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他們比知府權力還大嗎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他們比知府權力還大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清代道臺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的道臺是個什麼官,比知府大嗎?

在清代乾隆之前,道員(俗稱道臺)還真不一定比知府(俗稱府臺)的品級高。因爲當時的道員並沒有固定的品級,而是要看擔任此職官員的原官職品階,所以,道員有可能品級比知府高,也有可能比知府低。

到了清乾隆年間,道員被正式定品級爲正四品,而知府則從正四品被調整爲了從四品。道員比知府高了半級,自然是道員的官更大了。

清代的地方行政機構,大致可以劃分爲省、府、縣三級。

另外,府與縣之間,還有一個特殊的行政區劃州。知州的品級比知府低,比知縣高。州分直隸州和屬州。直隸州可以轄縣,地位等同於府,由省直轄。而屬州則和縣一樣,被府管轄,無下轄縣。

我們常說封疆大吏,明清時期,通常指督、撫。清代的總督,通常下轄數省,極個別的只轄一省,而巡撫一般則是一省一個。有些無總督的省,巡撫就兼了一些總督的職權,而另一些有總督無巡撫的省,則由總督代理巡撫職責。

如果單從管轄範圍看,總督應該管轄着巡撫,但實際上,巡撫根本就不買總督的賬。督、撫都有上封奏的權力,之間的矛盾也是由來已久。特別是,管轄多省的總督,只能常駐一省,其他省的巡撫,根本就是視總督爲無物。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他們比知府權力還大嗎

總督、巡撫非一省必有,而每省必有的行政機構,則是布政司和按察司。前者主官爲布政使(俗稱藩臺),管民政、稅賦,以及下屬各級官吏的考覈升遷等等工作。後者的主官爲按察使(俗稱臬臺),管刑罰,負責振揚風紀,澄清吏治。

布政使和按察使,爲了更好地管理本省事務,就會派遣自己的副手,巡視轄區內的各個地方。這個被派遣的官員,後來就被稱爲“道員”。

布政使通常派自己屬下的參政、參議巡察各道,稱爲“分守道”。

按察使則會派副使、僉事巡察,稱爲“分巡道”。

由此,又有了參政道、參議道、副使道、僉事道之分。其中,參政爲從三品,參議從四品,副使正四品,僉事正五品,而當時知府爲正四品,所以,除了參政道的道員品級比知府大之外,其餘的要不跟知府品級相同,要不低於知府。

道員巡視的區域,最初也不固定,有可能一名道員巡守一到數府,甚至是全省;也有可能一府中的不同縣分屬不同的道員巡守。而且,分守道和分巡道巡察的區域也不一致。因此,道員的數量最初也不固定,而是按需派遣。

清朝時期的道臺是什麼官職 他們比知府權力還大嗎 第2張

發展到了乾隆年間,分守道、分巡道的管轄區域逐漸固定,道員的職責也從巡迴視察逐漸變爲了坐鎮一方。同時,取消了參政、參議、副使、僉事等職銜,一統爲道員,定品級爲正四品。而知府的品級,則從正四品降爲了從四品。

乾隆這麼設置的用意也非常明顯,就是要將道正式作爲省與府之間的一個層級,道員的品級也比知府高了半級。

還有一些特殊的道,比如清代初期就有的糧道、河道、驛傳道、鹽法道等,以及中後期的海關道、巡警道、勸業道之類,都不屬佈政、按察二司管轄,但也都是正四品的官階。

由乾隆朝官修的《清代通典·職官十二》記載了道員的職責,諸如“分守、分巡及糧儲、鹽法各道,或兼兵備,或兼河務,或兼水利,或兼學政,或兼茶馬、屯田,或以糧鹽兼分巡之事,皆掌佐藩臬(輔助布按兩司),核官吏,課農桑,興賢能,厲風俗,簡軍實,固封守,以昌所屬,而廉查其政治。”

另外,清代還有兩個特殊的府,順天府和奉天府,是清代的新都北京和舊都盛京所在地。這兩個府的長官不叫知府,而是叫府尹,正三品大員,比布政使的從二品低半級,與按察使同級。

道員比知府大半級,而府尹則屬於類省級主官,自然要比道員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