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詩人都是才華橫溢的 他們的生活爲何過得如此窘迫

古代詩人都是才華橫溢的 他們的生活爲何過得如此窘迫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詩人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古代詩人有着那邊的才華,詩人不應該是富貴生活嗎?他們爲何多都生活窘迫?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古詩絕對是這其中絢爛不可磨滅的色彩,爲中國文化貢獻了巨大價值,更是涌現了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這樣才華橫溢的詩人。極具創作力的他們沒有像我們想象中那樣生活富足,反而大多數生活窘迫。

並不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就能生活富足、衣食無憂。杜甫、陸游、孟郊等手握筆桿的詩人,書寫了流傳千古的詩人,但自己的一生卻幾乎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生活在物質相對匱乏、戰火紛飛的古代,這樣的結局似乎不難預料。

一、身居茅廬的杜甫

這其中衆所周知的一位生活窮困的詩人就是杜甫了。我們看過杜甫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應記得其中的“八月秋高風怒,卷我屋上三重茅”以及“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這兩句詩,從中可以看出杜甫的晚年的生活環境可謂是窮苦不堪。

處於安史之亂中的杜甫,不同於盛唐時期的詩人,棄官之後的杜甫,生活也不再能夠得到保障。身居茅廬破舊看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身心飽受煎熬的他,他的詩歌也大多帶有飽經風霜之感,也更是將他想要報效國家卻無從施展的苦悶寄託其中。

古代詩人都是才華橫溢的 他們的生活爲何過得如此窘迫

杜甫在乾元二年到廣德二年這五六年間居無定所、寄人籬下,生活十分困苦,“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等描述描述百姓生活困苦、飢餓難耐的詩句都是出自此時。

時代背景是這樣的大環境,人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詩人杜甫空有報國之心卻也仕途不順。在長安客居十年奔走獻賦,渴望得到欣賞可以大展宏圖,但最終還是仕途失意生活窮困。所以寫詩既成爲了杜甫情感上的宣泄方式,也是他從另一個層面道出自己心中的抱負。

二、人送外號孟借錢

孟郊的詩句大家肯定都讀過,比較著名的《遊子吟》中“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早已傳遍千家萬戶,可就是這樣一個能夠寫出郎朗上口詩文的才子,在死後卻無錢安葬,留下了遺孀也是沒錢,還是好友韓愈等人幫忙出錢置辦的喪禮。

酷愛閉門創作的詩人孟郊,在溧陽(在今江蘇省)做縣尉也因爲和他的志向不符而導致他本人對這份工作不是很上心,常常外出到周邊景區吟詩作賦,以至於諸多公務荒廢。

古代詩人都是才華橫溢的 他們的生活爲何過得如此窘迫 第2張

公家找了人來替代他做事,自然也是要分攤他的薪俸,孟郊本人也沒有什麼其他收入。那時的詩人都是讀書人,除了吟詩作對很少有其他技能傍身的,更別說務農掙錢了,大多都是不會的。孟郊於貞元二十年(804)辭職,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經常靠借錢度日。

孟郊的《秋懷》一詩中“秋至老更貧,破屋無門扉。一片月落牀,四壁風入衣。”更是寫出了他的懷才不遇、仕途艱辛,四十多歲才中進士的悲苦境遇。由此我們也能看出縱使才華如此,仕途不順使得詩人孟郊的生活還是十分困苦。

三、愛國詩人陸游

陸游曾在六十八歲時寫出“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將他的愛國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愛國詩人陸游一生以抵抗金軍、收復中原爲奮鬥目標,更是爲此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同詩人杜甫一樣,陸游也是生活在山河破碎的年代。陸游生於北宋滅亡之時,又生活於南宋山河動盪、百姓生靈塗炭的時期,懦弱的南宋面對金軍壓境只會一味的退讓,陸游也因奸臣秦檜的排擠導致仕途不順。

古代詩人都是才華橫溢的 他們的生活爲何過得如此窘迫 第3張

宋孝宗繼位之後,賜陸游進士之位,但因其堅持抗金屢遭當時朝廷中的主和派排斥。在這之後,陸游任職於南鄭幕府,投身過軍旅,他在幕府解散之後,又入巴蜀,前往四川任職,後陸游又奉寧宗之命主持編修書籍。

縱觀陸游一生,其都在爲自己的國家效力、官場裏浮沉。雖然仕途不順,還被罷官在家,很長時間生活窮困潦倒,但他寫下了《遊山西村》、《關山月》等名詩。詩文爲後世廣爲流傳,卻也並不會讓當時陸游的生活得到多大的改善。

難以置信的是大詩人陸游在最窮困的時候時常食不果腹,用野菜充飢。陸游晚年身體諸多病痛,卻在臨終之際寫下千古絕句《示兒》,雖然自己活着的時候無法看到山河一統,但是希望在自己死後能夠迎來收復失地的結局,並期待自己的兒子能夠在給自己上墳的時候告訴自己。

四、歸隱田園的詩人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短短一句詩文,我們就能夠看出陶淵明其實並不是一個種田能手,他種的豆苗遠不如雜草旺盛。淵明最後一次任職,是在彭澤。此後他便罷官還鄉,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去世。

古代詩人都是才華橫溢的 他們的生活爲何過得如此窘迫 第4張

爲官十數載,看透官場生活的他,在說出不爲五斗米折腰後便辭去了只任職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或許是因爲內心早已厭倦了官場生活,陶淵明選擇了沒有波雲詭譎的田園生活,但這也註定了他後半生的生活並不是非常富裕,生活還是很艱辛的。

迴歸田園的陶淵明保留着他內心的那份真性情,無論貴賤人等來拜訪他,只要他有酒,都會設宴款待。檀道濟聽聞陶淵明的才華,去看望他,帶給他粱肉勸他再度任職,陶淵明卻拒絕了他,粱肉也沒有收下。這樣一個人,他的生活狀況不能說是食不果腹,但也絕非富貴。

陶淵明在歸隱之後創作了許多記錄自己田園生活的詩文,沒有了官場上的喧譁,沉醉於山村田野間的鳥語花香,貧窮卻安逸的生活激發了陶淵明的創作靈感,自然爲詩、才華爲筆,書寫了諸多詩文金句,被後世之人收錄在《陶淵明集》之中。

總結:

傳頌千年的詩句只因它的內涵與情感經得起時間的推敲,這也是古代詩人留給我們的最爲寶貴的文化財富。也許這些詩人在當時並沒有那麼富有,但正是當時動盪的局勢、艱苦的生活、水深火熱的世道激發了杜甫、陸游等詩人的創作靈感,才能夠寫出流芳千古的詩篇。

古代詩人都是才華橫溢的 他們的生活爲何過得如此窘迫 第5張

面對窮苦生活環境的從容,不追求極盡奢靡的生活,陶淵明才能不爲五斗米折腰,迴歸田園與好友喝酒議詩文,潛心創作。身負才華而不爲權勢所迷,一生堅守自己內心所求,才使得這些高風亮節的詩人用精神上的富有代替了物質上的準求。所以富貴在於心而不拘於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