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內衣的演變:中國古代內衣變遷史

古代內衣的演變:中國古代內衣變遷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禮記·檀弓下》裏寫了這麼個故事:“季康子之母死,陳褻衣。敬姜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爲陳於斯 ’命徹之。”從這段記載可看出,婦女在去世之後,要備褻衣入殮,不過這種女人的內衣通常是不能見人的,所以不能在大庭廣衆面前顯露。

中國古代的內衣,最早稱作“褻衣”。“褻”意爲“輕簿、不莊重”,在傳統禮教和封閉人體的着裝觀念制約下,我們只能窺其一角。古代內衣是以一種朦朦朧朧、時隱時顯、含羞內斂來抒發對美、情以及身體表現的企望,表現着優雅與浪漫。

下面以時間爲序,將其一一展現給大家。

早在先秦時期,由於中國農耕業的開發,大面積紡織纖維的種植使得服裝形制發展很快。其中悠久的養蠶織綢歷史,更爲多層次,爲複雜結構衣裝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至少在五千年前,中國女裝就有了“上衣下裳”的結構和內外層次的變化。

西周:褻衣

“褻”意爲“輕薄、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消極心態。女子貼身穿的上衣,也就是肚兜中的上兜,它以不能輕易示人的實用性質而得名,造型如同今日的汗衫。

古代內衣的演變:中國古代內衣變遷史

秦漢時期:抱腹

漢代內衣的款式,有多種形制,人們對衣飾的追求已經開始趨向精美。這時女性的內衣比較常用。

稍微複雜一些的,只是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用時緊抱其腹,故名“抱腹”。

自魏晉南北朝以儒學獨尊爲內核的文化模式出現裂隙後,中國古代內衣文化開始了不爲禮俗所拘的浪漫歲月。隋唐時期,憑藉內衣的形制、賦色來袒露身體,更顯唐代內衣服飾文化的開放氣度及人文精神中精彩絕豔的異光。

古代內衣的演變:中國古代內衣變遷史 第2張

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爲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

古代內衣的演變:中國古代內衣變遷史 第3張

唐代訶子

唐代:訶子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爲“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爲相似。爲配合這樣的穿着習慣,內衣需爲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爲:“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的“理學”制約,並沒有使內衣文化黯然失色,而是以“窄、瘦、長、奇”別具中原特色,爲日後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

古代內衣的演變:中國古代內衣變遷史 第4張

宋代:抹胸

“抹胸”穿着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鈕釦或帶子繫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繡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古代內衣的演變:中國古代內衣變遷史 第5張

元代:合歡襟

“合歡襟” 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爲四方連續。

明朝內衣文化中“非繡衣大紅不服”的“主腰”式內衣,更體現了當時社會風尚中“導奢導淫”的生活消費理念

古代內衣的演變:中國古代內衣變遷史 第6張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繫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古代內衣的演變:中國古代內衣變遷史 第7張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侷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鍊,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繡。紅色爲“肚兜”常見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