方面的文化知識,以彌補自己受教育的不足。此時他已經年近40歲。在法國著名的醫科學院和理工學院裏,他選修了儘可能多的課程,如飢似渴地閱讀和研究當時著名學者和專家的著作,繼續廣泛接觸、交往科學家和社會名流,努力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

無論聖西門在大革命中的個人遭遇怎樣,他畢竟親眼看到這樣的事實:革命後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只給少數富有者和大資產階級帶來了利益。他認爲三權分立的實行並沒有真正解決社會問題,法國革命“這一爭取自由的偉大事業只是產生了新的奴役形式”, “現有政治體系的三個主要弊端,即專橫無端、腐敗無能和玩弄權術”,他認爲在法國的社會結構完全是金字塔形式:那些“遊手好閒”的人仍舊過着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廣大無產者和勞動羣衆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仍舊遭受苦難。因此,他終於對資本主義採取了否定的態度,對它進行激烈的抨擊和揭露。他批評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它弊病百出,極不合理,需要以一個“旨在改善占人口大多數的窮苦階級命運”的新社會取而代之。他決心編寫一部新的百科全書,並把“發明”和論證這種新社會的社會制度作爲畢生的使命。從此,聖西門開始著書立說。由於具有敏銳的目光和博學的頭腦,他覺察並逐步形成爲後來的許多社會主義者也具有的主要思想。1802年,他發表第一篇重要著作:《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以後,他還發表了《人類科學概論》(1813)、《論歐洲社會的改造》(1814)、《論實業制度》(1821)、《實業家問答》(1824)和《新基督教》(1825)等著作。

19世紀初葉傑出的思想家 法國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簡介 第3張

聖西門吸取了法國十八世紀唯物主義的思想,試圖藉助當時自然科學發展的成果,尤其是牛頓的“萬有引力論”,建立自己新的哲學體系。他的論點中包含許多有價值的思想,也混雜一些形而上學與歷史唯心主義的糟粕。然而,作爲一個反映早期無產階級要求的思想家,聖西門畢竟提出了一些比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學者更爲進步的思想。聖西門認爲,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不是偶然事件的聯結,而是與整個宇宙發展過程一樣按規律進行的,是一個連續的、上升的、進步的發展過程。他認爲,封建制度崩潰後,由資本主義取而代之;而資本主義也終將走向衰亡,另一個更高級,更完善的社會制度必然要出現。聖西門認爲法國革命不僅是貴族和市民等級之間的鬥爭,而且是貴族、市民等級和無產者之間的鬥爭。他指出這次革命只產生了新的奴役形式,即新封建制度。他預言,舊的社會制度必將爲理想的實業制度所代替。然而,在聖西門的思想中,人民羣衆並不是歷史的創造者,而“只有依靠有天才的人,才能在社會關係方面得到改造”。

聖西門也看到了階級鬥爭的一些事實。他認爲歐洲自十五世紀來就有階級鬥爭,而法國大革命不僅是資產階級同封建主的鬥爭,也是無產者同封建主、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恩格斯把他的這種見解稱之爲“這在1802年是極爲天才的發現”。然而,聖西門把階級鬥爭,尤其是把暴力革命,作爲壞的東西加以排斥,竭力宣揚和平改造,以宣傳和輿論提高人們的“理性”,進而改造社會。他把第三等級中的資產階級,同工人農民一樣歸入勞動者階級。聖西門還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他指出所有制的重要性,認爲“這種制度正是社會大廈的基石”。但他未能明確揭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經濟和政治之間的內在關係,認爲社會發展是由人類理性的發展決定的。所以,經濟狀況是政治制度的基礎這樣的認識,還只是以萌芽狀態表現出來。

聖西門的一生是充滿曲折和不幸的一生。由於缺乏經營才幹,他完全破產了,時常疾病纏身,妻子也離開了他。1807年他不得不到巴黎的當鋪去作抄寫員。後來,由他原來的傭人收留才勉強渡日。不久此人死去,聖西門又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聖西門並沒有在命運面前屈服,在這樣艱苦曲折的條件下,他仍舊頑強地從事他的理想社會的研究工作。

