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明朝的內閣制和清朝的軍機處相比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明朝的內閣制和清朝的軍機處相比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內閣制和軍機處,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1.明朝的內閣有“票擬”的權力,而清朝的軍機處則沒有。下面解釋一下什麼是“票擬”: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給皇帝提出的建議,都由通政使司彙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內閣大臣的建議是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上面,這叫做“票擬”。而皇帝用紅字做批示,稱爲“批紅”。按照規定,皇帝僅僅批寫幾本,大多數的“批紅”由司禮監的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筆。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監讀書識字是被嚴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僅改了這個規矩,而且在他的鼓勵下,宮裏還成立了專門的太監學堂。後人猜測:明宣宗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讓太監牽制內閣的權力。這樣明朝的內閣擁有議政權和一半的決策大權,也就是說明朝的內閣有一半的簽字大權(另一半名義上屬皇帝),如果內閣的操控着——首輔和司禮監的主管者——秉筆和掌璽太監關係密切,就有可能形成內閣專權的局面。如:萬曆帝的“批紅”是在司禮監馮保指導下完成,而馮保跟張居正關係密切。就這樣,大臣的“奏章”,閣臣的“票擬”,皇帝的 “批紅”,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一手操控,達到空前一致。這就嚴重削弱了皇權。而清朝的軍機處只有議政權和筆錄的權力,沒有任何決策權,完全是皇帝的祕書班子和諮詢機構。軍機處之職掌主要是:掌書諭旨,參贊軍國機務,參議重要政務及刑獄;用兵時則考其山川道里、兵馬錢糧之數,以備顧問;文武官員的簡放、換防、引見、記名、賜與,以及擬定對外藩朝覲者的頒賜等。

明朝的內閣制和清朝的軍機處相比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2、明朝的內閣大臣都是專職官員,沒有固定的數額,也沒有固定的任期,一半由翰林出身的文官擔任,易於形成朋黨,這就爲其專權提供了可能。清朝軍機處的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都不是固定官職而是兼職,如:乾隆年間的和珅,他的本職是戶部尚書,其兼職是軍機大臣,皇帝喜歡你發現你聽話,你就入職軍機處;不喜歡了發現你不是很聽話,你就出去幹你的尚書。這就進一步避免了軍機處削弱皇權。

明朝的內閣制和清朝的軍機處相比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第2張

3、明朝宣德以後把“批紅”的簽字決策大權交給了司禮監,這種做法一方面牽制內閣的權力,讓宦官和文官相互爭鬥最後皇帝收漁翁之利。但另一方面皇帝也交出了實際的決策權,而且會有內閣和司禮監相互勾結徹底架空皇帝的可能,(當然這兩種羣體不是一類人,勾結的可能性不大,但不等於沒有)。而清朝的歷代皇帝都嚴禁宦官參議朝政(慈禧非男人也非皇帝),始終把決策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軍機處沒有任何機會取得外援從而參與決策。

明朝的內閣制和清朝的軍機處相比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第3張

4、站在雍正皇帝的角度上思考該問題。洪武帝設立殿閣大學士和永樂帝設立內閣的初衷本來是想建立幫助自己強化皇權的祕書班子,結果事與願違,後來卻嚴重削弱了皇權,所以雍正絕不會照搬明朝的內閣制;至於清代前期滿族上層貴族參預處理國政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本身就是專制皇權的障礙,以雍正的性格絕對棄之不用;至於朱元璋廢掉的宰相制度,也不可能昔日重來。但雍正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又想總攬全國大權,爲此就必須建立一個真正的而且是永不變質的祕書班子和諮詢機構,以達到其心中的理想“永遠幫我幹活,但不會分享我的權力”。於是軍機處誕生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