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武卒制”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詔令韓虔﹑趙籍﹑魏斯三家爲諸侯,《資治通鑑》載“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爲諸侯。”,自此韓、趙、魏三國正式誕生。公元前376年,韓氏、趙氏、魏氏三家廢晉靜公,而“三分其地”,因這三國同出於晉國,所以世稱爲“三晉”。當然韓趙魏三國雖“師出同門”,但畢竟有強有弱,因此在領土上也有優劣之分,這其中魏國就佔據了河東郡、半個河西郡、上洛之地和東郡等地。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從以上來看魏國看似乎在領土的劃分上賺了,畢竟魏國佔據了原晉國最富饒的河東郡,及戰略位置最重要的上洛之地,可以說魏國佔據的是中原的腹地,也是最爲富饒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春秋末魏國所處的位置,就會發現魏國的運氣並不好。正因爲它地處於中原腹地,所以就註定它將被其他的諸侯國包圍。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當時魏國的西邊是秦國,東邊是齊國與宋國,南面是楚國,西南是韓國,北面則是趙國。

可以說魏國所處的位置就是“四戰之地”,正所謂“天下有變,常爲兵衝”,再加上秦、齊、楚、宋和趙等環繞魏的諸侯國都乃是當世強國,所以稍有不慎魏國就會面臨亡國的危險。也就是在這樣內憂外患的環境下,魏國的國君魏文侯決定採納李悝的變法主張,開始在全國實施變法,史稱“李悝變法”。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2張

“李悝變法”主要包含四項變法內容,其一廢除世襲制度,改用以能力來“量才適用”。其二廢除井田制,採用“盡地利之教”的政策。其三實行法制,建立了完備的魏國法律《法經》。其四改革軍事制度,建立“武卒制”。而隨着“李悝變法”在魏國的成功實施,魏國的國力也越發的強大。它先後北抑趙,東滅中山,並連敗秦、齊、楚等國,從而開闢了大片疆土,一躍爲中原霸主,並雄霸天下60餘年的時間。

而“李悝變法”之所以能讓魏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其起到的作用最大的無疑就是變法中的第四條內容,那就是改革軍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可以說魏國就是因爲通過“武卒制”訓練出的一批橫行戰國無敵手的魏武卒,才最終取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3張

李悝對於魏國軍事改革的核心就是“廢除春秋時期一直盛行的“閒時爲民,戰時爲兵”的動員兵制,改行“募兵制”,從而建立起一支完全職業化的軍隊。”。而“武卒制”的出現就是建立在“募兵制”的基礎上,它的核心就是精兵戰略,即以真正意義上的職業士兵來替代原來魏國軍隊中大量存在的僱傭兵及動員兵,從而組建其一支精銳的重步兵,名曰“武卒”。

“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這就是“武卒”最恐怖的戰鬥力,而魏國也正是靠着這支強大的部隊,最終成爲了戰國一霸。當然需注意在當時“武卒”制雖是李悝提出的,但是真正去訓練魏武卒的卻是吳起。那麼“武卒”的戰鬥力爲何會如此之強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不可遇魏之武卒”這樣讓人膽寒的部隊呢?吳起又是如何訓練出這麼一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軍隊得呢?其實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4張

其一、“武卒”的選撥非常的嚴格,吳起建立的這支部隊的核心就是“兵不在多而在“治””,所以他在選撥上採用的是精兵政策。據《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就是說在當時要想通過考驗成爲“武卒”一員的,必須要身穿上身甲、股甲、阱甲三層護甲,頭帶鐵盔,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攜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糧,然後用半天的時間快速行軍約合40公里。

也就是說只有完成以上的任務,這位士兵纔能有資格成爲“武卒”,但是也僅僅只是有資格,並不是一定就能。不過想想看全身上下要穿着三重甲、鐵盔,帶着長矛、劍等這些沉重的裝備,然後在半天的時間完成急速行軍約40公里,你說就是完成這樣殘酷的考覈的士兵也只是有資格而已,那你說真正的“武卒”該是如何的精銳。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5張

其二、“武卒”的訓練方式十分超前。在當時他們在完成最基礎的考覈後,他們還需要進行單兵技藝訓練、陣法訓練、編隊訓練以及聯絡記號訓練等一系列的軍事技能訓練,只要在完成這些訓練後,他才能真正成爲一個合格的“武卒”。而且在當時吳起還特別注重發揮軍事骨幹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他採用的訓練方式是“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

