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打仗國庫爲什麼會出現空虛 不僅僅是軍餉那麼簡單

古代打仗國庫爲什麼會出現空虛 不僅僅是軍餉那麼簡單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打仗和國庫,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打仗費錢,不僅僅是軍餉。

獎勵軍功

秦朝爲什麼滅亡?

因爲商鞅變法實行的軍功爵制度,給了秦國的奴隸、平民翻身的機會,極大地調動了秦軍的戰爭意志,以至於秦國人聽到打仗了,興奮地手舞足蹈,一點也沒有膽怯之意。在戰場上,秦軍士兵殺紅了眼,拼命衝殺,因爲敵軍的項上人頭就意味着待遇和金錢。

商鞅變法以來,秦軍斬首200萬級,如果按照商鞅的軍功爵制度,秦朝爲了獎勵士兵,要拿出來大量的土地、財富。

在這種制度下,秦國只能維持戰車隆隆作響,拼命從外界獲取財富來維持對士兵許諾的獎賞。這在秦國沒有一統六國前,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秦國一統六國之後,成了秦朝了,天底下都是秦朝的子民,搶是不可能了,秦始皇就犯難了。

古代打仗國庫爲什麼會出現空虛 不僅僅是軍餉那麼簡單

秦朝的仗,還得打下去

仗打完了,得給這麼多士兵出路啊。一旦造反起來,誰能抗得住呢?這些士兵封賞完了,秦始皇的家底也快掏乾淨了。秦朝的授田制,在秦始皇31年時就已經名存實亡了。秦始皇下令“使黔首自實田”,這意味着國家不包分配田地了,要老百姓自己去弄。

在下達命令的次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遣蒙恬帶30萬人北上,派遣任囂張和趙佗帶50萬人南下。他們的任務,一則開疆,二則掠奪,做大增量,緩解地少人多的矛盾。

關東地區的人們沒有秦朝的功爵,他們被徵發去做徭役的原因也是地少人多。把這些地方上的亂源都組織起來到工地上,統一吃“國家飯”。這是秦始皇版的“以工代賑”,秦始皇同時上馬了那麼多大行項目,陵墓、馳道、阿旁宮等的社會背景。

古代打仗國庫爲什麼會出現空虛 不僅僅是軍餉那麼簡單 第2張

(修長城,是以工代賑啊)

軍人打仗去搶奪田畝,國內空虛,矛盾暴增,苛政猛於虎,秦朝二世而亡。可見,冷兵器時代打仗,不光是要解決軍餉的問題,戰爭本身還帶着政治使命去的。如果一場戰爭下來虧本了,一次兩次還好,長期如此,國家就虧空了。漢武帝打匈奴,已經儘可能搶了,可是打了30多年下來的結果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漢武帝時都已經有農民起義了。中國本來就是財富高地,對外戰爭往往是弔民伐罪或者其他名義,基本都是虧本的生意。所以,一打仗,不存在以戰養戰的可能,國庫自然就空了。

除了軍功爵的封賞費錢,還有什麼費錢呢?

軍人傷殘撫卹金

美國的退伍軍人特別愛鬧事,差點還鬧出了兵變,美國政府不得不認真應對退伍軍人的待遇問題。

1944年6月2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的《老兵權利法》,使大批的退役軍人得到教育資助和家庭安置貸款。

1983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退役軍人緊急職業訓練法》,爲退役軍人儘快就業提供了法律保護和經濟資助。

1984年,里根總統簽署了以國會衆議院議員蒙哥馬利名字命名的《蒙哥馬利法案》,這個法案“爲軍人順利轉業到地方起到巨大的作用”。此外,美國還通過了《退役軍人優先權法》和《雙重補償法》,規定退役軍人和符合一定條件的軍人配偶或遺屬在政府部門和私有企業就業方面享有優先權;退役軍人可優先回到服役前的工作崗位。裁減職員時,退役軍人有保留工作的權利,僱主不得以任何理由辭退。

古代打仗國庫爲什麼會出現空虛 不僅僅是軍餉那麼簡單 第3張

(羅馬帝國的滅亡原因與秦國類似)

冷兵器時代,不管是府兵制還是募兵制,一旦軍人在戰場上傷殘,國家都要付出大量的撫卹金。如果士兵死傷國家不管,士兵心寒了,估計到了戰場就直接倒戈了。

羅馬帝國爲什麼亡了?

因爲羅馬皇帝開不出軍人的保險金了。羅馬開始興起時,周邊還有很多有錢的地方可以搶,搶到後來,能搶的都搶光了,羅馬的榮光就維持不下去了,但是羅馬公民的傷殘撫卹金一分都不能少。所以羅馬皇帝甚至期待着打一場敗仗,讓這些驕兵悍將都死光,也就不用賠錢了。羅馬皇帝沒錢,只好把銅幣鍍金充做金幣,就造成了羅馬帝國的金融危機,經濟崩潰,情況越來越糟糕,直到最後亡國。

臨戰獎金

大戰在即,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因此每當攻城時,經常會看到將軍們大喊“頭一個衝上城頭的,賞銀200兩,殺死對方守將的,封侯”。劉邦就因此封了5個侯。

戚家軍(有說是南軍)爲什麼兵變?

朝廷沒錢,拒不兌現臨戰獎金。

古代打仗國庫爲什麼會出現空虛 不僅僅是軍餉那麼簡單 第4張

(沒錢坑害了大明)

原來在朝鮮作戰的時候,已經發出了命令,作戰勇敢,第一個衝上城頭的,賞銀200兩。由於是南兵客場作戰,所以開出來的薪水要比一般士兵都要高三倍,月薪有18兩。

空頭支票開出去了,仗也打贏了。這幫把命別在褲腰帶上掙錢的人,突然聽說朝廷不兌現承諾了,立刻譁變。吵吵嚷嚷地要到北京找皇帝說理去。這就是明朝末年的“薊州兵變”。

明朝處理的態度也是很堅決的,天子腳下,首善之區,亂兵要挾皇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全部坑殺了。可嘆這些勇士沒有死在疆場,卻死在了自己人手上上。

作戰軍餉

士兵們平時待在衛所裏,或者待在家裏,基本不脫產,能夠自食其力。

明朝一般都有軍田,朱元璋都說“我朝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毫”。現在且不說朱元璋的軍戶制度如何,單就屯田一項,可以節省戶部不少銀子。

一旦大軍開拔,如果是遠征,耗費巨大。如司馬懿平遼東時跟曹睿說:“臣去一年,返一年,作戰一年,前後3年,遼東可平。”司馬懿帶了多少人去呢?4萬人。想想吧,曹魏一共就540萬人口,4萬人脫產3年,吃飯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一般來說,行軍打仗與戍守邊關的軍餉都是不一樣的。戍守邊關危險係數低,出征打仗的軍餉要高出3倍多。不然誰願意去打仗?覺悟是要講,飯也得吃啊,不光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誰還沒個家室?

古代打仗國庫爲什麼會出現空虛 不僅僅是軍餉那麼簡單 第5張

(薩爾滸倉促出兵的原因是沒錢)

明朝末年的幾場大戰,如薩爾滸、鬆錦、郟縣都是慘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沒錢了,大軍勞師遠征,朝廷的戶部是掰着手指頭算日子的。

所以,前線的將軍們總覺得朝廷有小人作怪,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朝廷發不出糧餉來,愁死皇帝也沒用啊。

所以,古人早就說過,“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爲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