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朝歷代都未能避免先分封后削藩的循環,唯獨宋朝卻避免了?

歷朝歷代都未能避免先分封后削藩的循環,唯獨宋朝卻避免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朝歷代都未能避免先分封后削藩的循環,唯獨宋朝卻避免了?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從歷史、各種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皇室子弟領兵,從來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幾乎都是兄弟間互相殘殺,手足相殘。不過,歷朝歷代都未能避免先分封后削藩的循環,唯獨宋朝卻避免了!

歷朝歷代都未能避免先分封后削藩的循環,唯獨宋朝卻避免了?

漢朝初期的時候,還有一些項羽分封的異姓諸侯王存在,劉邦爲了摻沙子,在這些諸侯王周圍分封了一些自己的兄弟子侄爲諸侯王,進行控制。還有一些朝廷當時無法直接有效控制的地區,也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爲諸侯王。

劉邦的本意當然是認爲,在這種比較混亂的時候,自己的兄弟子侄有血緣關係,是最值得信任的,要比那些還沒有血緣關係的諸侯王更可靠,有利於朝廷控制這些地區。換句話說,就是中央集權管不到的地方,用血緣關係來提高忠誠度,增強控制力。

第一代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但是經過兩三代人,問題就開始出來了。分封的第一代宗室子弟除了血緣上比較近,還曾經有過一起生活的經歷,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相互之間也比較瞭解和信任,所以還不太容易出現叛亂。

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情況就變了。首先是血緣上就遠了,以前一奶同胞的兄弟,現在只是堂兄弟了。其次是各自都是在各自的封地長大的,沒有一起生活朝夕相處形成的感情基礎,相互之間也不信任,對繼位的皇帝和諸侯王來說,那些遙遠的堂兄弟還不如自己身邊的大臣可靠。

更重要的是第三點,經過之前的積累,朝廷已經有能力對這些地方直接進行控制,不需要通過諸侯王來控制了。而諸侯王經過之前第一代人的積累,在自己的封地上也形成了固定的既得利益,誰都不願意輕而易舉的放棄,這就是直接的利益衝突了。

所以,漢高祖時期,這些宗室諸侯王對朝廷來說,是需要依賴的力量。到了漢文帝時期,一開始漢文帝入朝繼位時還很怕功臣集團,就是因爲有宗室諸侯在外面夾輔王室,他才能安心的在長安當皇帝。這時候的總是諸侯也還是在發揮正面作用。

但等到漢文帝逐步把功臣集團打壓下去之後,已經完全控制了長安的局面,要考慮的就不是自己的安全問題了,而是能否把諸侯王控制的地盤也納入朝廷的直接控制範圍。但這時候朝廷的實力還達不到,所以劉濞頡抗朝廷,漢文帝也還是忍讓。

到了漢景帝的時候,朝廷已經不存在能夠威脅到皇權的力量,就開始考慮逐步加強對地方上的控制的問題。晁錯被殺之前之所以受到漢景帝的很大信任,就是因爲他一直在爲景帝削藩出主意,這是景帝最想做的事。從這個角度說,七國之亂也可以說是景帝削藩逼出來的。

七國之亂之所以能夠發生,就是因爲這些宗室諸侯王在地方上是完全自主的,朝廷除了進行一些政治上的監視和控制之外,各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完全是自己說了算,政治、經濟都是自己控制的,並且有自己的軍隊,戰時還可以徵發自己國內的老百姓充軍。

西晉是第二個讓總是諸侯王領兵的失敗例子。

在曹操時期,獨擋方面的將領基本上都是他的宗族子弟,比如夏侯淵、曹仁,到曹丕時期主要也還是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操臨死前甚至有意讓他的兒子曹彰鎮守關中。曹操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爲這時候對其他人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所以對自己的宗族子弟更加信任,讓他們獨立領兵鎮守一方。

曹操時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世家大族已經完全不把自己和國家利益捆綁在一起了,而是有自己獨立的利益訴求,經常把家族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所以,曹操任用宗族子弟是爲了加強中央集權。而到了曹丕去世之後,對自己的兄弟子侄嚴密控制,司馬懿逐步崛起,最後果然是司馬懿篡奪了曹魏的皇權。

在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懿吸取曹魏防範宗室過嚴導致皇權旁落的教訓,就開始用他的兄弟子侄掌握兵權,他的幾個兒子也都鎮守地方,握有兵權。除了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先後掌權之外,他的其他幾個兒子也都分別掌握兵權,比如琅琊王司馬伷,他的侄兒司馬望,在西晉建國之前,就已經在地方上掌握兵權了。

司馬炎篡位之後,分封宗室,而且很多宗室都帶有將軍軍號,徵鎮安平都有,不一而足。這是爲了防範當時的世家大族像司馬懿一樣篡奪皇權,夾輔王室,但結果是在中央出了問題,朝廷的權力鬥爭最後發展到徵召外地的宗王率兵進京解決,從而演變成了八王之亂,一直到西晉在永嘉之亂中走向滅亡。

南朝時期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爲了防止世家大族威脅皇權,各朝都分封宗室爲諸侯王,領兵鎮守地方,作爲朝廷的聲援。但在皇權繼承交替之際,就容易出現宗王直接率兵進攻都城,取代皇帝的情況。當然,在南朝也出現了一些朝廷混亂的時候,宗王率兵平叛,延續國祚的情況,比如侯景之亂後,梁武帝蕭衍死去,梁元帝就率兵平定了叛亂,繼位爲梁元帝。

唐朝初期也大量存在類似的情況,一些宗室王侯在地方上擁有兵權,但結果同樣是出現了骨肉相殘的情況,唐太宗時期,就出現了自己的親兒子率兵叛亂的事情。但在武則天篡奪皇權的時候,一些宗室諸侯王也能起兵反抗。一直到安史之亂後,唐玄宗還曾試圖讓他的兄弟子侄率兵鎮守地方,平定叛亂,但很快都被肅宗壓下去了。

五代時期的情況更加糟糕,因爲五代時期政治混亂,傳統的倫理綱常已經難以維持正常的君臣關係,所以出現了大量的義子,但最後卻出現了親兒子繼位後,被幹兒子起兵奪權的情況。比如後唐莊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親兒子,但最後起兵反對他的是李克用的乾兒子李嗣源,也就是後唐明宗。

宋朝建立之初,人心還沒穩定下來,趙匡胤對自己的親弟弟也是委以重任的,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他死後,被親弟弟奪取了帝位,他的兩個兒子反倒沒什麼好結果。宋太宗登基後,纔開始改變之前厚待宗室的政策,對宗室進行嚴格的控制和防範,宗室不僅不能掌兵,而且不能擔任實際職務,也沒有封地,即便是以宗王的名義之藩,實際上也是流放,並沒有什麼實權。

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也大量分封自己的子弟爲諸侯王,鎮守地方,並以護衛的名義給以一定數量的兵權,並且沿邊的秦王、晉王、燕王和寧王都有帶兵出征的經驗。結果又把之前各朝代的歷史又重演了一遍。建文帝繼位以後,試圖削藩,卻被燕王朱棣打敗。而朱棣當皇帝后,逐步廢除了宗王的兵權,把在各地的宗王變成了圈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