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安祿山造反爲什麼失敗那麼快 只能說安祿山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安祿山造反爲什麼失敗那麼快 只能說安祿山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安祿山造反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正式爆發!

由於安祿山起兵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所以叛軍開局非常順利,只用幾天時間就席捲整個河北。

從起兵之日算,安祿山只用了二十三天就成功渡過黃河,又用了十二天時間,直接攻克東京洛陽,又用三四天時間,一路追殺大唐政府軍,來到潼關腳下。

到目前爲止,大唐中央政府正式進入一級警戒狀態:潼關一旦失守,長安就將門戶大開。

安祿山造反爲什麼失敗那麼快 只能說安祿山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面對此情此景,唐玄宗大驚失色:一直認爲安祿山沒有造反的資本,因爲從關東到關中,是一塊非常廣闊的領土,怎麼有可能在二十多天的時間裏全部淪陷呢?

別說那個年代沒有電子通訊設備和現代交通工具,就算有,這種驚人的速度也完全稱得上教科書一般的“閃電戰”。

十一月,甲子(初九),祿山發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凡十五萬衆,號二十萬,反於范陽……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河北皆祿山統內。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擒匿,或爲所擒戮,無敢拒之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經過安祿山的精心準備和運作,外加可遇而不可求的運氣,此次造反開局完全可以稱得上近乎完美。

處於安祿山的位置上,還有誰能比他幹得更好嗎?這樣的人恐怕不好找。

但無論安祿山的開局有多完美,我們都必須意識到一點:安祿山的戰爭潛力,到此時已經被挖掘殆盡了。

安祿山造反爲什麼失敗那麼快 只能說安祿山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第2張

攻城略地不是玩戰略遊戲,並不是你佔領了一個地區,那個地區就能百分之百地爲你服務。

從理論上講,當你佔領了一個地區之後,這裏的軍隊和百姓自然都歸你管轄。

可問題是,如果這個地區到處都是騎牆觀望、隨時準備背叛你的人,你說這個地區的軍隊和百姓真能算是你的嗎?

如果這個地區的軍隊和百姓都處於這種狀態,你得留多少軍隊維持當地治安呢?

在這種背景下,你想繼續向前推進時,能用於前線的軍隊和物資自然會越來越少。到了那個時候,一旦前線戰事不順,後方也會隨時面臨危機。

很多話一說透,再這麼仔細一咂摸,不禁會令人感到後背發冷。

從理論上講,安祿山起兵之後,只用了三四十天的時間,就迅速佔據了現在的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

但是在這三個省,到底有多少人願意真正站在安祿山的身後呢?安祿山自己也沒有信心。所以這種地方得到時很快,失去時可能更快。

如果拋開思想道德和忠君愛國等因素,單純就利害關係來分析,我們也會發現:淪陷區軍民絕不會真心實意地站在安祿山一邊。

別看安祿山現在鬧得挺歡,但他畢竟起兵時間太短,大唐政府沒反應過來。一旦大唐政府穩住神,從四面八方調集大軍圍剿安祿山,他還能堅持幾個回合?

你現在站在安祿山一邊,自然可以避開安祿山的威脅,甚至還能吃香喝辣。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安祿山明天就失敗了,大唐政府跟你算後賬怎麼辦?

有一個毋庸置疑的客觀事實就是:比厚度,論底蘊,大唐中央政府顯然遠勝安祿山叛軍。

事實上,當大唐政府軍收復長安和洛陽之後,各種清理叛徒的工作立刻就展開了:曾與安祿山合作的人,都必須主動站出來認罪,爭取政府的寬大處理。

如果認罪態度好,而且真有不得已的苦衷,政府會寬大處理;如果認罪態度差,或是曾死心塌地與叛軍合作過,那麼對不起,政府必然嚴懲不貸!

上入居大明宮。御史中丞崔器令百官受賊官爵者皆脫巾徒跣立於含元殿前,搏膺頓首請罪,環之以兵,使百官臨視之……廣平王之入東京也,百官受安祿山父子官者陳希烈等三百餘人,皆素服悲泣請罪。以上旨釋之,尋勒赴西京。己巳,崔器令詣朝堂請罪,如西京百官之儀,然後收系大理、京兆獄。其府縣所由、祗承人等受賊驅使追捕者,皆收系之。

正因爲類似的原因,所以安祿山雖然佔領了一大片領土,但是敢堅定地站在安祿山一邊的人,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安祿山造反爲什麼失敗那麼快 只能說安祿山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第3張

作爲淪陷區軍民,此時有上中下三策可選。

上策激進,那就是拒絕妥協,誓死效忠大唐皇帝;

中策中庸,那就是騎牆觀望,哪頭風大朝哪頭倒;

下策保守,那就是放棄抵抗,老實跟着安祿山混。

再次強調,上中下三策並無絕對的優劣之分,只是代表不同性格之人的不同選擇。

因爲歷史通常是站在勝利者的角度去記錄,所以類似的選擇通常總會被描述成正義大戰邪惡。

總而言之,選擇誓死效忠大唐皇帝的就是爲了追求正義公理,選擇站在安祿山一邊的就是爲了自己的現實利益。

實際上,如果完全基於利益的考量,大多數人都會迷茫,因爲上中下三策各有利弊。

站在叛軍一邊,難免會被正義之士拉出來殺掉;站在大唐中央政府一邊,難免會被叛軍拉出來殺掉。

基於這兩個原因,所以絕大多數人的選擇通常是騎牆觀望,哪頭風大朝哪頭倒。

這樣一來,雖然會令安祿山對淪陷區時刻提心吊膽,但同時也無法被大唐中央政府寄予厚望,唐玄宗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都常常感嘆河北無忠臣。

祿山反,河朔盡陷……玄宗始聞亂,嘆曰:“河北二十四郡,無一忠臣邪?”

