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弗吉尼亞·伍爾爲何自殺?揭祕弗吉尼亞·伍爾的婚姻生活

弗吉尼亞·伍爾爲何自殺?揭祕弗吉尼亞·伍爾的婚姻生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82.1.25 伍爾夫出生於英國倫敦,肯辛頓,海德公園門(Hyde Park Gate)22號,原名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維多利亞時代出身於劍橋的一位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學者和傳記家。母親是Julia Prinsep Jackson Stephen。父母親在結婚前都曾有過一次婚姻,父親與前妻有一個女兒Stella,母親與前夫有三個孩子。父母結合後又生下四個孩子: Vanessa, Thoby, 伍爾夫和Adrian。伍爾夫在家接受教育。幼年時全家避暑所在的康沃郡的Talland House在伍爾夫的幻想和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

1895.5 母親Julia去世,伍爾夫第一次精神崩潰。

1897 Stella結婚,懷孕,逝世。伍爾夫開始記日記

弗吉尼亞·伍爾爲何自殺?揭祕弗吉尼亞·伍爾的婚姻生活

1904-1905 04年2月,父親Leslie去世。5月,伍爾夫第二次精神崩潰,並試圖跳窗自殺。年末和Vanessa, Thoby, Adrian搬到布盧姆斯伯裏的戈登廣場46號(46 Gordon Square, Bloomsbury)。12月14日,弗吉尼亞在《衛報》上第一次發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書評。後出版了第一批散文,並開始經常性地爲《時代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寫書評,同時在一間在職成人夜校Morley College任教。Thoby的‘Thursday Evenings’宣告布盧姆斯伯裏組織(Bloomsbury Group)的成立,伍爾夫是其中的主將。

著名的布盧姆斯伯裏團體——一個知識精英的沙龍,其核心成員有:作家倫納德·伍爾夫(弗吉尼亞的丈夫),藝術批評家克萊夫·貝爾(範妮莎的丈夫),傳記作家利頓·斯特雷奇,文學批評家德斯蒙德·麥卡錫,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畫家鄧肯·格蘭特,藝術批評家羅傑·弗萊,作家福斯特。除此之外,哲學家羅素、詩人T.S.艾略特、小說家亨利·詹姆斯和奧爾都斯·赫胥黎也與布盧姆斯伯裏團體過從甚密。這些“歐洲的金腦”多半是劍橋大學的優秀學子。弗吉尼亞·伍爾夫能與這樣一批知識精英切磋文學和藝術,無疑是十分幸運的。這個團體不僅給予她友誼、智慧和信心,還將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輸到她的心靈深處;她的文學創作由此別開生面,更加註重精神含量。

布盧姆斯伯裏團體的成員曾經以大膽的舉動,挑戰現存的社會秩序和國家機器。 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亞·伍爾夫假扮阿比西尼亞的門達克斯王子,她弟弟亞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譯,賀拉斯·科爾假扮英國外交部官員,鄧肯·格蘭特等人假扮成弗吉尼亞的隨從,前往韋默斯訪問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艦”,得到了熱情盛禮的接待。整個 騙局設計得天衣無縫,完全將艦隊司令威廉·梅伊矇在鼓裏。這個天大的玩笑後來經報紙披露出來,國防力量的虛有其表和官僚體制的空具其殼遂引起朝野震驚,英 國軍界和外交界頓時陷入了極度的尷尬。伍爾夫確實是個好演員,許多傳記作家對她的這場“王子秀”津津樂道,因爲那簡直就像一個神話。布羅姆斯伯裏團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自然解散,到1920年,大部分成員才又聚集起來,另組爲“記憶俱樂部”,以絕對的坦誠爲原則回憶各自的人生經歷,伍爾夫對兩位同母異父哥哥禽獸之行的揭露和控訴即始於此時。

