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慈禧當初維新派的人熱情所打動 爲何後來卻改變了

慈禧當初維新派的人熱情所打動 爲何後來卻改變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維新派和慈禧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戊戌變法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維新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啓蒙運動。但這次維新運動僅僅維持了一百零三天便宣告失敗了,人們將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慈禧太后爲首的後黨反對。事實固然如此,但種種跡象表明,慈禧太后起初對變法維新並不反對。

慈禧當初維新派的人熱情所打動 爲何後來卻改變了

早在變法之初,慈禧就對光緒帝說:“變法乃素志”、“苟可致富強者,兒自爲之,吾不內製也。”對於光緒帝急於變法的要求,慈禧太后並未嚴詞拒絕,她開出的條件也只是“戒帝毋操之過急而已”。也就說,慈禧是支持變法維新的,只是步伐不能走得太快,要有序而漸進地實施變法。

相對於咸豐帝來說,慈禧算不上是保守派,這一點從同治時期她對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派的支持中可以看出。更確切地說,作爲大清最高權力的掌舵人,慈禧只是一個講究實際利益,注重眼前實際情況的務實派。

掌權三十多年來,慈禧一直在嘗試着改革,辦工廠、設電報、建海軍、修鐵路、造輪船、派遣留學生。喧鬧一時的洋務運動如果離開了她的支持,必定無法是無法開展的。在她看來,大清朝到了這個地步,變革是必須的。但她擔心的是,這幫主張變法的年輕人到底是要變革還是奪權,會不會讓時局變得難以收拾。

慈禧當初維新派的人熱情所打動 爲何後來卻改變了 第2張

事實表明,變法之初,慈禧對康有爲等人也並未有惡感,甚至還爲他們的熱情所打動。然而,隨着變法的深入和推進,慈禧發現事態根本不是朝着她所希望的方向進行,維新派越走越遠,觸碰到她的底線。主要歸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康有爲對變法的前景過於樂觀,並顯示出不成熟的判斷。康有爲不切實際地向光緒斷言:“泰西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強,吾中國國土之大,人民之衆,變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後則蒸蒸日上,富強可駕萬國。以皇上之聖,圖自強在一方掌耳。”

他向光緒帝保證,如果實行變法,中國就會“三年而宏觀成,五年而條理備,八年而成效舉,十年而霸圖定矣”。年輕而毫無經驗的光緒皇帝完全相信了康有爲的這一片高言大論。

慈禧當初維新派的人熱情所打動 爲何後來卻改變了 第3張

其二,康有爲主張大變、快變、全變,採取大躍進的方式,企圖在短短的時間內解決中國數百年遺留下來的問題。他主張將舊有的官僚機構,如六部堂官等,全部廢除,另立新的機構。並且主張廢除科舉制度,徹底堵死帝國官僚制度的命脈,從根本上斷絕傳統讀書人的守舊心理

這個出發點固然沒錯,要想徹底變革,就必須要將舊有的官僚機構進行大換血,而且也應該要實行新式教育,選撥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但力度太大,必然也會損害廣大的官僚集團和讀書人,這就必然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對。

其三,挑撥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母子關係,採取了孤立與排斥慈禧的政治策略。康有爲主張:“尊君權之道,非去太后不可。”他還打算策動兵變,包圍頤和園,用武力除去慈禧太后。

慈禧當初維新派的人熱情所打動 爲何後來卻改變了 第4張

這一點從理論上來說也沒錯,可康有爲顯然過高地估計了光緒帝和維新派實力,一羣手無寸鐵、沒有高官顯爵的書生,想要對付一個歷經艱難,幾次垂簾的掌權太后,無疑是以卵擊石。康有爲連這一點都沒有認識到,足以說明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其四,主張把西藏賣給英國,以此錢作爲變法的經費。變法涉及的面極廣,所需的經費極多,而當時的大清朝財政拮据,拿不出這麼多錢。在這種情況下,康有爲建議光緒帝,將西藏賣給英國,得個好價錢。有了這些錢,便可大力推廣新法。

康有爲也不想想,早些年時,在非常困難的時期,慈禧太后乾綱獨斷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硬是從俄國人手中收復了大片疆土。而此時的康有爲卻要將西藏出賣,上有列祖列宗,下有億兆臣民,如何交代?

慈禧當初維新派的人熱情所打動 爲何後來卻改變了 第5張

康有爲這一系列書生意氣的做法,不僅突破了慈禧的底線,也大大加劇了慈禧和光緒帝之間的矛盾,一場變法維新運動轉而成爲了奪權運動,是可忍孰不可忍。在這種情況下慈禧決定改變主意,廢止新政,從而也註定了光緒帝和維新派的政治命運。應該說,慈禧的做法有不妥之處,但換成任何一個掌權者,都會像她這麼做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