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揭祕: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孟昶最終結局如何?

揭祕: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孟昶最終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孟昶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孟昶出降,帶着花蕊夫人等一干嬪妃及全族二百餘口,忐忑不安地動身遷往東京汴梁。

宋朝建立後,致力於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後蜀是稱帝國度中被滅的第一國,對待俘虜的態度,將對以後的統一戰爭產生重要的示範作用。

大宋君臣做了精心的準備,隆重地接待孟昶一行,預備樹立個良好的典範。

揭祕: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孟昶最終結局如何?

趙匡胤對孟昶的到來做了精心的準備

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孟昶突然死了,史書記載了三個字:"孟昶卒"。後世對其死因有各種猜測,坊間最流行的就是著名的花蕊夫人,被趙匡胤覬覦,從而殺夫奪妻。

趙匡胤到底打算如何處置孟昶、真的會因爲一個亡國之君的妃子而置統一大業於不顧麼?

一、趙匡胤初心:善待孟昶

趙匡胤是個深謀遠慮的帝王,在國內分裂局面遠未結束之前,就已經在考慮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事情了。他將每年的財政結餘存入特設的"封椿庫",以後將戰利品也放入這個庫中,專款用於將來解決"燕雲失地"問題。

在發兵攻打後蜀的同時,趙匡胤已經爲孟昶的未來做出安排,下令在汴梁的右掖門爲蜀主修建宅邸,待其歸降。這說明趙匡胤沒有殺孟昶的初心,一方面他本人秉性仁厚,這一點從其不殺、善待前朝柴榮後人就可以知道,另一方面,這也是做給其他分裂勢力看的,如果孟昶被殺,其他人勢必會誓死抵抗,這無疑增大了統一的難度。

揭祕: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孟昶最終結局如何? 第2張

孟昶相信宋朝不會害他

孟昶二月離開成都進京,趙匡胤沿途派人迎接。五月十五日到東京之時,皇弟趙光義親迎於南郊。次日,孟昶帶領兒子、後蜀宰相到皇宮謝罪,趙匡胤友好地接待了他們,並給予賞賜。二十二日在大明殿國宴款待孟昶一行。

六月五日,孟昶被授予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封秦國公,開府儀同三司。這是從一品的高官,幾乎位極人臣了。但是,七天後,六月十一日,孟昶突然去世。孟昶死後,輟朝五日進行悼念,追贈尚書令、楚王。

從孟昶入京的整個過程來看,趙匡胤對其不可謂不好,那麼孟昶究竟死於誰手?

二、孟昶很可能是趙匡胤下的毒手

在後蜀之前,還有兩個地方割據的勢力被宋朝攻滅。宋軍以假途滅虢之計,假道荊南,趁機控制南平都城江陵,荊南節度使高繼衝只得投降,南平滅亡。高繼衝率領全族進京,被任命爲武寧節度使,成爲宋朝受當地百姓愛戴的官員。

接着,宋軍又攻滅了武平,武平節度使周保權被帶到東京汴梁,趙匡胤釋其罪,任命其爲右千牛衛上將軍,居住京師。趙光義稱帝后,出知幷州。

趙  在後蜀之後,緊接着被攻滅的是南漢,南漢皇帝劉鋹到東京後,並任命其爲右千牛衛大將軍,封恩赦侯。

一次,趙匡胤設宴,賜給劉鋹一杯酒,劉鋹以爲要毒殺自己,他當皇帝時,常以毒酒害死臣子。因此,淚如雨下:"臣承祖父基業,違拒朝廷,勞王師致討,罪固當死,陛下先不殺臣,今見太平,爲大梁布衣足矣,願延旦夕之命,以全陛下生成之恩,臣未敢飲此酒。"

宋太祖笑了,"朕待人推心置腹,安有害人之意!"說罷,取過給劉鋹的金盃,一飲而盡。

可見,孟昶投降之前、之後,來到汴梁的亡國之人趙匡胤都沒有加害,爲什麼孟昶卻不放過呢?

原因出在蜀地,蜀地此時烽煙四起。宋軍當初滅後蜀僅用了66天,但滅蜀後,在富饒的天府之地上層將軍迅速腐化,侵吞公款、敲詐勒索。下層士兵打家劫舍、爲非作歹。從而激起原蜀軍的兵變以及百姓的反抗。戰火燃遍的四川全境,叛軍中甚至有些就是伐蜀的宋軍,因爲分贓不均也參加了叛亂。

叛軍總規模在14萬以上,他們打着"興國軍"的名義、攻城奪縣,孟昶無疑是最具號召力的旗號,而宋軍則不到5萬,形勢岌岌可危,正是這種情形,造成了孟昶必死的最大動因。

孟昶之母在其死後,不哭不鬧:"你不能死社稷,貪生以至今日。我所以忍着不死,是因爲你在。現在你已經死了,我還活着做什麼!"她雖未說孟昶是被害死的,但不能爲國戰死,纔有今天,強烈暗示了非正常死亡。

三、因花蕊夫人而殺孟昶一事,是如何演變的

孟昶死後約一百年,宋人詩人陳師道在《後山詩話》中記載:"國亡,入備後宮。太祖聞之,召使陳詩。"於是花蕊夫人吟出了那篇傳誦千古的《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到了北宋中期,邵博的《聞見近錄》中記載:趙匡胤率親王和後宮宴射於後苑,趙匡胤勸酒。趙光義擡槓:"如果花蕊夫人能爲我折枝花來,我就飲酒。"趙匡胤讓花蕊夫人折花,趙光義藉機彎弓搭箭將其射死。隨後哭諫:"陛下方得天下,宜爲社稷自重,遠離酒色!"

到了北宋末年,蔡京兒子的《鐵圍山叢談》中則說,趙光義也十分喜愛花蕊夫人,但無從得手。一次從獵後苑,花蕊夫人在側,見趙匡胤與其恩愛的場面,十分嫉妒,於是"調弓矢,引滿擬獸,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到了清朝,這個故事更是發展得有鼻子有眼。

其實,花蕊夫人並非特指一人,被歷史記載的有好幾位。孟昶的妃子是其中之一,而且,在入京時,花蕊夫人的年齡在35歲到45歲之間,正史上並沒有記載。而此時的趙光義二十三歲,趙匡胤兄弟也不會缺女人。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結語:

趙匡胤無疑是位仁君,最初的計劃是善待孟昶,但蜀中的叛亂讓他改變了主意。孟昶在後蜀深受愛戴,雖然庸臣當道,但民殷國富。根據記載,後蜀長期休養生息,"賦役俱省,米鬥三錢。"這個賦稅的水平,已經優於貞觀之治了。

孟昶離蜀時萬民哭送,可見他在蜀地的影響力,而叛軍又以其爲號召,勢成燎原。這種情形下,趙匡胤的選擇有限,孟昶很可能被暗害。

花蕊夫人的故事則是這一過程中的插曲,在後人的演繹下枝繁葉茂,但應不是事件的主因。孟昶已是俘虜,即便趙匡胤傾心花蕊夫人,要人就是了,完全沒必要像一個失去理智的平民那般,面對"情敵"還非得害死對方,甚至不惜以損害統一全國的大業爲代價,花蕊夫人的分量沒那麼重。

孟昶之死,趙匡胤難脫嫌疑,但與花蕊夫人無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