1906 Stephen四姐弟到希臘旅行,Vanessa和Thoby染病,Thoby死於傷寒症,年僅26歲。

1907 Venessa與克萊夫·貝爾(Clive Bell)結婚。伍爾夫和Adrian搬到菲茨羅伊廣場(Fitzroy Square)29號,開始着手寫第一部小說《遠航》(初名《Melymbrosia》)。

1909 與利頓·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有過短暫的訂婚。

開始爲婦女的選舉權努力。

1911 搬到不倫瑞克廣場(Brunswick Square)38號,與Adrian、Maynard

Keynes、Duncan Grant 和倫納德·伍爾夫(Leonard Woolf)同住。

1912.8.10 與作家、費邊社員、社會政治評論家倫納德·伍爾夫結婚。

1913 第一部小說《遠航》完成。4月《遠航》被出版社接受,但該書的出版由於伍爾夫的病情和一戰的爆發而耽擱。

1913.7 伍爾夫一次大型的精神病發作,持續了9個月。

1914 春天開始漸漸地康復,11月時健康狀況良好。

1915 伍爾夫一生中最嚴重的一次精神病發作,持續9個月。其中有六週的時間試圖開始寫婚後的第一批日記。

婚姻生活

伍爾芙的愛情生活十分坎坷,少女時代兄長的騷擾讓她的心靈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而她的第一個丈夫斯特雷奇是一個同性戀,兩個人結婚不久就宣佈離婚,相互承諾作一生的朋友,事實上他們也是這樣做的,斯特雷奇在離開伍爾芙以後,一直惦記她的狀況,覺得她身邊應該有一個可以照顧她一生的人。於是經過他的大力活動,介紹伍爾芙認識了另外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就是倫納德。當時倫納德在錫蘭殖民地工作,也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爲了伍爾芙,他辭去了在殖民地的工作,起身返回英國。他給伍爾芙寫了一封情書,堪稱情書中的經典之作: “我自私,嫉妒,殘酷,好色,愛說謊而且或許更爲糟糕。因此,我曾告誡自己永遠不要結婚。這主要是因爲,我想,我覺得和一個不如我的女人在一起,我無法控制我的這些惡習,而且他的自卑和馴服會逐漸地使我更加變本加厲……正因爲你不是那種女性,就把這種危險無限的減少了。也許你就象你自己說的那樣,有虛榮心,以自我爲中心,不忠實,然而,它們和你的其他品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你是多麼聰明,及至,美麗,坦率。此外,我們畢竟都喜歡對方,我們喜歡同樣的東西和同樣的人物,我們都很有才氣,最重要的還有我們所共同理解的那種真實,而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倫納德寫給伍爾芙的一封短短的求婚情書,伍爾夫滿懷欣喜的接受了他的求婚,兩人在一九一二年結婚。這是一對天作之合,倫納德先生在伍爾芙的一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伍爾芙小時候受到的家庭性侵害,在她心中留下陰影,她厭惡性行爲,不願生育,不和丈夫同房,對於這一切,倫納德都欣然接受。伍爾夫在寫作的時候,不出房門,不讓任何人看她的手稿,甚至寫作的內容,包括倫納德在內。但是倫納德先生總是她小說寫成以後的第一個讀者,總是能客觀,公正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這給了伍爾夫的寫作,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因爲伍爾夫對於別人對她作品的評價極爲敏感,甚至到了神經質的狀態,總是以爲別人都在譏笑她,對自己的作品事實上並沒有什麼信心,但是倫納德不會,這一點伍爾夫十分放心,他是唯一的可以評價其作品而不會引起她不安的人。

在生活上,伍爾芙也接受了倫納德的安排,不會對什麼問題提出異議。1913年夏天,伍爾夫精神崩潰,吞服安眠藥自殺,是倫納德的鎮靜和機智救了她一命,否則我們就不會看到這位意識流大師大部分的驚世之作了。倫納德不嫌棄自己患病的妻子,而是一如既往地照顧她,愛護她。他本來可以公開宣佈伍爾夫患上了精神病,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知道,瘋人院的生活對伍爾夫的病情不會有什麼好處,他願意自己來承擔發生在妻子身上的一切。

