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同樣都是狀元 爲何兩者之間卻有天壤之別呢

古代同樣都是狀元 爲何兩者之間卻有天壤之別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普通人要想走入上流社會,成爲國家的官吏,他們一般都會通過科舉考試來取得功名。但不是所有人都特別擅長詩詞歌賦,所以朝廷又開設了武舉考試。科舉考試的第一名被稱爲“狀元”,武舉考試的第一名也是狀元。但這兩個狀元之間卻有着天壤之別。

古代同樣都是狀元 爲何兩者之間卻有天壤之別呢

中國的科舉考試是從隋朝開始的,到唐朝時發揚光大。直到光緒卅一年(1905年)才正式宣告結束,期間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在這一千三百多年間,文狀元一共出現了592位。而武舉則是在武則天稱帝后十二年(公元702年)設立,到1901年時廢除。這一千兩百年間出現的武狀元只有293名。單單從人數對比上就知道武狀元在朝廷中有多不受人待見了,而且武狀元的出身比文狀元要低一等。

通常文科狀元在當官時會先讓他去基層鍛鍊,或者安排到翰林院任職。雖然這個官品階不高,但是整天跟着國家重臣參與朝政,他們升遷速度會很快。在明清之際,翰林院基本上是朝廷培養高層政治人才的地方。反觀武狀元,大多數都是到邊遠地方的軍隊去當個小軍官。除非有大的機遇,可以殺敵立功,否則一生就只能當個中下層官僚。而且文狀元中知名的人物也很多,比如像民族英雄文天祥,清末實業家張謇等。但歷史上有名的武狀元估計就只有郭子儀一人了。

古代同樣都是狀元 爲何兩者之間卻有天壤之別呢 第2張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第一點應該就是中國歷代統治者重文輕武的思想。皇帝難道都看不起武人麼?錯了,他們就是因爲太看的起武人了,才選擇抑制武人的發展。基本上各朝的開國皇帝都是馬上得的天下,他們太瞭解武人的可怕。所以他們一上位就立刻分化武將的權力,讓百姓棄武從文,那樣方便他的統治。

古代同樣都是狀元 爲何兩者之間卻有天壤之別呢 第3張

第二點應該和武舉考生的生源有關。在古代但凡能學的起武藝的,大部分是富家子弟。一般小老百姓,哪有閒錢請師傅和買兵器。我們知道,武舉不同於科舉,沒人指點你,是很難走上正軌的。考試的生源少了,錄取率也低,在朝爲官的武生同僚肯定少。所以武狀元很難有大的發展。

第三點應該和朝廷的時局有關。國家既然有精力開武舉,那必然是天下太平的年代。太平年間皇帝要的是經世治國的文人,對於武將需求不大,所以武狀元地位也不會太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