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春申君黃歇的兒子是誰?春申君後人結局如何

春申君黃歇的兒子是誰?春申君後人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歇,是黃姓戰國中興時的代表,《史記》特爲這位黃姓宗族史的傑出人物立傳,但是,關於他的生平事蹟歧義甚衆。

黃國滅亡後,有一部分黃國遺民仍然留在潢川故地,堅守已經殘破不堪的丘壟家園。他們由原黃國王族淪爲楚國臣民後,並沒有完全絕望。相反,經過300年痛苦的裂變後,他們獲得一種新生,開始以普通平民族姓的身份去征服生活,通過征戰、仕途、經商、講學等方式,重振黃姓宗族的聲威。戰國晚期,在異軍崛起的黃姓家族中,黃歇家族即是這種奮發進取的新黃姓宗族之代表。

鄧明世在《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說:"楚滅黃,其族仕楚,舂申君黃歇即其後。"元代黃姓著名文人黃晉在《族譜圖序》中也說:"黃國爲楚所滅,子孫仕楚者有黃歇。"各家黃姓族譜,也無不說黃歇是古黃國的後代,但關於黃歇的家世、生平、後裔情況,則各種傳說不大相同。

關於黃歇的家世,有多種傳說,按中湘四修譜,黃歇是春秋時期黃國國君黃企生的第7代孫,其傳遞世系爲黃企生傳長子義方,義方傳第三子綺,綺傳長子宏濟,宏濟傳獨子黃敬元,黃敬元生二子,次子即黃歇。但自黃企生至黃歇,其間相差四百餘年,而族譜只有6代,這是極不可能的。其他各譜所記黃歇家世和祖先世系,雖各不相同,但也有類似的錯誤。因此,我們只相信黃歇是古光州黃國遺民的後代,至於他的祖先世系,文獻不足徵,我們今天已不得而知。

春申君黃歇的兒子是誰?春申君後人結局如何

黃歇的籍貫,各種族譜也傳說不同。中湘四修譜說他居黔中(今湖南常德市),禾坪譜、潮州譜等說他祖籍湖廣武昌江夏縣黃鶴鄉仁義村,出生在新羅(朝鮮),後返回楚國,仍居江夏;《湖南黃氏世譜》則認爲春申君仍居故黃國地,並說:"蓋黃人楚後,其宗族未嘗他徙也。"我們認爲此話雖不全面準確,但說黃歇是光州黃故國人是對的。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只說黃歇是楚國人,未指明楚國何地。史稱黃歇徙封江東,而故宅乃在黃,《廣輿記》記載:"黃歇宅即光州治",清代於此設立春申鎮。由此可見黃歇是那支留居故地的黃國遺民後代。

偉大史學家司馬遷著《史記》時,特爲黃姓宗族史上的這位傑出人物單獨立傳。但黃歇生平事蹟之散見於族譜者,有許多爲正史所無。如福建禾坪、鸛藪譜均記載說黃歇生性豪獷多智,年輕時從新羅遊學歸江夏祖居地,常遊說諸侯各國。譜稱黃歇最切在晉國做官,但仁途發展,不合意如願,因轉而仕楚。在這裏,黃歇的才能得到發揮。最後掛印封侯,稱雄諸侯,成爲戰國四君子之-。他官至楚相,封春申君,封地原在黃國故地淮北12縣。後來黃歇改封於江東吳國故墟,即今江蘇常州、蘇州至上海一帶。於是,黃歇家族也自河南潢川一帶東遷至樂吳一帶。大概黃歇當時封地很大,他在這些地方分別設立都邑,派族人管理。如在今江蘇江陰縣有君山,也叫黃山,傳說即因春申君居此而得名,又有水叫申浦,有地名黃田、申港,也都因此得名。傳說春申君又有別邑在今黃浦江邊,黃浦江即因黃歇而得名,因而又名申江。甚至上海簡稱爲申,舊上海首家大報叫《申報》,也都緣於春申君之名。