對於自己的婚姻,弗吉尼亞·伍爾夫曾大犯躊躇。她就像自己的小說《到燈塔去》裏的莉麗,儘管認爲愛情宛如壯麗的火焰,但因爲必須以焚棄個性的“珍寶”爲代價,因此視婚姻爲“喪失自我身份的災難”。一個女人保持這樣悲觀的看法,又是在三十歲的“高齡”上纔開始構築“二人空間”,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後證明,弗吉尼亞的憂慮純屬多餘,倒是她的心理癥結落下的性恐懼和性冷淡,使婚姻生活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歧路。 倫納德畢業於劍橋大學,饒有文才,深具眼力,與其說他欣賞弗吉尼亞的嫺雅風度,毋寧說他傾慕弗吉尼亞的超凡智慧。在他眼裏,弗吉尼亞是隻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智慧的童貞女”,在她身上完全不粘附世俗的肉慾色彩。應該說,起初,倫納德心有不甘,他抱着幻想,認爲自己能像王子喚醒睡美人那樣喚醒弗吉尼亞體內的性意識。幾經努力,徒勞無功之後,他創作小說《智慧的童貞女》,借用男主人公哈里·大衛的口吻譴責了冷血的女人,認爲“那些長着白皮膚和金色頭髮的蒼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時也使人冰冷”,他的這些心懷不忿的說辭(近乎指桑罵槐)無疑對弗吉尼亞的自尊構成了深深的傷害。弗吉尼亞婚後的“精神雪崩”給倫納德適時地敲響了警鐘,他決定從此認命,轉而追求精神之愛這一更高遠的境界。他這樣做,僅需一條理由——“她是個天才”——就足夠了。弗吉尼亞的感激之情也溢於言表,她明確地宣佈倫納德是自己生命中隱藏的核心,是她創造力的源泉。1930年,弗吉尼亞告訴一位朋友,沒有倫納德,她可能早就開槍自殺了。弗吉尼亞能以多病之身取得非凡的文學成就,倫納德可謂居功至偉。

這一對夫妻共同生活了29年,期間沒有發生過爭吵,可以說是相敬如賓。在此期間伍爾芙寫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可以說這一段時期是他創作上的豐收時節。但是這並沒有減輕伍爾芙的病情,她的精神分裂症狀越來越嚴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空軍轟炸英國的那一段時間。伍爾芙一手創建的印刷廠被炸燬,緊接着自己在倫敦所住的別墅也被炸燬。這兩次事件在伍爾夫的心上留下了不可排解的陰影,縮短了她擁抱死亡的路程。1941年3月28日,伍爾芙來到烏斯河畔,在衣服口袋裏面放滿了石塊,一步一步向河中心走去,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一大批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伍爾夫留下了兩封遺書,一封是給丈夫的,一封是給她姐姐的。她在遺書中說道,預感又要發病,而且這一次不會再度痊癒,只好自己走向生命的終點。

弗吉尼亞·伍爾爲何自殺?揭祕弗吉尼亞·伍爾的婚姻生活 第2張

她在給丈夫的遺書中寫道:

最親愛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發狂了。我覺得我們無法再一次經受那種可怕的時刻。而且這一次我也不會再痊癒。我開始聽見種種幻聲,我的心神無法集中。因此我就要採取那種看來算是最恰當的行動。你已給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臨之前,沒有哪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無力再奮鬥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沒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連這張字條也寫不好。我也不能看書。我要說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歸功於你。你對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難以置信地善良。這一點,我要說----人人也都知道。假如還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現在,一切都離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確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繼續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沒有哪兩個人像我們在一起時這樣幸福。維

伍爾芙女士,容貌秀美,身材苗條,戴一副眼鏡,穿一襲黑色的長裙,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表情鎮定,舉止雍容,給人以一種大將之風的感覺,完全是一副美女教授的形象,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位作家竟然會患上不可治癒的精神病,好在他的身邊有過一位理解她的前夫,爲她找到了照顧她一生,給她幫助,給他鼓勵,愛護她並且保護她的丈夫,倫納德先生,其實正是由於倫納德先生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愛,爲我們後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學遺產,讓我們受用終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