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崇禎發出捐款百姓捐出畢生積蓄 爲什麼大臣卻是一毛不拔的呢

崇禎發出捐款百姓捐出畢生積蓄 爲什麼大臣卻是一毛不拔的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明末大臣爲何一毛不拔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大明覆亡。崇禎這個剛愎自用、極愛面子的皇帝,爲挽救明朝江山做了最後的努力。他放下皇帝的尊嚴,去哀求大臣和親戚們捐款,給防守北京城的士兵發軍餉,結果讓他徹底絕望。皇親國戚一毛不拔,滿朝文武都在哭窮。

國家有難,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明朝子民應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句老話說的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崇禎發出捐款號召後,有一個60多歲的老頭,來到戶部,老淚叢橫,捐出了自己畢生積攢的400兩銀子。可到文武百官、皇親國戚這裏,他們找各種理由搪塞,要不就是沒錢。

崇禎發出捐款百姓捐出畢生積蓄 爲什麼大臣卻是一毛不拔的呢

百官大多數捐款都在幾百或幾十,更多的皇戚在哭窮、耍賴、逃避,什麼絕招都用出來了。例如有的把自家鍋碗瓢盆拿到街上擺攤,有的在豪宅門上貼出“此房出售”。

由於籌不到錢,前方戰事吃緊,崇禎內心着急啊!想來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錢,也以爲大難臨頭,他身爲國丈,應該有些擔當吧。於是派太監徐高上門拜訪周奎,上門直接說明來意,皇上希望你捐10萬兩銀子,給大家帶個頭。

徐高說完之後,周奎此馬上哭得死去活來的,說:“我怎麼會有那麼多錢,還不如直接要我的命呢。”他把自己說成一個勤儉節約的官員,舉例說家裏窮得只能買發黴的米吃,只能捐1萬兩。

崇禎發出捐款百姓捐出畢生積蓄 爲什麼大臣卻是一毛不拔的呢 第2張

崇禎聽徐高回覆後,很失望,也不好強逼,但又一想,1萬兩太少了,怎麼做榜樣呢?於是把數額從10萬兩變成2萬兩。周奎眼看滑不過去了,怎麼辦?於是進宮去找女兒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義,要求父親爲權貴們作出表率。做完思想工作後,周皇后拿出5000兩銀子給父親。周奎卻昧着良心做了一件事:他捐出3000兩,另外2000兩落入自己腰包。

在這次捐款救國的運動中,總計募捐20萬兩。崇禎還讓每一個大臣,從自己故鄉舉薦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隸和浙江各舉一人。崇禎明明知道這幫人貪污受賄,有的是錢,他也屢以民族大義來曉喻他們,但權貴們就是不放血,他雖貴爲天子,卻一點轍都沒有。那麼大臣以及這些皇親國戚爲何一毛不拔?

崇禎發出捐款百姓捐出畢生積蓄 爲什麼大臣卻是一毛不拔的呢 第3張

一 有些學者認爲,這幫文武百官、皇親國戚有個普遍的心理,皇帝根本不缺錢,整個天下都是你的,幹嗎要我們出錢?那麼崇禎真的有錢嗎?

據史料記載,崇禎上任後接了一個爛攤子,自己省吃儉用,宮女不夠用了,也不敢擴招,他甚至把宮裏的金銀器皿、大殿裏的銅壺都當掉了,充作軍餉,還把宮裏儲存的人蔘等物品也變賣了。

二 君臣之間關係互不信任,都不願擔責任。皇帝哭窮,他們也哭窮。

其實,有相當數量的大臣,知道國家的財政狀況,知道這個自負的皇帝,不到走投無路,絕對不會低下頭,來找大家要錢。但他們有更深層次的考慮:這是你朱家的天下,丟掉就丟掉了,關我啥事?憑什麼要我出錢?

朝廷的虧空是個無底洞,自己的錢卻是看得見的,用個人有限的錢填無限的國家虧空,那是蠢人才乾的事兒。國家財政緊張又不是我的責任,起義軍造皇上的反又不是造我的反。

三 不肯捐錢除了摳以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崇禎皇上太不是東西,出了名的反覆無常,朝令夕改剛愎自用,愛殺大臣,今天你捐錢當了模範,明天他反貪把你當典型這種事兒他是絕對幹出來了的。

四 大臣們跟皇帝不是一條心。唯一應該跟皇帝一條心的,應該是宗室,朱家的王爺們用富可敵國來形容毫不過分。

他們的富貴是真正建立在明朝之上的,可是在王朝的末期,他們表現出了驚人的自私,起義軍攻破各省,各地的巡撫總兵們求着王爺們拿出點銀子勞軍,但是各地的王爺十有八九充當了鐵公雞的角色。可能他們還是認爲以大明之大,怎麼會被幾個草寇給推翻了。

崇禎發出捐款百姓捐出畢生積蓄 爲什麼大臣卻是一毛不拔的呢 第4張

最終,那些在崇禎面前哭窮的“鐵公雞”們,在闖王的酷刑前,紛紛交出了驚人的財富。據史料記載:經過殘酷拷掠,李自成軍共得銀7000多萬兩,後來都被運往西安。那個國丈周奎,當初哭着喊着只掏1萬兩銀子的守財奴,禁不住嚴刑拷打,被闖軍抄出了無數奇珍異寶,拉了幾十輛車,光是現銀就足足有53萬兩之多。

明朝一年正額財政收入不過五百萬,僅僅一個北京城內的官僚貴戚經過嚴刑拷打之後就交出了七千萬兩銀子,還沒有算上那些奇珍異寶,腐敗程度令人髮指。崇禎皇上哪怕有一百萬的銀子,就能湊夠關寧軍的軍餉,北京也許就不會被攻破,但是滿朝文武捐錢都是幾百幾百捐的,最後把幾十萬的家產統統給了李自成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