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鄭和七次率部下西洋

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鄭和七次率部下西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5世紀初朝鮮所制的地圖《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顯示了鄭和時代明朝及其藩屬國的世界觀

鄭和(1371年-1435年)是一位中國的探險家和航海家,明成祖曾多次命其率領船隊遠航,這史稱“鄭和下西洋”。

鄭和航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條:一爲安撫東南亞諸邦,“宣德化而柔遠人”;二爲尋找惠帝允炆,這一點可在《明史》中得到查證;三爲同印度諸國建立聯繫,以便從腹背夾擊帖木兒帝國。此外,現代鄭和研究者亦總結了其他的一些原因,譬如建立從南亞向西航行的中途候風轉航的據點、開闢新航路,使海外遠國“賓服”於中國等等。

在航行中,鄭和船隊採用了多種導航方式,主要有:被稱爲“過洋牽星”的星座觀測方法,與使用羅盤測定針路的指南針方法。此外,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海圖亦出自鄭和船隊之手,其中流傳至今的有茅元儀《武備志》中收錄的《鄭和航海圖》。鄭和探索了東南亞與南亞的大部分地區,如交趾支那、馬六甲、暹羅、爪哇、加爾各答、斯里蘭卡等。此外,他還到達過波斯灣、東非與埃及。有少部分學者甚至認爲鄭和曾經抵達過美洲大陸,也即是認爲他先於哥倫布發現了美洲;這批學者中的代表人物當推《1421:中國發現世界》的作者加文·孟席斯。在途經的國家,鄭和船隊用中國的特產換來了象牙、染料與寶石等商品,併爲皇帝帶回了長頸鹿、鴕鳥、金錢豹、獅子等珍奇動物。

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鄭和七次率部下西洋

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共計下西洋7次。在第1、3、4、7次的出航中,艦隊的隨船人員均超過27,000人。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極有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其第一次下西洋所攜帶的船隻共計208艘。鄭和乘坐的寶船長44丈、寬18丈,有9條桅杆與12張帆,並由約200名船員操作。

鄭一鈞認爲,鄭和的航海建立了亞非國際間的和平局勢,促進了亞非國際貿易的發展,傳播了中國的文教,併爲中國帶來了新的海外知識。此外,他亦指出了鄭和下西洋的侷限,認爲鄭和的航海並未帶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學者張箭認爲,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太大的經濟需求,他的七次大規模航海不僅沒有爲明朝帶來巨大的利潤,反而令國庫空虛。但是,鄭一鈞並不同意導致國庫空虛一說,並以鄭和六下西洋所帶回的100多萬兩銀子均被用於修建南京大報恩寺,而未被納入國庫的事例來加以佐證。利瑪竇曾經這樣評價道,中國的“皇上和人民卻從未想過要發動侵略戰爭”,因爲他們“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東西,沒有徵服的野心”。這一點亦體現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於1998年所評出的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裏。其中,鄭和是東方唯一一位入選的人物,而他入選的主要原因便是由於他從未公開表達過對殖民主義的期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