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他曾深得曹操信任,後來卻突然叛變,差點讓曹操一無所有

他曾深得曹操信任,後來卻突然叛變,差點讓曹操一無所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演義中,陳宮有仁有義,忠於漢室,並且很有謀略。他與曹操最初在中牟相識,當時他任中牟縣令。曹操因爲行刺董卓未遂跑路,到了中牟被捕。當得知真相後,陳宮被曹操的大義所感染,不僅放了他,還棄官追隨。

他曾深得曹操信任,後來卻突然叛變,差點讓曹操一無所有

  然而,後來曹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後,一句“寧讓我負天下人,休讓天下人負我”,讓陳宮認識到他的奸雄本色,隨後果斷離開了曹操。

  他再次出現時,是在公元193年,在曹操手下當官。這時曹操正欲報父仇,準備討伐陶謙。陳宮認爲陶謙是仁義君子,立勸不要興兵。勸阻不成,陳宮就投了張邈,並和張邈一起迎呂布入主兗州。之後就一直跟隨呂布,直到白門樓兵敗身死。

  小說中的陳宮,只是最開始救了曹操一命,跟曹操的霸業關係不大。但其實並不是這樣,歷史上,陳宮並不是在中牟相識曹操,而且對於曹操的崛起,功不可沒。

  網絡配圖

  2.陳宮有捉放曹嗎?

  三國演義裏,陳宮與曹操相識的故事,被編成一出京劇名戲,叫《捉放曹》。曹操在中牟縣的被捕,歷史上確有其事。但勸放曹操的是一個功曹,不是縣令。不過這功曹,連同縣令都沒記載姓名。

  曹操在中牟被捕時,陳宮在哪呢?我們無從得知。實際上,《三國志》與《後漢書》中均沒有陳宮的傳記,只是在呂布傳後注引了一下《典略》,簡單介紹了一番。所以他的事蹟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

  《典略》裏說,他是東郡人,等天下大亂時,纔跟隨曹操。結合曹操的發展歷史,陳宮應該是在曹操當了東郡太守時,方纔跟隨的,時間在公元191年。

  3.陳宮立了大功!

  亂世之中要想發展,一是要有兵,一是要有糧。要想有兵有糧,前提就是必須有一塊足夠大的根據地。劉備前半生漂泊,事業蹉跎,就是因爲沒有一塊穩固的根據地。直到後來佔了荊州,進而打下來益州,真正有了自己的地盤,才真正算作是一方諸侯。

  公元191年時的曹操,地盤只有一個東郡,兵也不過幾千,跟其他諸侯相比,實力上不了檯面。但一個機會出現了。這一年,青州的黃巾軍入侵兗州,兗州刺史劉岱領軍作戰,不幸兵敗身亡。兗州的最高權力出現了真空。本文由本站網原創,請勿轉載!

  面對這一天賜良機,陳宮毛遂自薦,前去說服劉岱部將鮑信等,讓他們擁戴曹操爲主,鮑信同意了。於是曹操入主了兗州。有了地盤,加之鮑信等部將,他得以大破入侵的黃巾軍。三十餘萬黃巾軍隨之投降曹操,他將其中精壯的收編爲青州兵。

  網絡配圖

  佔據兗州,獲得青州兵,是曹操事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自此他一躍成爲天下有名的軍閥。曹操的成功,陳宮可以說立了汗馬功勞。所以,曹操把陳宮視爲自己的心腹,任命他爲東郡太守,這是曹操之前的職位。

  征討陶謙時,他坐鎮東郡。與之相比,荀彧、程昱只是看守鄄城等。此時的陳宮,地位在荀彧、程昱之上,是曹操最親信的人之一。然而,情況很快發生了變化。

  4.陳宮叛變了!

