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的相關介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南蠻,秦國是戎狄,被中原諸侯國所歧視,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究竟是何種原因呢?秦國和楚國又是如何應對?

春秋時戰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紛亂複雜同時又豐富多彩的時代,它爲中國古代的歷史增添了很多的色彩,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留下了很多令人驚歎的經典思想,戰國時代的羣雄逐鹿、諸侯並起也爲中國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這個時代非常的混亂,發生的戰爭也是不計其數,使得中原人口數量急劇減少,但是這個時代的價值,恐怕是以後所有的和平年代都無法比擬的,尤其是諸子百家時期,百家爭鳴所帶來的思想碰撞,儒墨道法等十家九流的興起,讓當時的人們的思想漸漸地被解放出來,漸漸地從奴隸制社會的一些壓迫當中清醒過來,爲後來封建社會的建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正是因爲這樣的思想啓蒙纔有了後來的戰國七雄。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可以說,戰國七雄都是在春秋時期,這樣大的思想潮流之下所誕生出來的羣體,所以戰國時代的諸多諸侯大國都與一些重點的學術流派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也正是在這種思想與戰爭並存的年代裏,有趣的歷史現象也隨之發生。

熟悉春秋戰國歷史的人,可以發現在那些主要的流派當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都不待見楚國和秦國這兩個國家,像是我們異常熟悉的《詩經》就沒有收入楚國的篇目,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也拒絕進入秦國和楚國,那麼這又是什麼樣的原因呢?

我們今天就來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詩經》不收楚風、孔子不入秦楚的具體原因到底是什麼?而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之後,秦國和楚國又採取了怎樣的方法應對?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第2張

春秋時期,中原諸侯國歧視楚國

第一個我們來看楚國,其實當時的中原地區的人民對於楚國的歧視更盛於秦國,不僅是孔子,這連老子對於楚國也有極大的意見,因此,楚國本地的文化非常的興盛,但是《詩經》依舊沒有收入任何有關於楚國的篇目,可以說這樣的歧視是明目張膽的了,而這些流派或者說這些重要人物之所以不待見楚國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楚國不同於其它國家的立國特點,第二個字是關於楚國的身世。

我們都知道,在戰國七雄當中有六個國家都是由周朝所分封的正統諸侯國,燕國的國君是西周的王室,它的國姓是姬姓,是具有西周王氏血脈的,因此,燕國雖然落後,但是卻是最爲正統的諸侯國。

齊國的第一任國君姜子牙在武王伐紂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被尊爲功臣之首,由它所統領的齊國也是正統諸侯國;而秦國雖然與西周並沒有關係,但它卻是東周的開國諸侯,所以它在身世上還是沒有辦法詬病的。

韓趙魏這三個國家雖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諸侯國,但是它們的前身晉國卻是老牌諸侯大國,所以這些國家在出生上面都非常的正統,甚至可以說是高貴。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第3張

楚國得國不正,最初只是一個諸侯,自立爲王割據爲諸侯國

但是楚國卻不一樣,其實如果論起最原始的出生的話,它也是西周所分封的一個諸侯,後來楚國的國君卻不滿足於周天子給予他的稱號,認爲給予他的封號太過於低級,於是要求周天子爲它提升等級,但是周天子卻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否定了他的提議,結果楚國一怒之下便自立爲王,成爲了春秋時期第一個以王位自居的諸侯國。

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楚國雖然實際上還是一個諸侯國,可是因爲楚王的自立爲王,它其實已經成爲了一個獨立於周天子之外的個體勢力,楚王也不再是周天子至下的諸侯王,而成爲了幾乎能夠與周天子並尊的君主,這樣的行爲可以說給周朝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影響。

槍打出頭鳥,楚國被周天子孤立

當時已經進入了春秋時代,周天子對於各大諸侯國的控制已經開始削弱,但是因爲忌憚周圍的敵對勢力,同時又顧及自己祖先們傳承下來的政治傳統,所以它們並不能夠明目張膽的與周天子較勁。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第4張

