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曹操刺殺董卓的結果,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會失敗。

曹操刺殺董卓的結果,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會失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裏我們說的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劇情,不涉及真實的歷史事件。因爲歷史上真正刺殺董卓的人名叫伍孚,並非曹操,這裏就不過多敘述了。

曹操刺殺董卓的結果,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會失敗。

按照演義中所述,當時董卓躺在牀上,曹操如果揮刀亂砍的話,是完全有可能將其砍死的,即便董卓從鏡子裏發現了,也是來不及反攻的,可曹操爲什麼不和他拼命呢?這裏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人,那就是王允。

這三人中董卓是丞相,勢力最大;王允是司徒,一個高級官員而已;曹操是校尉,一個低級軍官。曹操和王允密謀暗殺董卓,只要成功,那他們就有希望成爲下一輪利益分配的最大受益者。

現在他們結盟了,這是正確的,也是必須的。按理說,結盟之後的王允,理應盡全力和董卓相搏,這纔是合理的,這樣才能更加團結曹操,加大對董卓的攻擊力度。

曹操刺殺董卓的結果,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會失敗。 第2張

方法有兩種:一是明爭,就是以合法的手段,在朝堂上削弱董卓的勢力;二是暗鬥,就是以非法的手段,直接將董卓暗殺掉了事。可是由於王允的司徒身份只是個虛職,而且朝堂上大多數要職都是董卓的人,所以王允根本不具備明爭的條件。至於暗鬥,王允同樣不具備和董卓單獨相處的條件。

這也就是說,王允和董卓之間,根本就不存在相搏了。換句話來說,作爲一個聯盟,王允並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

現在,他又把本該自己履行的義務,全部交給了自己的盟友曹操。事敗,則曹操虧損,事成,則王允獲利。試想下,這樣的合作還能繼續得下去嗎?

這裏並不是說王允沒有合作的誠意,只是他不具備合作的這個條件罷了。所以說,這次聯盟暗殺董卓的計劃,其實從一開始就是行不通的。

曹操刺殺董卓的結果,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會失敗。 第3張

作爲合作者的曹操來說,有一環節非常重要,那便是“鼓吹”。

比如,此前密謀殺宦官時,袁紹就向大將軍何進信誓旦旦地鼓吹:“願斬關入內,誅盡閹黨。”說得何進大喜。至於後來是否真的會將他們斬盡殺絕,當時誰也不知道,但這話是一定要說的。因爲這樣一來的話,會取得合作者的信任,堅定合作者的信心,更何況鼓吹又不需要什麼成本。

曹操同樣如此,他信誓旦旦地對王允說:殺一個董卓很容易,你把寶刀借給我,我這就去把他的頭割下來掛在城門樓上,以謝天下,雖死不恨!

反正鼓吹也不需要成本的,怎麼好聽就怎麼說唄。可是到了真這麼做的時候,就是極爲劣勢的選擇了。作爲第三方的曹操來說,其實最佳的策略應該是從旁協助王允,見機行事,如果單獨刺殺董卓的話,那完全就是在找死。

曹操刺殺董卓的結果,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會失敗。 第4張

爲何這麼說?我們接着來看。

當時董卓躺在牀上,曹操揮刀上去亂砍,只有砍死或沒砍死兩種結果。若沒砍死,則曹操必死無疑,若砍死了,則後面還有變數,那就是呂布。好,就算曹操運氣好,連呂布也一併砍死了,可後面還有衆多的家丁。再算曹操運氣好,武藝高,連衆多家丁也全部砍死,逃出了相府,可後面依舊還有變數,那就是王允。

曹操逃出相府後,同樣有兩種結果:原先的合作者王允,以刺殺大臣的罪名殺死曹操,或者王允承認曹操的功勞,給他加官進爵。然而在這兩個結果中,殺死曹操是王允的最佳策略,這種可能性最大,所以說,曹操死定了。

如果說曹操真是腦子進水的死士,那他還有可能會選擇與董卓同歸於盡,可問題是,曹操他不是,他腦子正常的很,根本就不會做無謂的犧牲。

曹操刺殺董卓的結果,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會失敗。 第5張

所以說,在這場局中,王允不具備合作的條件,而對於曹操來說,又百害而無一利。於是乎,之前信誓旦旦的約定,勢必就會變成一個虛假的聯盟,註定是無法實施的。

既然無法實施,那就得另作打算。最後,曹操選擇了放棄,逃離了京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