  公元194年,曹操二次征討陶謙,勢如破竹,陶謙的軍隊根本無法阻擋。正準備一舉攻克徐州時,卻突然傳來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陳宮反了!他聯合張邈張超兄弟,叛迎了呂布,兗州內各個郡縣紛紛響應。還掌握在曹操手裏的只有荀彧、程昱等駐守的區區三個縣。也就是說,徐州還未攻克,老家卻被人抄了。

  對於曹操而言,形勢非常危急,幾年的努力,很有可能一朝灰飛煙滅。袁紹聽聞陳宮反叛後,很不看好曹操,派人捎來消息,勸他把妻小送到冀州,投奔自己。後來陳宮之所以不肯投降,大概也是覺得當初的背叛,對曹操傷害太大,曹操恐怕很難真正原諒他。

  曹操此時也有些動搖,幸好程昱力勸,方纔打消了投奔袁紹的念頭。最後重整旗鼓,經過幾番爭鬥,終於打敗了呂布,奪回了兗州。

  5.爲什麼叛變?

  陳宮爲什麼叛變?演義裏說,他認爲曹操心術不正,爲漢賊,所以離開了曹操。這是小說家的演繹。《典略》裏給了一個解釋,說他是“自疑”,也就是瞎想,自己想多了,進而就叛變了。本文由本站網原創,請勿轉載!

  可是我們之前說過,曹操征討陶謙時,對他是委以重任的。如果曹操對他有疑心的話,應該會把他待在身邊,防止他在後方搗亂。最起碼也不會讓他擔任東郡太守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所以這時候,兩人的關係應該仍然很緊密的,那麼陳宮有什麼理由“自疑”呢?

  因爲發生了一件事。二次征討陶謙之前,曹操殺了一個人--邊讓,而且連同他的妻兒全族在內,三百多人全部被殺。這對陳宮觸動很大。邊讓是誰?他是兗州非常有聲望的名士,從小就有聰慧無比,漢末鼎鼎有名的大名士蔡邕就親自舉薦過他。邊讓後來擔任過九江太守,曹操入主兗州時,他正辭官在家。

  網絡配圖

  曹操殺邊讓,表面上看是個人恩怨,因爲邊讓常常譏笑他。但其實暗含着曹操與當地士族之間的衝突。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曹操可以說是宦官出身。在東漢那樣一個注重身份的時代,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污點。加上東漢末年,宦官與士大夫之間積怨很深,曾經有過黨錮之爭。所以宦官出身的曹操,被很多士族所看不起,進而不願與之合作。

  比如曹操徵辟司馬懿時,後者就因爲他的出身一再裝病推脫。後來在曹操的強迫下,不得不來,這已經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爲丞相時候的事了。

  曹操殺死邊讓,更是進一步激化了他同當地世家之間的矛盾。官渡之戰前,陳琳在討伐曹操的繳文裏,就把這件事作爲曹操的一大罪狀,並說“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裏也說,曹操殺邊讓,使得兗州的士大夫惶恐不安。

  網絡配圖

  6.原來是身份問題!

  陳宮是兗州當地的士族出身。一方面,當時的鄉土觀念濃厚,很重視同鄉情誼,彼此間是利益共同體。另一方面他們都是儒家出身,有共同的精神紐帶。而曹操出身宦官,是外來人,從小也不太讀書,行事更偏向於法家。

  所以,外來的曹操與本地的士族之間的矛盾,一早就在他與陳宮之間潛伏着,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加深,邊讓的被殺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催化劑。

  除了利益矛盾外,陳宮的個人性格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典略》裏說他,“性剛直壯烈”,這樣的性格平常不免也會得罪曹操,曹操殺邊讓,可能讓陳宮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另外,曹操進軍徐州時,行事很是殘暴,很多無辜的百姓慘遭殺害,“泗水爲之斷流”,這情形大約也讓陳宮對曹操越發不滿。

  利益的衝突,加上性格的原因,兩人的矛盾無形中逐漸累積。直到最後,陳宮走上了叛曹迎呂之路,時間是在公元194年。五年後,他和呂布一道身死白門樓。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