春申君後來被刺身亡,而且還被斬首示衆。關於他的葬地,《史記》本傳不載,見於地方文獻和族譜的傳說剛則有好幾種。一說黃歇死後被葬在他的封邑即故吳墟,據《江陰縣誌》記載,舂申君墓在江蘇省江陰縣北門外,至今這裏仍有墓廬,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說黃歇死後,歸葬於江夏縣黃鶴鄉仁義村,墓向爲乾山巽向,夫人李氏墓在其右,爲戊山辰向。此說見於禾坪譜、鸛藪譜、潮州譜、三臺譜、嶽池譜、武隆譜,威信譜等多種族譜。諸譜並記載說黃歇與夫人墓前至今有石人、石馬、石獅、石象等石刻存在,並有一石,上刻黃歇遺詩一首,極言當時富貴榮顯。

湖南的一些族譜又說黃歇葬在古黔中郡開元寺即今湖南常德一帶。我想當年春申君被斬示衆,族人不死即逃,是不可能公開舉行大葬禮的。而各地傳說的春申君墓,應是黃歇各支後人爲了紀念他們的這位顯祖而各自設立的義冢。春申君封吳,爲治理蘇州作小了巨大貢獻,蘇州人民爲了紀念他的功德,在蘇州城內建有春申君廟。此廟有大殿、戲臺等建築,至今仍在蘇州城王洗馬巷,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歇的子孫後裔,各種記載很不一致。有說春申君只生一子。金溪《雙井黃氏譜》記載,黃歇生二子,長子永,次子俊,說黃永一支居故吳墟封地,在此建有"黃堂"。而大多數族譜則說黃歇取妻李氏、姬氏二位夫人,共生十三個兒子:尚、嘗、暉、韶、往、擎、向平、曦、榮、安、述、究,家族人丁非常興旺發達。黃歇做楚相數十年,肯定是姬妾衆多,因而子孫也應很多。《史記·春申君列傳》說舂申君死後,李園"於是遂使吏盡滅春申之家",似乎春申君的子孫被殺盡了,其實不然。因爲黃歇的子孫衆多,又散處各地,他們在政變後,確實有大部分被滿門抄斬滅族,但也有許多幸存者,他們或逃於外,或隱姓埋名,頑強地生存延續下來。據記載,春申君的子孫,至少有五支倖存並傳衍下來:一支爲東吳派,如金溪雙井譜所記的黃永與吉安雙井譜所記的黃歇之子黃堂,應是一人。前譜說黃的故吳墟,建黃堂,後譜則乾脆將其人取名黃堂,說是曾官至會稽太守,黃姓"四晶黃堂"的典故即出於此。這是一支。另有一支避亂隱居江夏縣黃鶴鄉,傳說是黃歇長子黃尚的這一支,也有的說是幼子黃婉(即黃究)一支,並說這一支即形成後來的江夏黃氏。還有一支即遷居黔中府的那一支,中湘四修譜因此說黃歇"居黔中,子孫繁衍。"另一支傳說遷往中原陽夏,金溪雙井譜說:黃歇次子黃俊,遷居陽夏。而在《元和姓纂》卷3中有這樣一條極重要的記載:(氏),《風俗通》雲楚相黃歇號春申君,子孫氏焉。"可見春申君的子孫中,確實有一支爲避禍隱姓埋名,改姓春氏,成爲黃姓的一支重要分支姓氏。此外,楚王熊捍一支,實爲春申君的私生子。

春申君黃歇被刺後,黃國的這支最興盛的的後裔,或遭殺戮,或逃難異國,或改姓隱居,宗族又一度中衰。《湖南黃氏世譜》稱:"考烈王卒,諸黃避李園之禍,始別著籍",從此,黃氏宗族又各奔東西,分散到四方另立基業,謀求新的發展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