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皇帝的聖旨和太后的懿旨相沖了 誰的權威更大

古代皇帝的聖旨和太后的懿旨相沖了 誰的權威更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聖旨和懿旨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皇太后懿旨和皇帝聖旨,哪一個權威更大?

古代皇帝的聖旨和太后的懿旨相沖了 誰的權威更大

“聖旨”顧名思義,是皇帝以詔書的形式發佈的政令。清朝皇帝的書面命令有很多種,有詔書、上諭、聖旨。詔書的形式最爲正式和規範,一般都是在皇帝登基、大婚以及國家慶典等場合中才會使用的。

上諭是皇帝自己個人意願的體現,也是清朝最爲常見的一種。皇帝通過上諭的方式乾綱獨斷,處理國家政務,大臣基本上沒有發言權。聖旨是大臣向皇帝提出建議,然後經過同意後下發的一種書面文件,主要體現的是大臣們的意願。一般像冊封、恩賜一類的,大多采用聖旨的方式。

“懿旨”是指皇太后、皇后發出的命令。清朝有祖制後宮不得干政,因此不管是太后還是皇后所發的懿旨,都不能涉及國家的重大政務,大多都是關於後宮的一些事務。

後宮不得干政在清朝執行的比較到位,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後宮亂政和外戚勢大的情況。不過,在一些特殊時期,皇太后被迫要走向政治前臺,比如康熙繼位時,實際掌權的就是孝莊太后。這是因爲康熙年幼之故,及至康熙親政後,孝莊這才退居幕後

另一個是慈禧太后,她的性質和孝莊又完全不同。孝莊雖然掌權,但在制度上仍然實行的是四大臣輔政和皇帝聽政。而慈禧卻打破祖制,首創垂簾聽政,這就是明目張膽地侵奪了皇帝的權力。但孝莊和慈禧都是在皇帝年幼不能主政的情況下才走向政治前臺的,嚴格意義上來講,也算不上後宮干政,她們所發出的命令,必須要以皇帝聖旨爲名義,而不能以懿旨的名義發佈命令。

皇太后地位尊貴,清朝諸帝又標榜“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帝對皇太后還是十分尊敬的。至於皇后,地位就要低很多,在國家政務乃至家務中都沒有發言權。

事實上,皇太后對國家政務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在《雍正王朝》中有這麼一個橋段,康熙駕崩後,雍正下令讓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喪。胤禵回到京城後,直奔康熙靈堂拒絕向雍正稱臣。

這時,胤禵的生母烏雅氏勸說胤禵向雍正行大禮,而胤禵看了看烏雅氏,說她不過是個皇妃,按國家制度皇妃管不了大將軍王,言外之意就是後宮不得干政。隨後,雍正便馬上尊封烏雅氏爲聖母皇太后,胤禵這才跪下向烏雅氏行禮。這裏頭就透露出一個信息,後宮雖然不能幹政,但皇太后似乎有權過問國事。

皇太后是否能夠干政呢?答案是介於可與不可之間,或者說是有限干政。按照大清家法,凡用兵、錢糧、人事、司法等國家大事後宮一律不得參預,通俗地說就是外朝事務皇太后是不能插手的。但是內朝事務,皇太后還是有話語權的。

內朝的事務大多都是皇帝的家事、私事,也包括皇族宗室的內部事務。既然是皇帝的家事,那麼作爲長輩的皇太后自然有權過問,長幼有序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奉行孝道的皇帝也必須要聽從皇太后。

不過有些事情又介於國事和家事之間,比如選皇后、冊封皇子、公主一類的。以選後來說,皇帝照樣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這一古制。清朝很多皇后尤其是繼後,皇帝都是奉皇太后懿旨行事的。

比如順治帝廢除皇后,孝莊便下懿旨爲他選了第二個皇后;再如乾隆嫡後富察氏去世後,皇太后就下懿旨讓乾隆立那拉氏爲後。還有道光的情況也是這樣,幾個繼後都是皇太后選出來的。

此外,後宮事務以及宗族內部事務往往也是皇太后做主。總之皇家的家務事皇太后都有權插手,這也從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皇帝的權力,但這種約束十分有限。

懿旨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能被視爲最高權力,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權力真空期。比如嘉慶皇帝在熱河暴亡,隨行的軍機大臣們沒有找到繼位遺詔,後來皇太后發佈懿旨,以智親王旻寧繼承大統,即後來的道光皇帝。再如同治皇帝駕崩後,慈禧懿旨:“傳懿旨,以上繼文宗爲子,入承大統,爲嗣皇帝。”即後來的光緒皇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