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思美人”都知道的知識點,端午其實和屈原大爺沒關係

“思美人”都知道的知識點,端午其實和屈原大爺沒關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芒果臺的《思美人》很多人可能看過,或至少聽過。這部劇的一大特色,是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屈原形象:洋溢着青春之光的年輕版屈原。

同時,它開篇就給我們普及了一個常識:端午節與屈原並無關係,這在民俗學者那裏已經是個共識。

“思美人”都知道的知識點,端午其實和屈原大爺沒關係
▍端午習俗的出現早於屈原的誕生。網絡配圖

爲什麼說紀念屈原並非端午節的來源呢?理由有兩點:

其一,端午節源於屈原的說法遠遲於節日本身。我們知道,司馬遷是屈原的死忠粉,他爲屈原寫的傳記幾乎是研究屈原的唯一資料。但在這篇傳記中,一則沒有提到屈原死亡的具體時間,二則也沒有提到屈原與端午有任何聯繫。

最早提到端午源於屈原的文獻是在東漢時期。東漢學者應劭在自己的民俗學著作《風俗通義》中這樣寫道:“五月五日,以五色絲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溫。亦因屈原。”

距離端午節的起源,已經非常晚了。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其二,端午節的很多習俗與屈原沒有關係。一提到端午,很多人就想到吃糉子和賽龍舟,這兩件事也都被編入到紀念屈原的相關故事中了。然而,端午節的習俗其實非常的龐雜。

除了糉子、龍舟外,有飲雄黃酒、 菖蒲酒、艾酒,插艾葉,掛雄黃袋,焚避瘟丹,制艾人、艾虎、蒲人蒲葫蘆爲飾品,有的地方制蒲劍、桃枝於牀邊,還有掛虎飾、給孩子穿老虎兜肚、掛張天師像等習俗。

還有門前系朱索、貼五毒符、穿五毒衣、系五色絲、戴五色花紙、釘赤口、曬藥等習俗。此外,古人還在端午日煉劍、 煉鏡,採藥、製藥, 還在端午節舉辦 鬥百草、鬥力、廝打、拔河、決射等活動。

很明顯,這衆多的習俗都和屈原關係不大。

“思美人”都知道的知識點,端午其實和屈原大爺沒關係 第2張

  ▍《後漢書·禮儀志》記載:“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茂。”網絡配圖

如果端午與屈原無關,那麼它源於何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得從節日本身來考察。

首先說節日的時間—五月。在古代,五月被認爲是個兇殘的月份,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裏就這樣記載: “五月俗稱惡月”。因此,五月有很多忌諱。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記載了很多這樣的忌諱。比如做官忌諱五月赴任,以爲 “五月到官, 至免不遷”。五月蓋房也犯禁忌, 因爲 “五月蓋屋, 令人頭禿”。同時,漢人五月還忌諱曝牀薦席, 因爲很可能給自己家的孩子招來災難

最有名的便是五月初五生子不詳,這種說法早在戰國時期便已經流行。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是五月初五的生日,剛一出生,父親田嬰就讓妻子把他丟掉。孟嘗君的母親不忍心這樣做,便把他偷偷養大。

直到孟嘗君長大成人後,他母親才讓他與父親相認。然而,見面後田嬰的第一反應卻是極度憤怒,並斥責妻子:我不是讓你把他扔掉嗎?你竟敢把他偷偷養大了,你爲何要這麼做呢?孟嘗君反問道:您爲什麼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呢?田嬰給出了標準答案:五月出生的孩子,等長到與門戶一樣高時,有害父母。

古人爲什麼會認爲五月不詳呢?這與發生在五月的夏至有關。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夏至是一年中日光照射最長的一天,而這一天以後,日照的時間會逐漸變短。按照陰陽觀念來說,夏至這天是陽氣最盛的時間,同時又是一陰初生的時刻,是天地間陰陽變化最激烈的一天。正如《禮記·樂令》裏所說, “是月也, 日長至, 陰陽爭, 死生分。”

