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揭祕:唐高宗爲什麼要逼死褚遂良與長孫無忌?

揭祕:唐高宗爲什麼要逼死褚遂良與長孫無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唐朝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高宗將在感業寺出家的武則天迎入宮中,先拜其爲二品昭儀,不久又立爲一品武宸妃,到公元655年時,又冊立其爲正宮皇后。短短數年,武則天一躍成爲正宮皇后,其升遷速度可謂驚人。

在唐高宗廢黜王皇后和冊立武則天的過程中,曾遭到兩位重臣的堅決反對,那就是褚遂良和長孫無忌。他們是唐太宗李世民臨終時選定的輔政大臣,堪稱股肱之臣。然而,這兩位唐王朝的核心人物,卻因反對武則天升遷而遭到貶黜,一個含恨而終,一個被逼自盡。

長久以來,人們都覺得褚遂良和長孫無忌的失勢,是因爲他們妨礙了唐高宗立武則天爲後。此說雖然大體與事實相符,卻忽視了隱藏在事件之後的真相:兩人的犧牲實際是皇權與相權矛盾激化的結果。

素有胡人血統的李唐統治者,受封建綱常的約束較少,因而使得唐朝的社會風氣也相對開放。因而在李治迎武則天再度入宮時,並未遭受太大阻力。而且當時正宮皇后王氏與蕭淑妃爭寵,爲討好唐高宗、打壓蕭淑妃,還主動贊同立武則天爲二品昭儀。不過,即便皇室將此事看得淡漠,可朝臣卻絕非一概如此。

褚遂良和長孫無忌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同時又都是追求先帝東征西戰的功勳,而且長孫無忌還是皇親國戚、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在唐太宗臨終前,選擇他們二人輔佐李治,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想着將自己的治國理念繼續推行下去。

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繼位之初,自然會對前朝遺老尊敬有加。然而,一旦皇位坐穩,也就不會再那麼溫文爾雅了。這一點,在唐高宗李治身上,體現得尤爲明顯。

當初唐太宗駕崩的消息傳來,李治難過地露着舅舅長孫無忌痛哭流涕,簡直像個淚人一樣。可幾年後,當有人誣告長孫無忌謀反時,唐高宗卻翻臉不認人,讓長孫無忌的政敵前去負責審理。這足以見得,是唐高宗先放棄了輔政大臣,而不是輔政大臣背棄了唐高宗。

揭祕:唐高宗爲什麼要逼死褚遂良與長孫無忌?

在李治冊立武則天的事件中,皇權與相權矛盾開始顯現。由於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堅決反對,使得唐高宗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才忍痛貶黜他們,甚至與之決裂。

皇權與相權之爭,曾沿襲了千百年,直到明清時才得以徹底解決。唐朝初期,爲了加強皇權,推行三省六部制,以分化相權,令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之間相互牽制。此舉是具有一定效果的,但卻未能徹底解決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

唐高宗李治繼位後,由於並不具備像唐高祖、唐太宗那樣的戰功和權威,加之前朝功勳尚大有人在,尤其是輔政的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大權在握,使得唐高宗的存在感極低。據史書記載,當時李治想廢黜王皇后、冊立武則天,還跑去長孫無忌家中,試探自己舅舅的口風。結果,長孫無忌裝瘋賣傻,令李治心中極不暢快。

李治此人看似懦弱,卻綿裏藏針。他認準了立武則天爲皇后,還就真一意孤行。永徽五年(公元654年),王皇后、蕭淑妃等人眼見武寰妃(武則天)要得勢,轉而聯合起來,拉攏長孫無忌,共同抵制唐高宗和武則天。也正因如此,唐高宗極爲惱怒,先廢黜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將其二人打入冷宮,再着手準備冊立武則天。

與長孫無忌不同,褚遂良是個純粹的士大夫,他打心底裏反對立武則天爲皇后,覺得這不合禮數。因此,褚遂良對此極爲抵制,甚至在朝堂之上撒潑,他“脫巾”“置笏”,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形象,大有以死相爭的勢頭。而長孫無忌雖然比較圓滑,卻也是站在褚遂良這邊,反對立武則天爲皇后。

當時,老謀深算的李績看出端倪,關鍵時刻表示廢立皇后都是唐高宗家事,不必徵求大臣意見。這樣,雖然尷尬的局面緩解了,可卻令武則天得以順利被冊封爲皇后。隨之而來的,自然會是一番反攻倒算:

在唐高宗正式立武則天爲皇后之前,褚遂良便被貶爲潭州都督,到武則天立後時,再將其貶爲桂州都督,不久又被誣告謀反,遭受流放;長孫無忌則是在武則天立後不久,遭人誣告謀反,隨後由政敵許敬宗等人審理,被定罪,被貶官流放,後又被逼自盡。最終,曾經的輔政大臣,竟活活在高宗默許的情況下,被迫害致死。

揭祕:唐高宗爲什麼要逼死褚遂良與長孫無忌? 第2張

由於褚遂良和長孫無忌此前並無明顯過錯,二人與唐高宗之間的分歧只是在廢黜王皇后、冊立武則天的問題上。所以,位極人臣的宰相、輔政大臣之死,也被視爲是反對立武則天爲皇后的結果。然而事實上,唐高宗絕不會因爲這一瑣碎家事而枉殺功臣。可問題在於,一位心懷大志的君主,是絕不會允許讓相權干涉皇權的,更不允許朝臣對自己的決策提出異議。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爲,唐高宗爲了立武則天爲後,不惜犧牲了兩位當朝重臣。因爲,此事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兩人以相權干涉皇權,最終在政治鬥爭失敗,成了歷史的悲劇。可以說,褚遂良與長孫無忌之死,着實令人感慨,值得深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