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巴頓將軍軼事:兩個巴掌險些讓美軍錯失英才

巴頓將軍軼事:兩個巴掌險些讓美軍錯失英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軍隊歷史上總是充滿無數冷酷的司令官。

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因嚴酷的普魯士軍紀而臭名遠揚。他經常說,軍人應該害怕長官甚於害怕敵人。

一戰期間,意大利陸軍元帥路易吉·卡多爾納(Luigi Cadorna)曾將750名膽小的士兵就地處決。1914年-1918年期間,在歐洲作戰的軍隊中,沒有哪個國家比意大利所殺死的自己人更多。

1942年,約瑟夫·斯大林下達第227號命令,規定士兵們“一步也不能撤”,擅自撤退者將遭到軍法處置。斯大林曾說,撤退比前進需要更多的勇氣。

而在美國250多年的歷史中,喬治·巴頓是爲數不多的無情領導者中的一位。1943年西西里島戰役期間,脾氣火爆的巴頓掌摑兩名患有“炮彈休克症”的美國士兵,在美國引起巨大爭議。此次事件差點終結他的職業生涯。

  第一記耳光

1943年8月3日,巴頓所率領的第七集團軍剛剛在西西里島的巴勒莫取得勝利,正進軍墨西拿。進行檢閱活動時,巴頓來到尼科西亞的第15戰地醫院,向該院的傷員致以慰問。當巴頓巡視至恢復區時,他看到第26步兵團的步兵查爾斯·H·庫爾(Charles H. Kuhl)無精打采地坐着。

巴頓將軍軼事:兩個巴掌險些讓美軍錯失英才

這位18歲的士兵剛剛從戰鬥中撤下,被醫生診斷出患有“戰鬥疲勞症”(現在被稱爲“創傷後應激障礙”),同時還患有瘧疾和痢疾,高燒39攝氏度。當巴頓將軍問到他的病情時,庫爾只是隨意地說:“我猜我是受不了了。”聽到這句話,巴頓瞬間爆發,大罵庫爾是懦夫,將他拽至腳下,狠狠地抽了他一個耳光,又將他踢至帳篷外。隨後,庫爾被醫務人員轉移至另一個帳篷中診斷病情。

這天,巴頓將這件事寫入日記中,並將庫爾稱之爲“和懦夫沒什麼兩樣”。

不到48小時後,第七集團軍總部發出命令,禁止將患有“戰鬥疲勞症”的士兵送至後方。巴頓寫道:“這種人……爲軍隊帶來恥辱,真給他們的戰友丟臉。”

第二記耳光

幾天之後,當巡視第93戰地醫院時,巴頓遇到了21歲的保羅·G·伯奈特(Paul G. Bennett)。這名來自南加利福尼亞的炮兵由於疲勞和脫水,被送至後方恢復。巴頓來到並沒有明顯傷口的伯奈特跟前,詢問起他的病情。伯奈特說:“我的神經受不了了,我再也受不了那些炮擊了。”巴頓怒吼道:“去你的,你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懦夫。”並狠狠地抽了伯奈特一個耳光。“你立馬回到前線去。”並說,自己並不關心這位年輕人是否會死於戰場。“我應該親自斃了你。”巴頓拿出手槍,吼道。

醫務人員立馬上前,將伯奈特拉出帳篷。巴頓仍向周圍的圍觀者說道,“看到這樣的懦夫被精心照顧”,他就“氣血上涌”。

  紙包不住火

巴頓顯然不是那天唯一一個“氣血上涌”的人。

一位外科醫生被這個場景所觸動,將事情完整地寫下來,交給醫療部門,而醫療部門又將這份報告交給聯軍指揮官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隨即展開調查。

兩次事件目擊者的敘述均收集完畢後,艾森豪威爾對巴頓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我知道,有時候,果斷嚴厲的措施對達成目標十分重要。但是這並不能解釋你在下屬面前大發脾氣、虐待傷員的行爲。我十分懷疑你是否擁有正確的判斷力、自制力以及以後是否有用。”

艾森豪威爾並沒有對巴頓提起指控(儘管證據充足),只命令他向相關人員道歉。

巴頓將庫爾與伯奈特邀請至指揮所中,勉爲其難地向二人道歉。庫爾後來寫道:“我覺得他自己應該得了‘戰爭疲勞症’”。

之後,巴頓在其治下的每個連隊中表達他對此事的後悔之情。據說他得到了軍人們的熱情接受,他還曾向艾森豪威爾寫了一封親筆信,請求原諒。

事情到這裏就應該停止了。

但是不幸的是,有報紙得到這一消息,並向艾森豪維爾詢問細節。艾森豪威爾說:“如果這件事情傳出去,人們肯定會大吵大鬧,揪住巴頓不放。那樣的話,巴頓的職業生涯也就完了。我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巴頓對於戰爭勝利必不可少。”

儘管艾森豪威爾呼籲媒體壓下此事,但紙包不住火,巴頓的掌摑事件最終傳遍美國。

巴頓將軍軼事:兩個巴掌險些讓美軍錯失英才 第2張

  成了頭條新聞

巴頓的掌摑時間激怒了美國公衆。1943年末,全美的報紙社論都要求取消他的軍銜。俄克拉荷馬州聯邦衆議員傑德·約翰遜(Jed Johnson)將巴頓的行爲形容爲一次“卑劣的事件”。艾奧瓦州聯邦衆議員查爾斯·B·霍文(Charles B. Hoeven)認爲像巴頓這樣殘暴的人絕對不應當再呆在軍隊中。甚至是曾在一戰中在法國擔任美國遠征軍司令,巴頓的導師——已退休的“黑桃傑克”約翰·潘興也譴責巴頓的行爲。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曾遭受巴頓掌摑的庫爾的父親卻支持巴頓。在寫給華盛頓的信中,他呼籲軍人們接受巴頓的道歉,讓他繼續領導戰爭的勝利。

艾森豪威爾被迫將巴頓從前線召回,直到事件平息。

  後續

雖然被從前線召回,但巴頓還是在其他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德國敬重巴頓勝過其他任何一位盟軍將領,並認爲他將是進軍歐洲軍事行動的核心。根據獲取的情報,軸心國以爲巴頓已經被任命爲美國第一集團軍的指揮官,並且正在對進軍加來海峽省作準備。而事實上,第一集團軍根本不存在。盟軍的目標也一直是諾曼底。

諾曼底登陸之後,巴頓終於可以東山再起。1944年,巴頓領導第三集團軍穿過法國,進入德國進行戰鬥,俘獲和傷亡敵軍共計140萬人,解放一萬多個城鎮。

你以爲關於巴頓的爭議到此就結束了嗎?並沒有。

在諾曼底登陸之前,巴頓建議美國和英國(故意不提蘇聯)應該統治戰後的世界,引發了一場外交風暴。之後在盟軍佔領德國期間,巴頓成爲反對消滅納粹化的主要人物,他建議美國重整德國軍備,以進攻共產主義。隨後他就被解除第十五集團軍的領導權。

1945年12月,巴頓遭遇車禍,逝於德國海德堡,享年60歲。

而曾被巴頓掌摑的庫爾則在戰爭中活了下來,並最終返回家鄉,於1971年去世。而伯奈特則又在軍中服役了30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