陰氣的滋生,帶來的是惡氣的瀰漫,毒物、疾病、兇邪紛紛登場。《後漢書·禮 儀志》記載:“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茂。”

因此,夏至時要通過種種行爲來驅除惡氣邪祟,保全自身。比如掛艾葉,手臂纏五彩絲,門口貼桃印等等。而這些後來都成了端午習俗。

說到這裏,我們可以回答之前的問題了:端午源於何處?答案是,它來源於古代的夏至節。

“思美人”都知道的知識點,端午其實和屈原大爺沒關係 第3張
▍傳統端午習俗。網絡配圖

不過,屈原與這一切是怎麼扯上聯繫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說兩個人:伍子胥、曹娥。爲什麼說他們?因爲他倆都是端午節的不同起源說。

先說伍子胥。伍子胥被吳越地區的人們稱爲 “ 濤神 ”、“ 潮神 ”,這是水神的一種。當初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以後,並沒有入土爲安,而是被以葦裹屍、投入江中。

相傳自此以後,錢塘江常常涌起怒濤陣陣,人們也時常看見他朱旗白馬乘潮而出 。因此吳地人們便建立廟宇祭伍子胥 ,奉他爲神,祭祀的時間便是在五月初五。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再說曹娥。曹娥是個東漢有名的孝女,她的父親在祭祀伍神伍子胥時,不幸淹死在水中。僅有十四歲的曹娥,在苦尋父親屍骨不到後,毅然跳入江中。五日後,曹娥的屍體抱着其父親的屍體一同浮出水面。

這個故事傳到上虞縣令度尚耳中,爲了表彰孝烈,他下令遷葬曹娥的遺骸,並讓自己的弟子邯鄲淳爲之立碑。自此以後,當地人民逐漸將曹娥視爲江水神,並形成了在端午紀念她的風俗。

對比端午起源的紀念伍子胥說與紀念曹娥說,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特徵:他們都與水神祭祀有關。

“思美人”都知道的知識點,端午其實和屈原大爺沒關係 第4張

 ▍伍子胥,屈原的前任五月祭祀對象。網絡配圖

屈原同樣如此。據東晉王嘉《拾遺記》記載,對於屈原, “ 楚人思慕 ,謂之水仙 ,其神遊於天河,神靈時降湘浦 ,楚人爲之立祠 ,漢末猶在。”

清代胡盍朋有出雜劇《汨羅沙還魂記》,將屈原這一 “水仙” 形象描繪地惟妙惟肖,最後一出《巡江》更是讓伍子胥和屈原同臺飆戲。

裏面有這樣的臺詞:俺這江鄉 ,有二位水仙 ,一是句吳大夫伍子胥 ,一是楚大夫屈原甫。江防總制,水部分司。今乃端陽佳節,二仙並駕巡江,命小神前驅清道。

所以,屈原爲什麼會在端午被祭祀?起因應該是南方地區先秦以來,五月便是祭祀水神的時刻。當屈原自殺後,因爲他的偉大情操和巨大名聲,便被人們尊爲當地的水神,從而取代了舊有的水神。於是,人們開始在五月祭祀人格化的水神屈原。

說到現在,可以做一個總結了:端午節其實是一個複雜的混合物,它來源較多,不過最重要的有兩處:北方的夏至節與南方的水神祭祀,兩者都發生在五月。隨着魏晉南北朝以來南北的融合以及歲時體系的成熟,兩者合二爲一,便是後來新的端午節。

在這一過程中,屈原祭祀起初只是地方性活動,在不同地域祭祀不同的神祇,但隨着國家對屈原的大力推廣,他成功擠掉了其他的競爭者,最終形成一枝獨秀的局面。於是在端午節,世人只知有屈原,而不知其他。本文爲本站原創,未經本站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