幸運的是:顏真卿兄弟後來振臂一呼,所以河北地區有十七個郡重歸大唐。要知道,整個河北也才二十四個郡而已。

是時,從父兄杲卿爲常山太守,斬賊將李欽湊等,清土門。十七郡同日自歸,推真卿爲盟主,兵二十萬,絕燕、趙。

我這樣說,似乎會給大家一種錯覺:騎牆觀望真是一種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嗎?

其實未必,因爲這是典型的庸人選擇。基於利益關係,但凡有點魄力的人,都不屑於做出這種選擇。

富貴險中求,面對這種改天換日、風雲際會的時代,想當主角的人居然做出如此中庸的選擇,顯然不利於他實現理想抱負。

更重要的是:在任何一個時代,牆頭草都是標準的“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面對強權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

因爲他始終搖擺不定,所以無論是安祿山還是大唐中央政府,都不會對他放心。要麼他被驅趕到前線當炮灰,要麼他就被排擠出權利核心之外,亂世結束再秋後算賬。

比如說,當張巡死守睢陽城,最終彈盡糧絕的時候,最先死的都是什麼人?是一心抗戰到底、名垂青史的張巡、南霽雲和雷萬春嗎?顯然不是的。

根據史書記載,在睢陽城內有無數炮灰級的順民,早被他們當成兩腳羊吃掉了。如果這些兩腳羊當時有點大無畏精神,估計也會獲得吃人權利,而不是坐等着被人吃掉。

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人知將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只要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自然就會理解:爲什麼在那種年代,人們更容易有大無畏精神。

因爲在那種標準的亂世,無論你怎麼選擇,通常都要面對流血犧牲。

如果用大無畏的精神面對流血犧牲,未必會早死;如果用處處退縮和迴避的態度面對流血犧牲,卻未必會活得更久。

許多時候,你越是怕死,死神就越喜歡找你。

我不敢說顏真卿兄弟是爲了名垂千古或死中求活,這樣未免唐突先賢。但我們必須承認一點:在那樣一個時代,無論勇敢還是懦弱都會被無限放大。

太平盛世的顏真卿兄弟未必敢檢舉貪官,但烽火亂世的顏真卿兄弟卻敢舉義旗對抗叛軍,勇氣可嘉。

安祿山造反爲什麼失敗那麼快 只能說安祿山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第4張

在這種背景下,大唐帝國似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因爲各地都開始反抗叛軍:

叛軍進入中原,張通晤拿着安祿山的委任狀到睢陽當太守,但是很快被賈賁率人火併。

祿山以張通侕之弟通晤爲睢陽太守……單父尉賈賁帥吏民南擊睢陽,斬張通晤。

段子羽代表安祿山到河北各地巡撫,結果很快被顏真卿抓住殺了。

李憕等死,賊使段子光傳首徇諸郡,真卿斬子光。

劉道玄拿着安祿山的委任狀到景城當太守,沒過多久也被人火併了。

是時,安祿山始叛,僞署劉道玄爲景城守,寧唱義起兵,斬道玄首。傳檄郡邑,多有應者。

嚴莊跟着安祿山造反,他的全家則被大唐政府殺光。

攜道玄首謁長史李暐,暐收嚴莊宗族,悉誅之。

在這種背景下,原本計劃親自攻打潼關的安祿山立刻改變策略:自己在洛陽穩定局面,派部將帶兵攻打潼關。

初,祿山欲自將攻潼關,至新安,聞河北有變而還。

更可怕的還在於:留守范陽老巢的最高軍政長官是安祿山親信賈循,他居然也開始蠢蠢欲動,試圖讓范陽改旗易幟,以響應顏真卿兄弟。安祿山無奈,只得派史思明回去坐鎮范陽。

初,祿山以賈循爲范陽留後,謀歸順,爲副留守向潤客所殺,以思明代之。

在此期間,郭子儀和李光弼率西北軍殺入關東,並且取得一個接一個的勝利。

是時,祿山雖據河洛,其兵鋒東止於樑、宋,南不過許、鄧。李光弼、郭子儀統河朔勁卒,連收恆、定,若崤、函固守,兵不妄動,則順逆之勢,不討自弊。

最初一個月,安祿山春風得意;三五個月後,安祿山就感受到了絕望。

祿山大懼,召高尚、嚴莊詬之曰:「汝數年教我反,以爲萬全。今守潼關,數月不能進,北路已絕,諸軍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鄭數州而已,萬全何在,汝自今勿來見我!」尚、莊懼,數日不敢見。

安祿山造反爲什麼失敗那麼快 只能說安祿山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第5張

在安史之亂的相關記載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之處,那就是傳統史書總會極力誇大叛軍的優勢,整個大唐帝國看起來猶如風中飄萍,隨時都會被風吹散。

在這種背景下,大唐軍民團結一心共渡難關,最終戰勝了邪惡昏庸的安祿山,這就是傳說中的人心所向啊!

事實上,在安史之亂髮生之後,大唐中央政府顯然會極力貶低叛軍的實力,反覆告訴軍民們:叛軍都是一幫腦門上刻着“害蟲”兩個字的傢伙,實力並不強,大家別害怕!

這種做法,顯然是非常現實也非常正確的政治宣傳方式,而傳統史書這樣記載,無非也是爲了突出大唐天命不可奪,安祿山只是跳樑小醜之類的論調。

安祿山造反爲什麼失敗那麼快 只能說安祿山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第6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