因此,在這樣的一個歷史時間段內就極其需要一個出頭鳥,需要它去帶領着大家走出周朝的怪圈,成爲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而楚國無異於就是這個出頭鳥,它自立爲王之後,周組織不出任何的軍隊進行進攻,周天子想要討伐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楚國就在這樣自立爲王之後與周天子相安無事地並存了下去。如此一來,其它的各大諸侯國也就加劇了脫離周天子控制的步伐,周王朝的統治可謂是岌岌可危的。

楚國被維護周禮制的儒家學派稱爲背叛者

因爲,楚國其實是一個並不尊重西周正統的一個諸侯國,這一點與儒家的學說有着根本上區別。儒家人講究積極入世,講究尊重封建正統,尤其是孔子,他的主流學術當中就有一條爲克己復禮,也就是恢復禮樂制度,恢復禮教。

簡單來說也就是重新尊重西周的統治,讓整個天下恢復到原來的那種天下共主的形式上去。可是楚國的自立爲王卻給了孔子當頭一棒,讓孔子的主流學說成爲了一句空談,因此,楚國作爲一個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型國家,它反抗周朝的統治,甚至反抗天下共主的形式,自然而然的就與主張克己復禮的儒家勢同水火,儒家也稱楚國爲背叛者,以爲這個國家被判了西周的正統政治制度,自然也就不會將這個國家的一些經典的文化作品納入到《詩經》當中了。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第5張

楚人被認爲是南蠻,被中原人歧視

第二個原因是因爲楚國的身世,楚國的組成並不像其它的諸侯國一樣是中原人,它其實是由南部的蠻夷組成的一個國家,被當時中原地區的人們認爲是不開化的,認爲是野蠻的。因此,當時的中原人在面對這樣的蠻夷的時候有着一種天生的優越感,這種自豪和優越哪怕是聖人孔子都不能夠例外。

因此,在當時儒家人看來,楚國與中原地區的各大諸侯國都是不能夠相提並論的,簡單來說,就是它並沒有資格與中原地區的文化融爲一體,自然在他們的心目當中,也就不會承認這個國家的存在,同樣的也就不會承認他們的文化。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第6張

秦國被認爲西部戎狄受中原人歧視

看過了楚國,我們再來看秦國,相比於楚國,秦國的情況應該更加特殊了。它並不是一個反抗周朝統治的國家,我們上面已經提到過,秦國雖然不是西周的正統諸侯,但是它卻是東周的開國諸侯,當時西周滅亡,周平王進行東遷,東周成立。

周平王之所以能夠順利的進行東遷,秦國功不可沒,而秦國本身的立國也是非常的不容易,它所有的土地都是這個國家最初的人民實打實的打出來的,不僅是成立了一個秦國,更是收復了許多西周時期遺失的土地,可以說爲周朝的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即使如此,這個國家依舊受到了中原地區人們的歧視,這又是因爲什麼呢?原因還是因爲我們上述所提到的身世問題。

我們上述說過,楚國屬於南蠻,而秦國則屬於西部戎狄,與楚國一樣,在中原地區的人們看來都屬於未開化的蠻夷之族,這樣的國家在他們看來沒有資格與中原地區的各大諸侯國進行諸侯爭霸,同樣的,中原地區的人民也不接受它們的文化。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第7張

這其實是一種對西部蠻夷之人的歧視,因此興起於中原地區的很多主流的學派都不承認這兩個國家,並不將它們當成是周朝的附屬諸侯國,所以在周遊列國的時候則不會進入這兩個國家。

所以說,秦國和楚國在當時的境地還是非常困難的,這兩個國家不被中原地區的人們所承認,而本身它們又處於周朝的偏遠地區,本身的經濟發展就十分受阻,因此,它們在崛起的道路上遇到的困難,是中原地區各大封建正統諸侯國所不能夠想象的。

這兩個國家所擁有的絕大部分土地其實都是憑藉着自己的實力打出來的,像是秦國,當時周天子雖然將西部那些土地分封給了它,但是當時周朝已經失去了對那些土地的實際控制權,所以對當時的秦國來講是:如果打得下來就是你的,如果打不下來就聽天由命了。