拿破崙“百日政變”期間,聖西門曾一度把實現自己理想的希望寄託於拿破崙。此時他擔任一家圖書館的管理員。滑鐵盧戰役後,聖西門被解僱,他的希望也破滅了。王朝復辟後的最初幾年,聖西門創辦了《實業》雜誌,發表文章,闡明自己的政治、哲學觀點,宣傳關於建立新社會的理論。他指出:一個與舊制度和帝國時期的貴族階級相對立的、新的實業家階級業已形成,它包括所有從事生產勞動的人。這個與那些不從事生產的佔有者相對立的階級是新社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在一篇名爲《寓言》的文章中,聖西門提出,如果法國失去了幾十個第一流的科學家、銀行家,幾百個最能幹的商人、農夫和鐵匠——這些“最主要的生產者”,這將會是巨大的不幸和災難,整個國家會成爲“沒有靈魂的軀體”。然而,如果法國失去了所有的王室成員、元帥、大主教、法官和一萬個遊手好閒的產業主,“對國家都不會造成任何政治上的損失”。聖西門把他“發明”的新社會制度稱作“實業制度”。在這個制度下,不存在一部分人統治、壓迫另一部分人的現象,而有能力的企業家和學者則是“天然領袖”。他強調這種領導不意味着一部分人爲自己的利益在政治上壓迫另一部分人,而是意味着對物、對生產過程的管理。他宣佈“政治學就是關於生產的科學”。恩格斯極爲重視這一思想,指出:“聖西門宣佈政治是關於生產的科學,……對人的政治統治應當變成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這種思想,即……廢除國家的思想,已經明白地表達出來了”。

在聖西門設想的“實業制度”下,不再有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無政府狀態。私人企業的生產要受國家監督,統一安排,按計劃進行。國家實行議會制。由發明院、審查院和執行院組成的議會都由有能力的專家、學者負責。歐洲各國要在議會制的基礎上,建立歐洲總議會,總部設在日內瓦。在“實業制度”下,由實業者和學者掌握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權力;社會的唯一目的應當是盡善盡美地運用科學、藝術和手工業的知識來滿足人們的需要,特別是滿足人數最多的最貧窮階級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勞動,經濟按計劃發展,個人收入應同他的才能和貢獻成正比。不承認任何特權。在理想社會中,政治學將成爲生產的科學,政治將爲經濟所包容,對人的統治將變成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由於歷史的侷限性,聖西門把從事產業活動的資產者看成是和工農一樣的勞動者或實業者。並寄希望於統治階級的理性和善心,幻想國王和資產者會幫助無產階級建立實業制度。這些設想雖有不切實際之處,卻包含了對未來社會的重要猜測,成爲後來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思想源泉。聖西門還允許“實業制度”下有階級和貧富差別存在,允許“用腦勞動”的資本家獲得利潤,並由“用手勞動”的人來養活。這反映了在聖西門那裏,除無產階級的傾向外,資產階級的傾向還有一定影響。

19世紀初葉傑出的思想家 法國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簡介 第4張

聖西門關於新社會的理論在當時並沒有堅實的階級基礎,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和重視,經常受人奚落,四處碰壁。加上生活動盪不定,聖西門一度極端失望與苦悶。1823年3月9日,他開槍自殺,但未如願,只打傷了一隻眼睛。以後,在他的一個門徒——猶太商人奧蘭多·羅德利格的同情與幫助下,聖西門纔在晚年勉強擺脫了物質生活的困境。

在法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逐漸發展,階級矛盾不斷尖銳和廣大勞動羣衆的無產階級化過程加速的影響下,聖西門晚年的思想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他的社會主義傾向越來越顯著,對無產階級的評價有明顯改變。他認爲在實業家階級中,無產階級的力量在不斷增長。它在大革命中就曾表現出極大的管理才幹。它們中間正在不斷涌現出更多有管理企業能力的人。他不再相信議會制度,更加強調加強整個社會的計劃經濟、科學技術和才能等級制度。他認爲,應該把爲人數最衆多的階級謀最大的福利的原則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在聖西門的晚年,爲了強調“實業制度”以“理性”、道德觀念爲基礎,他給“實業制度”塗上了宗教色彩,把他關於理想社會制度的學說稱爲“新基督教”,認爲“要從事一項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激情”,只要大家都信奉他的這種新宗教,新的社會制度便可以實現。

1825年5月,在門徒們的守候下,聖西門與世長辭。在聖西門去世後的一段時間裏,他的門徒巴扎爾、勒魯和安凡丹等人繼承和發展了他的學說。然而,“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意義,是同歷史的發展成反比的。階級鬥爭愈發展和愈具有確定的形式,這種超乎階級鬥爭的幻想,這種反對階級鬥爭的幻想,就愈失去任何實踐意義和任何理論根據。”到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空想社會主義者都逐漸淪爲小資產階級的小宗派。聖西門學說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反對資產階級共和運動與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不久,這個小宗派便分化瓦解了。

聖西門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是在法國大革命和歐洲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當時尚未成熟的無產階級對現存社會制度的失望和抗議,以及建立使他們真正取得解放的理想社會的願望。聖西門的著作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部基礎,提供了啓發工人覺悟的極爲寶貴的材料,它們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珍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