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逍遙津之戰東吳集中十萬大軍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七千守軍

逍遙津之戰東吳集中十萬大軍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七千守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逍遙津之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三國中後期的幾場耳熟能詳的著名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均與統治東南部的東吳密切相關。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東吳主動對曹魏統治的重鎮合肥發起進攻,引發了著名的逍遙津之戰。此戰對於東吳意義重大,對吳國的影響堪比赤壁之戰,而讓孫權分外狼狽的是,東吳傾盡全國力量集中的十萬大軍居然被曹魏的七千守軍打得大敗,連孫權本人都差點被張遼活捉。

逍遙津之戰東吳集中十萬大軍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七千守軍

建安二十年,趁曹操親率主力部隊與劉備在漢中對峙的時機,孫權調集了十萬大軍,親自指揮攻擊曹魏佔據的要地合肥。對於此戰,東吳方面非常重視,這一點從使用的兵力上就能夠看出。在決定東吳集團命運的赤壁之戰中,東吳也不過動用了三萬左右的兵力;在之後蜀漢試圖消滅吳國的夷陵之戰中,吳國也才動用了五萬人馬。而逍遙津之戰,東吳投入了十萬之衆,從兵力規模上堪稱空前,反應了孫權等人對攻佔合肥的決心和志在必得。

相對與東吳的龐大兵力,由於曹魏主力遠在西線與劉備對峙,曹魏的合肥守軍只有七千人,衆寡懸殊、形勢危急。好在合肥守將張遼、李典等人都是久經戰陣的驍將,尤其是張遼,是曹魏軍中著名的猛將,衝鋒陷陣所向披靡。而逍遙津之戰曹魏之所以能以少勝多、絕地反擊成功,也與張遼的突出表現密不可分。

逍遙津之戰東吳集中十萬大軍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七千守軍 第2張

戰役開始之後,張遼親率精兵衝破吳軍軍陣,連殺數十名吳軍將士,之後又從容殺出吳軍重圍,如入無人之境。張遼首戰挫敗吳軍銳氣,導致吳軍之後的十幾天之內雖然屢次攻城但都無功而返。在吳軍撤軍時,張遼再次大展神威,率軍追擊吳軍,不僅重創了吳軍部隊,而且還差點活捉了孫權。

逍遙津之戰,魏軍依靠張遼、李典等驍將的出色表現,一舉扭轉了東線危機的局面,徹底摧毀了東吳試圖趁火打劫的目的。孫權以15倍的優勢兵力都無法攻破合肥,反而差點喪身於合肥,讓他對張遼等曹魏將領產生了心理陰影。以至於在張遼抱病隨同曹休南征東吳時,孫權仍然告誡諸將一定要小心張遼。

逍遙津之戰東吳集中十萬大軍 他們爲什麼打不過七千守軍 第3張

除了孫權本人幾乎喪膽之外,逍遙津之戰讓東吳認識到,曹魏的東線防禦非常堅固,很難輕易撼動。此後,東吳決策層的目光開始從東線的合肥轉向了中部的荊州地區,東吳大將呂蒙在逍遙津之戰後,就指出曹魏在東線兵精糧足,吳軍如果一味的在合肥、徐州死磕,很難佔到便宜。即便能攻取徐州等要地,也要在平原地形面對曹魏重騎兵集團的威脅。吳軍只善水戰,在陸戰之中很難與曹魏的北方精銳抗衡,所以不如全力爭奪荊州,利用長江再圖中原。

呂蒙的戰略思路,實際上正是日後東吳襲取荊州的最初構想。應該說,如果逍遙津之戰東吳取勝,那麼吳軍主力必然進一步全力爭奪徐州等地,而不會在荊州發動大規模進攻。從這個角度而言,逍遙津之戰是吳蜀荊州之戰的重要起因之一。

參考資料:《三國志》等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