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宋朝時期的官帽爲什麼要加那麼長的小翅膀 趙匡胤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宋朝時期的官帽爲什麼要加那麼長的小翅膀 趙匡胤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宋朝官帽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中國人對於帽子可算是情有獨鍾,中國的詞語中,有很多關於帽子的典故。比如說誇獎別人,就稱爲戴高帽。認錯了人,叫張冠李戴。形容生氣,叫怒髮衝冠。形容做官的人,被稱爲戴烏紗帽。僅僅就是一頂帽子,就有這麼多不同的含義。

中國古人對待帽子問題很講究,由於早期封建制度等級森嚴,不同階級的人的裝束不一樣,對於帽子的稱呼也不一樣。皇帝、貴族等人戴的帽子稱爲冠,一般官員帶的帽子稱爲弁,只有平民才稱爲帽。

烏紗帽成爲官職的象徵也是到了明朝時期的事了,但它作爲一種帽子的樣式,出現的時間比較早,自隋唐開始,就一直被當作官帽使用。那時還沒有賦予它那麼多的意義,它還只是一種職業裝扮而已。

宋朝時期的官帽爲什麼要加那麼長的小翅膀 趙匡胤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烏紗帽起源於民間,後來才傳入朝堂

烏紗就是一種有黑色麻紗織成的布,古代人常用它做頭巾,烏紗帽最早出現在南朝的劉宋年間,這種簡便的帽子很快就在民間流傳,但當時還沒有成爲官職的象徵。

真正將烏紗帽引進朝堂的是隋文帝,隋朝自天子到文武百官,全部都帶烏紗帽。根據烏紗帽上的玉飾的數量,來顯示官職的大小。

到了唐太宗時期,烏紗帽才被正式確定爲官帽。官員一般只在上朝或者宴請賓客之時才佩戴,類似於我們今天上班要穿職業裝的習慣。

宋朝時期的官帽爲什麼要加那麼長的小翅膀 趙匡胤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第2張

到了宋朝,趙匡胤突發奇想,在帽子兩邊各加一個一尺多長的小翅膀,並在帽子上裝飾有不同的花紋,用來區別官階的高低。

明朝朱元璋明確規定,"烏紗帽、圓領衫、束腰帶"爲官員標配,也就是我們今天在戲臺上看到的那套裝扮。明朝延續了宋朝烏紗帽加翅膀的做法,但沒有宋朝那麼長,雙翅變短變寬。而且官階越高,雙翅越窄,官階越低,雙翅越寬。

到了清朝,順治皇帝入關以後,由於滿清收留了很多明朝的舊臣,爲了籠絡人心,也就允許不少地方官員,穿着明朝官服,佩戴烏紗帽。但是等滿清的政權穩定以後。就下令將所有官員的烏紗帽,一律變成紅纓帽。

宋朝時期的官帽爲什麼要加那麼長的小翅膀 趙匡胤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第3張

趙匡胤改良烏紗帽,只爲防止大臣不說悄悄話

宋朝官員在上朝時帶的長翅帽,學名叫做展角襆頭,他的發明者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趙匡胤發明這種造型的帽子,是爲了防止文武大臣在朝堂上交頭接耳。

趙匡胤是個很有意思的皇帝,他的思維方式以及做事風格,在歷代皇帝中,簡直是個"異類"。他做出的很多事情,看似很荒誕,但是很有效果,比如,面對歷朝歷代皇帝都很頭疼的功臣問題,趙匡胤破天荒地想出了"杯酒釋兵權"的做法,一改歷史上開國的血腥場面,兵不血刃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這給宋朝後世,帶來了不少隱患,但他也從根本上解決了藩鎮割據的問題。

再說說趙匡胤給烏紗帽加兩根長翅的問題。趙匡胤是被手下武將"黃袍加身",推舉爲皇帝的。因爲他的皇位來路不正,而且這種做法人人可以效仿。所以,趙匡胤就相當不放心,那些當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同僚,尤其害怕在朝堂上看到,文武大臣交頭接耳的樣子。一方面是影響朝堂的嚴肅性,其次就是唯恐文武大臣交流過多,而抱團產生異心。

宋朝時期的官帽爲什麼要加那麼長的小翅膀 趙匡胤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第4張

要是換了別的皇帝,見到這種局面,估計二話不說,先把交頭接耳的人拉出去打板子。但趙匡胤沒有,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官員的烏紗帽兩邊,分別加上一根一尺多長的小翅膀。這樣一來,文武大臣在上朝的時候,自動就和別人拉開距離,免得一晃腦袋,帽子上的長翅碰到同僚,造成尷尬。就這樣,大臣們交頭接耳了局面,就被趙匡胤輕鬆化解。

民間有很多關於宋朝這種長翅帽的故事。據說帶過這種長翅烏紗帽的人,非常容易辨認。一次宋朝的宰相寇準,去民間微服私訪。一個老翁見到他之後,立即跪倒在地向他叩頭。寇準就上前說,我就是一書生,你不用向我磕頭,我又不是大官兒。那老翁說,你不用騙我,你剛纔路過巷子口的時候,左顧右盼,就像害怕碰到你帽子上兩邊的長翅一般,你肯定是常帶烏紗帽的大官,不然你不會有這樣的習慣動作。

宋朝時期的官帽爲什麼要加那麼長的小翅膀 趙匡胤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第5張

趙匡胤這種在帽子上加"小翅膀"的做法,也被明朝所繼承。但朱元璋肯定不是爲了防止大臣交頭接耳,他只是學前人的官場制度而已。到了朱元璋時期,烏紗帽才正式與官貴聯繫起來,他對烏紗帽的規格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從品級到職位,烏紗帽的規格、樣式各不相同。從此,烏紗帽的就成了官員的代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