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是如何處理藩王問題的 每個朝代都有什麼不同

古代是如何處理藩王問題的 每個朝代都有什麼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古代藩王問題,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七國之亂,把劉邦分封宗室藩王制度的缺點和優點都暴露無遺。政治鬥爭複雜多變,危機四伏,皇帝一個人應付一切,心有餘而力不足,很自然要尋求幫手。首要人選就是那些血統親近的同宗兄弟。皇帝授予這些宗室藩王相當大的權力,希望他們能夠幫助自己,尤其是在危急時刻勤王護駕。但藩王在權力過大之後,雖然可以保衛皇室,但一旦有異心,又能隨時威脅皇室,這就是分封制度的兩面性。

古代是如何處理藩王問題的 每個朝代都有什麼不同

皇帝和朝廷希望的是,天底下的諸侯藩王都是捍衛朝廷的忠王,而不是劉濞這樣的叛亂者。怎麼多培養捍衛朝廷的藩王,怎麼遏制心存叛唸的藩王,這是擺在皇帝面前的難題。歷朝歷代採取的應對措施,主要有兩大方面。第一方面是權衡授予宗室王爺的權力,怎麼把王爺們的權力限制在可控的範圍內。第二方面是加強宗室的教育,培養王爺們忠君報國的思想。

嚴格限制宗室藩王實力,到曹魏時期發展到了一個極端。曹文帝曹丕建立魏朝後,對親弟弟曹植嚴加防範,把他幽禁在封地,曹植不能擅自給其他宗室寫信,出了封地三十里地要報告,沒有曹丕的召喚不能來首都。而且他身邊有曹丕派的監國謁者,全天受到監視。曹植和囚犯沒有本質區別,只是關押他的監獄更大一些而已。即便如此,曹丕還不放心,頻繁徙封曹植。曹丕登基的第二年,冊封曹植爲安鄉侯,當年七月就改封鄄城侯,黃初三年冊封曹植爲鄄城王,黃初四年徙封雍丘王。黃初七年,曹丕病逝,魏明帝曹叡繼位。曹叡對叔叔曹植還是嚴加限制。曹叡登基的第三年,徙封曹植東阿王;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改封陳王,當年年底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曹植如此,其他叔伯兄弟的處境也類似。這就導致後來司馬懿來奪權的時候,曹氏宗室沒有一個人起來反抗,司馬氏奪權相當順利。所以,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後吸取了曹魏的教訓,爲了防止宗室力量太弱、無法拱衛中央,晉武帝司馬炎大封宗室。就連司馬家族沾親帶故的不封個王爺也能封個侯爵,而且像漢高祖劉邦時期一樣,受封宗室都享受政治、軍事實權。結果,司馬炎一死就爆發了“八王之亂”。這就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古代是如何處理藩王問題的 每個朝代都有什麼不同 第2張

之後的朝代,在宗室藩王問題上,基本都在上述這兩個極端之間搖擺。既希望多出些捍衛朝廷的忠王,又對劉濞之流非常忌憚;既希望藩王成爲國之長城,又時刻防備着自己家裏出現亂臣賊子。大體上而言,歷朝歷代對宗室藩王的限制要多於重用。到了明朝,宗室藩王政策的兩個極端又重新演繹了一遍。雖然朱元璋登基的時候自己的兄弟都沒了,但朱元璋還是分封了很多宗室藩王,讓藩王去鎮守邊疆。而藩王要完成這些使命,就需要軍權、財權和人事權。到了建文帝的時候,建文帝見藩王權力過大,想要削藩,結果直接導致了“靖難之役”。“靖難之役”的本質和“七國之亂”一脈相承。

古代是如何處理藩王問題的 每個朝代都有什麼不同 第3張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口號就是反對削藩,可是他自己當了皇帝以後,削藩卻是最積極的那個。他把父親朱元璋建立的宗藩制度基本上給推翻了,只留下高官厚祿這一項。他規定所有皇室的男子都可以封世襲爵位。王爺一年有上萬石的糧食,畢生享受榮華富貴,但就是不能參與政務。沒有皇帝的允許,宗王不能到南京和北京;王爺和王爺之間不能有交往;不能離開封地;不得從事任何工作。朱棣這就將明朝藩王帶到了另一個極端,導致明朝宗藩整天無所事事,只能在封地裏腐化墮落。而且,明朝宗藩制度給國家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宗室什麼事情都不能幹,讓那些王爺一天天就是享樂,導致王爺都特能生孩子,生的孩子還都有爵位封地,所以明朝的宗室就使勁地生育子孫,最後導致明朝後來供養皇室的經費超過了稅收的三分之二。

古代是如何處理藩王問題的 每個朝代都有什麼不同 第4張

清朝的宗藩制度相對比較成功。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訓,不可能讓子孫都養尊處優,但是又不可能不讓子孫享受一定的權力和待遇,清朝就在這兩者之間取了一個平衡點。首先,清朝規定爵位不是天生就有的,不是說皇帝的兒子就是王爺,宗室成員只有具備一定的能力或者建立了功勳,才能封王。如果皇子不符合要求,有可能連貝勒、貝子都封不了。筆者統計了一下,康熙皇帝有序齒的皇子一共有二十四名,其中四個皇子夭折、一個皇子成爲太子,剩下的十九人中,只有三個在康熙生前獲封親王、三個獲封郡王、一個獲封貝勒、三個獲封貝子,剩下的九個皇子,康熙都沒有冊封他們爵位。其次,清朝取消了爵位世襲制,規定所有的爵位降一級襲封。所以,王爺的子孫如果不能建功立業,經過幾代後可能就淪爲普通人了。只有那些爲國家建立了巨大功勳的宗室,才能世襲爵位,清朝稱爲“鐵帽子王”。清朝的宗室成員數不勝數,但“鐵帽子王”屈指可數。最後,清朝對宗室嚴格管理,非常重視皇子皇孫的教育與培養,皇室成員只要斷奶了,就開始讀書。歷朝歷代宗室骨肉相殘、恣意妄爲,與教育失敗不無關係。宗室的素養直接關係這個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所以清朝很重視宗室教育。皇帝會根據皇子的情況,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去辦,或者可以安排一些難題,磨鍊他們的能力。因此我們就發現,清朝皇室的素質的的確確比其他朝代要好一點。清朝入關後,沒有發生宗室藩王造反謀逆的事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