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諸葛亮用了什麼方法力保蜀漢數十年的內部穩定

諸葛亮用了什麼方法力保蜀漢數十年的內部穩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三國時期蜀國相對於魏、吳兩國來說實力是最弱的,蜀國的領土疆域不僅小而且地理位置也不好。當時的蜀國基本上是由益州和漢中郡這兩個地方組成的,而在益州的南方還分佈着諸多蠻夷。這些蠻夷大致分佈在四個郡中,這四個郡分別爲:益州郡(後改爲建寧郡)、越巂郡、牂柯郡和永昌郡。

諸葛亮用了什麼方法力保蜀漢數十年的內部穩定

夷陵之戰後蜀漢遭遇慘敗實力大損,當時南中四郡的蠻夷豪傑高定、雍闓等人攻殺當地太守據城反叛。在《三國演義》裏蜀漢南中反叛的主要領導者是當地蠻夷大酋孟獲,諸葛亮本着攻心爲上的策略七擒七縱孟獲,終於讓孟獲心服口服並且當着諸葛亮的面保證南人從此再也不敢反叛蜀漢朝廷了。

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爲與國。《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

諸葛亮用了什麼方法力保蜀漢數十年的內部穩定 第2張

顯然南人不再反叛是不真實的,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南中地區又陸續的爆發了叛亂,不過後來的叛亂規模要比諸葛亮在世時的叛亂要小的多。當初南中四郡叛亂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蜀漢朝廷的安全,而後來的叛亂只不過時局部的地方叛亂。這也說明了當初諸葛亮的攻心爲上的戰略並沒有那麼的成功,南方的蠻夷對蜀漢政權還是有敵對的情緒的。那麼爲何後來南中的叛亂爲何成不了氣候呢?事實上這主要歸功於諸葛亮在平定南中之後制定的治理策略。

以凱爲雲南太守,封陽遷亭侯。會爲叛夷所害,子祥嗣。《三國志 蜀書 呂凱傳》

十一年,南夷豪帥劉胄反,擾亂諸郡。《三國志 蜀書 馬忠傳》

諸葛亮用了什麼方法力保蜀漢數十年的內部穩定 第3張

在平定南中四郡之後,諸葛亮首先重新劃分了南中地區的行政區域。益州郡被改稱爲了建寧郡,隨後又將建寧郡、越巂郡合併設置了雲南郡,又將建寧郡、牂柯郡合併設置了興古郡。之後諸葛亮將蜀漢有治理之才的李恢、呂凱、馬忠等人留在南中治理地方,這一措施爲維護南中地區的穩定打了下基礎。

秋,遂平四郡。改益州爲建寧,以李恢爲太守,加安漢將軍,領交州刺史,移治味縣。分建寧、越巂置雲南郡,以呂凱爲太守。又分建寧、牂柯置興古郡。以馬忠爲牂柯太守。《華陽國志 南中志》

諸葛亮用了什麼方法力保蜀漢數十年的內部穩定 第4張

除了重新劃分南中行政區域任命賢才之外,諸葛亮還在南中地區實行了長久的募兵制。當時諸葛亮大量募集南中地區精壯士卒並將他們的家眷也遷入了蜀地。而那些羸弱的南中士兵諸葛亮又將他們分配給了蜀地豪傑讓他們做這些豪傑的部曲。諸葛亮的這一策略簡稱爲四個字那就是釜底抽薪,我們可以想一下南中地區的精壯之士大部分都被諸葛亮募集爲兵羸弱的人也成了蜀地豪傑的部曲,那麼這樣一來南中地區剩下來的大部分就是老弱病殘了。因此在後來南中地區儘管發生了叛亂但都無法成氣候。

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爲五部,所當無前,號爲飛軍。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爲部曲;置五部都尉,號“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以夷多剛很,不賓大姓富豪,乃勸令出金帛,聘策惡夷爲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襲官。於是夷人貪貨物,以漸服屬於漢,成夷、漢部曲。《華陽國志 南中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