而楚國也是吞併了無數小的諸侯國之後才擁有了後來的廣闊疆域,才成爲了後來人們心目當中那個地大物博的楚國。可以說這兩個國家都是在歧視當中成長起來的國家,但是這兩個國家後來卻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第8張

楚國漸行漸遠,並不希望融入中原文化圈

楚國則是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既然中原地區的人們看不起它,它就徹底地跳脫出了中原人的視野,行走在我行我素的道路上無法自拔,所以楚國一直以來的行事都是非常高傲的,它憑藉着它廣闊的疆域和它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是爲所欲爲,它並不希望自己能夠融入中原地區,它同時也不屑於與看不起自己的人爲伍。

因此,直到楚國滅亡它與中原地區的各大諸侯國之間都是有隔閡的;與此同時,在它一直以來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也從來沒有改變過它的基本政治制度,從立國開始到王國結束,它從未進行過一次徹底而完整的變法,是一個典型的一條道走到黑的國家。

秦國變法圖強,努力融入中原文化圈

而秦國則不一樣,它被中原地區的人們歧視,但是這個國家卻努力的將自己融入中原地區,讓自己能夠理解中原的文化,同時吸收中原文化當中的精髓與自身的文化相結合,最終在商鞅變法之後大出天下。它把當時中原人們對它們的歧視變成了恐懼,它讓中原人再也不敢歧視它,也正因如此,它才擺脫了曾經的蠻夷生活,成爲了一個真正強大的諸侯國。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第9張

在政治方面,它的內政十分平穩,對外策略也非常的犀利,商鞅的變法、張儀的連橫、范雎的遠交近攻都爲秦國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在經濟方面,曾經一窮二白的咸陽在戰國中期的時候就已經成爲了當時的國際大都市,在整個世界城市的排名當中都是位居前列的。

而在軍事方面,一出現了司馬錯、白起、王翦、王賁、蒙恬等等的軍事奇才,也正是這些人的崛起爲秦國開疆拓土,爲後來秦國的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秦國就是在這樣艱難的道路上一點一點的向前走,漸漸地豐富着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將它土生土長的文明向中原地區擴散,最終將自己與中原地區的文明融入了一體,成爲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諸侯大國。

我們看秦國和楚國的經歷還是比較有戲劇性的,這兩個國家在最開始的時候都面臨着同樣的境地,甚至最後失敗的楚國比勝利的秦國擁有着更加良好的開端,可是楚國卻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它只是一味的奉獻着自己的政策,只是堅持自己的分治制度,從來沒有進行過改善,最後它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實行的政策已經再也跟不上歷史發展的潮流,所以哪怕它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哪怕它擁有着強大的軍事實力,最終它也只能滅亡在秦國的鐵蹄之下。

詩經不錄楚風,孔子不入秦楚!對此秦國和楚國是怎麼應對的? 第10張

綜述

筆者認爲,秦國和楚國雖然因爲身份的原因受到了中原地區各大正統諸侯國的蔑視,但是這兩個國家卻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到了後來,中國人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人們有了“慕華夏者,則華夏之”的概念,也就是說,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進程當中,無論你有沒有正統的中國血脈,無論你是不是標準的華夏人,但是如果你能夠欣賞中原地區的文化,如果你能夠發展和傳承華夏的正統文化,那麼你就是一個華夏人。

就這樣,我們漸漸的將國家劃分的標準從血脈轉移到了文化,這也是爲什麼中華文化能夠如此豐富多彩並且連綿不絕的原因,因爲它是一個文化爲本的國家,血脈在文化面前顯得尤爲失色。

這其實就是秦國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巨大的好處,因爲正是從秦國開始,這種對於其他民族的鄙視和對於血脈的看重漸漸地變低詩經不收楚風,孔子不入秦楚,究竟是何原因?後來它們又採取什麼方式應對了?

也正是自那開始中華文化才變得極具包容性,纔有了後來的源遠流長。因此,雖然歷史的發展及其殘酷,雖然時代的發展及其多變,但是我們依舊不能夠忘記“慕華廈者,則華夏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