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恆還是代文時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爲什麼能避免匈奴的大規模侵擾?

劉恆還是代文時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爲什麼能避免匈奴的大規模侵擾?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代王劉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漢十一年春正月(公元前196年),劉恆被漢高祖劉邦封爲代王,這一年,他7歲。

劉恆並不是漢朝的第一任劉姓代王。漢六年春正月,在臧荼、韓信、彭越等異姓諸侯王被誅滅之後,高祖開始分封同姓諸侯王,其中封兄宜信侯劉仲(又名劉喜)爲代王,這是漢王朝的第一任劉姓代王。此時的代王國轄代、雲中和雁門三郡五十三縣,其地均在恆山以北,地接匈奴。高祖七年十二月,匈奴攻代,代王劉仲棄國,自歸洛陽,被廢爲合陽侯(《史記˙高祖本紀》載劉仲封王在漢七年二月,棄國在漢八年九月,《史記》功臣表、將相表、諸侯王表時間各異,樑玉繩認爲皆誤。此據《漢書˙高帝紀》)。

之後,高祖立他和戚夫人所生的愛子劉如意爲代王,這是第二任劉姓代王。爲防止匈奴的侵擾,高祖這次還封親信陳豨爲陽夏侯、並以趙相身份統領邊兵,守衛趙、代邊防。

陳豨守邊,有效地抵禦了匈奴入侵。可有時最危險的敵人,往往不是外寇,而是內奸。漢十年八月,陳豨在代地發動了叛亂。

漢十一年正月,在平定了陳豨的叛亂之後,高祖回到洛陽。燕王盧綰、相國蕭何等三十三人請立劉恆爲代王。從這時起,一直到劉恆登上皇位,他一共當了十七年代王。這十七年,任憑外面風詭浪譎,他在代地的生活一直風平浪靜。既沒有遭遇像他叔父劉仲時匈奴的大規模侵擾;也沒有遭遇陳豨那樣手握重兵的邊將權臣的叛亂;更重要的是,在上層權貴激烈鬥爭,呂后殘害劉氏宗親時,他也能像沒事人一樣置身事外,最後還坐享勝利果實。

劉恆還是代文時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爲什麼能避免匈奴的大規模侵擾?

漢初之時,匈奴兵強馬壯,不時侵擾漢朝邊境。劉邦曾被圍在平城七天,最後幸得陳平奇計才得以脫險。孝惠帝和呂后主政之時,冒頓單于還寫信褻瀆呂后,言詞甚爲無禮,但迫於當時形勢,呂后也只能軟語卑詞。那爲什麼代王劉恆就能有幸避免匈奴的大規模侵擾呢?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得益於劉邦的妥善安排。這次封劉恆爲代王時,高祖把雲中以西從代國分割出來,設立雲中郡,作爲代國抗擊匈奴的一個屏障,同時把太原郡的許多地方劃歸代國,遂使文帝受封時代國的疆域,移到了恆山以南,轄代郡、雁門和太原三郡,王都也移到了太原郡。(《漢書˙高帝紀》:上還洛陽,詔曰:“代地居常山之北,與夷狄邊,趙乃從山南有之,遠數有胡地,難以爲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屬代。代之雲中以西,爲雲中郡,則代受邊寇益少矣。”)王都在太原郡的哪個縣,《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都晉陽,《史記˙孝文本紀》記載都中都。中都在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北,而晉陽在今太原市晉源區,二者之間相距八十公里左右。從《史記·孝文本紀》“(文帝三年)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復晉陽、中都民三歲。”的記載,如淳認爲劉恆初封代時,王都在晉陽,後來遷徙到了中都。而樑玉繩認爲:“當時詔都晉陽,而實居中都,亦猶韓王信詔都晉陽而請居馬邑耳。”

同時,劉邦還把宿將付寬任命爲代相國(原爲齊相國),並領兵守衛邊防。付寬是一名騎將,秦漢之時的騎兵的戰鬥力是很強的。他和同爲騎將的靳歙可謂戰無不勝,《史記》載他們“誅名將,破軍降城以十數,未嘗困辱,此亦天授也”。猛將守邊,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劉恆還是代文時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爲什麼能避免匈奴的大規模侵擾? 第2張

二是從高祖晚年開始,漢朝開始了以女人換和平的和親政策。在經歷了平城之圍後,劉邦命劉敬爲使,奉宗室女爲單于閼氏,並和匈奴約爲兄弟,每年送給匈奴一些絲綢、酒和食物等。惠帝和呂后秉政之時,繼續奉行和親政策,緩和了漢匈之間的對立衝突。雖然和親並不能徹底解決矛盾,但可以換得短暫的和平。文帝在代地的平靜生活,正是通過和親換來的。

可以說,代王劉恆既得與匈奴和親之天時,又得國域南移之地利,更得與守將和諧相處之人和,避免了匈奴的侵擾。

高祖劉邦駕崩後,呂后爲了獨握大權,開始殘害劉氏宗親。先是在漢惠帝二年,鴆殺了戚夫人所生的趙隱王劉如意,接着在高後七年幽殺了趙幽王劉友,逼殺了趙共王劉恢,後又使人殺了燕王劉建之子,使燕國絕後除國。那代王劉恆很可能是因爲他母親薄姬的不受寵幸,而得以倖免。在劉恆被封爲代王時,呂后能放薄姬隨子之國,也就沒有把他們看作危險的對手。在殺死了三任趙王后,呂后曾有意讓劉恆接任第四任趙王,而劉恆謝絕赴任,理由是“願守代邊”,呂后也不再強求。(《史記·呂后本紀》: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願守代邊。)也許呂后欲徙代王爲趙王,只是試探,其真實想法是封武信侯呂祿爲趙王。

劉恆在代之時,曾有一位代王后,她在代王未入立爲帝之前死去。非常蹊蹺,有關這位代王后的記載非常之少,少到不合常理——連姓氏都沒有留下。更爲蹊蹺的是,代王后生的四個兒子(《史記·孝景本紀記載“前後有三男”》),在文帝即位後三個月內全部死去,這就引起後世無限猜想。

劉恆還是代文時有着怎樣的經歷?他爲什麼能避免匈奴的大規模侵擾? 第3張

《史記˙外戚世家》記載:“四男更病死”。代王后因某種病早早離世,她的四個孩子很可能遺傳了母親的致病基因,先天不足。受古代低下的醫療水平所限,所以導致孩子相繼夭亡。

第二種觀點認爲,代王后的四個兒子都是被竇漪房所害。代王后的兒子是嫡出,且又年長,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將來是要被立爲太子的。爲了自己的兒子能被立爲太子,也爲了自己能被立爲皇后,所以竇氏謀害了代王后的四個兒子。

第三種觀點認爲,是文帝自己將四個兒子處死。呂后爲掌控朝政大權,大搞“劉呂配”,使大多劉氏子孫都娶了呂氏之女,代王后很可能也是呂氏族女。周勃等功臣集團和部分劉氏宗親發動政變,盡誅諸呂,連惠帝的四個兒子也被殺害。爲了讓反呂派安心,文帝必須與呂氏家族劃清界限,於是犧牲了自己的四個兒子。

其實,所謂平安代王,有天時地利之客觀原因,更是薄姬和代王劉恆藏愚守拙,自遠朝局的主觀爭取。代王最後坐享漁翁之利,以藩王入承大統,正以實踐爲《道德經》做了註解:“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