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14年的憤青行爲下克上的局面 打破日本戰略計劃

14年的憤青行爲下克上的局面 打破日本戰略計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戰時期的日本一再出現那種下克上的局面,中級軍官根本不聽從將領們的指揮。這種源遠流長的憤青行爲使日本暫定獲得了成功,但是也一再打破日本早已制定的戰略計劃。在14年的時間內,日本軍隊中的憤青不顧國家的實際情況,一再發動挑釁和衝突,最終將日本處於四面作戰的困難局面。憤青這種激進的產物,從表面上看有利於國家,但是它所造成的傷害比賣國賊更爲嚴重。愛國主義是流氓的最後庇護所,愛國主義的畸形綁架一再出現。

14年的憤青行爲下克上的局面 打破日本戰略計劃

一、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皆屬於日本的憤青行爲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那場著名的九一八事變,但是實際上這次事變並不是日本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早在明治天皇時期,日本就制定了自己的征服計劃,日本要成爲囊括朝鮮半島、中國東北、俄國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的大日本帝國。根據這一戰略計劃,日本先後發動了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並且都取得了勝利。爲了實現征服計劃的第二步佔領東北,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但是這次事變卻是一羣中級軍官挑起的,日本大本營直到日軍已經佔領了瀋陽才得知了此事。日本大本營本來計劃侵佔東北的時間是1933年,現在既然張學良這麼窩囊,那 時間提前一點也沒有什麼。這次事變雖然獲得了成功,但是也成爲日本下克上的起源。日本從此沿着這條路一發而不可收拾,日本的國家戰略一再被打破。

14年的憤青行爲下克上的局面 打破日本戰略計劃 第2張

在國內的教科書中一直稱七七事變爲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這個說法不能算錯,但是歸於簡單。日本當時並沒有全面佔領中國的計劃,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的建議是三個月把中國打服,至於全面佔領中國,日本根本沒有這個能力。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之後,日軍終於佔領了上海,直到此時,日本方面仍然沒有全面侵略的計劃。日本大本營做出了命令:嚴禁軍隊越過蘇州地區。但是這道命令根本管不住已經殺紅眼的日本中下級軍官,中國的首都南京近在咫尺,這些日本軍官私自越過界限向南京挺進。事已至此,其他的日本軍隊也不得不前進。1937年12月,日本軍隊攻陷了中國的首都南京,至此兩國再無談判的可能。

二、日本瘋狂的憤青行爲,刺激了蘇聯和美國

在明治天皇制定的計劃中,根本沒有全面佔領中國的意思。日本下一步的計劃應該是北上進攻俄國遠東地區,但是時過境遷,現在的蘇聯不是當年的沙俄。以此同時,日本已經深陷中國戰場,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與蘇聯較量。但是日本關東軍內部的一些軍官,再次做出了極度激進的事情。日本在邊境上一再挑釁蘇聯,最後在這些軍官的慫恿之下,日本決定在諾門坎試一下蘇聯的水平。結果,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被蘇軍暴打,5萬多日軍傷亡。在此之後,蘇聯和日本雖然相互宣佈中立。但是雙方誰也不放心,各自保留着很大的軍隊防禦對付。60多萬日本關東軍直到日本投降之前,都不敢輕易南下增援中國內陸戰場,很大的原因就是防禦蘇聯。

14年的憤青行爲下克上的局面 打破日本戰略計劃 第3張

日本憤青行爲最大化的表現就是不斷的刺激美國。早在日本佔領中國首都南京時,狂熱的日軍就擊沉了長江內的一艘美國炮艦,這是日本刺激美國的第一步。在日本國內,一再出現要與美國決一死戰的標語。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多次向羅斯福總統彙報了這一情況,美國已經有了最基本的戰略準備。在德國進攻蘇聯之後,日本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配合德國夾擊蘇聯。但是日本選擇了南下東南亞地區,而想佔領這片地區就勢必與美國發生必然的衝突。爲了使日本處於最爲有利的位置,日本發動了珍珠港事件,提前把美國拉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參戰極大的扭轉了世界的戰局,勝利的天平開始傾斜。

14年的憤青行爲下克上的局面 打破日本戰略計劃 第4張

三、日本憤青們上演了最後的絕唱

在美英中蘇等國的夾擊之下,日本已經陷入了窮途末路的局面。爲了迫使日本儘快投降,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放了原子彈。蘇聯出兵150多萬進軍中國東北,切斷了日本最後的退路。日本天皇裕仁召開御前會議,決定宣佈投降。8月14日,裕仁天皇已經錄製完成了投降錄音,而此時一羣狂熱的中下級軍官發動了兵變。他們不希望日本投降,他們帶領爲數不多的軍隊到處亂竄。這羣憤青要殺死所有主和的官員,但是最後這次風波被成功鎮壓下去。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國播音,日本宣佈投降。雖然以上的事情發生在日本,但是國內現在也出現了這樣的憤青。治大國如烹小鮮,盲目的激進絕不是愛國而是害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