而這樣的訓練方式不但能夠極大地提高訓練的速度,而且還能在士兵教學的過程中間接的磨合着大家的默契和信任度,畢竟這些士兵都是在相互的學習當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可以說他們就是一起長大的“武卒”,也就是如此在信任和默契方面,其他諸侯國的軍隊顯然是比不上“武卒”的,也正是因爲武卒們在戰場上的相互信任,和互相知道彼此的想法,才最終造就了後來無敵於天下的魏武卒。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6張

其三、“武卒”的待遇十分的優厚。當然武卒雖然在考覈上極其的嚴格,但是一旦你成爲武卒,那麼你就能享受到十分優厚的待遇。首先入選武卒的士兵的全家可以擁有免交徭賦租稅的權力,且還能獲得至少百畝的土地。當然如果你之前是奴隸的話,還能夠立馬解除奴隸的身份,而且如果你戰功卓著的話,還可以獲得象徵着貴族身份的爵位,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可以說正是因爲這樣優厚的待遇,魏武卒的戰鬥力才能變得如此的強大。畢竟誰也不想失去這麼一個優厚的待遇,誰也不想成爲奴隸。而如果想繼續擁有這些福利的話,那麼他們就必須拼命,必須爲魏國打贏每一場戰爭,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獲得更多的好處。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7張

其四、“武卒”的紀律性非常高。一個好的部隊,嚴格的紀律性是絕對不能少的,而事實上在魏武卒這裏也是如此。吳起建立的魏武卒從一開始就被灌輸着“一切行動必須堅決聽從指揮,否則嚴懲不貸”的思想,只要你聽從指揮,打贏勝仗,升職加薪都不是事,甚至你的家人也能獲得重賞。但是如果你不聽從指揮,哪怕是你有戰功,你也必將受到嚴懲,比如當年吳起率領武卒與秦人作戰的時候,一位士兵就不等待上級的命令直接衝向了秦人的陣營,最後雖然他勇猛的殺掉了兩個秦兵,但是吳起還是以他不按命令行事,將其斬首示衆。

也就是在吳起這樣嚴格要求紀律性的情況下,魏武卒在戰場上完全的做到了“令行禁止”。在當時魏武卒參加的戰爭,整個部隊不管是前進還是後退都能做到如同行月流水般的統一。軍官讓退就退,讓進就進,讓不動就不動。甚至即使是敵人衝到自己的陣營裏,只要軍官沒有下令進攻,他們就根本不會動。也就是如此,紀律如此嚴明的魏武卒最終成爲了整個戰國的惡夢。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8張

其五、“武卒”在編制上很膽大。有人不明白爲什麼對於魏武卒的編制要有“膽大”呢?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知道它是有什麼兵種組成的就知道了。熟悉春秋戰國的人應該都知道,在那個時候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都是看這個諸侯國擁有多少乘的戰車,越強大的國家它擁有的戰車也就越多。可以說春秋戰國就是戰車爲王的時代,幾乎所有的諸侯國在打仗的時候都是以戰車爲主,不管是組建什麼軍隊而都會加入戰車這一兵種。

但是我們再看看魏武卒的編制,它完全沒有戰車的影子,它是完全由步兵組成的兵團。而在當時除了魏國,就沒有任何國家的軍隊敢這麼做,所以可想而知在當時吳起是有多麼的大膽。當然吳起敢於這麼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在當時魏武卒不僅在兵種的組成上顯得很大膽,而且在軍隊的軍事單位的組成上也顯得十分的超前。在當時武卒的編制五人爲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爲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爲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爲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也就是“武卒”的基本作戰單位就是一千人。然後遇到戰事的時候,則會設將軍來統領數量不一的千人隊。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9張

可以說這樣的編制幾乎能夠確保魏武卒能夠在作戰的過程中保證絕對的靈活性,基本上統帥想讓魏武卒往哪裏打,它就能往哪裏打。統帥命令二五百主,二五百主命令五百主……命令可以一級一級的下達到軍隊的任何地方,因此可以確保做到“如腦使臂,如臂使手,如同手使指那樣的靈活”。同時這樣的編制還能確保魏武卒即使在戰敗的情況,也能夠在各級軍官的指揮下迅速的組成軍陣阻擋敵人的進一步追擊,正所謂“居有禮,動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追”。

此外,吳起在進行編組的時候,還會根據士兵擅長的東西來進行編組,如慣於近戰的編爲一隊,擅長弓箭的編爲一隊,善於攀爬的編爲一隊,就這樣每當戰事發生之時,吳起就會根據戰場上的局勢來講這些隊伍進行分別使用。也就是如此,在這樣靈活的編制下,魏武卒往往能做到出其不意的擊敗對手。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10張

其六、“武卒”的裝備很先進。衆所周知在戰國時期天下的冶金中心就在韓魏兩國,而這之中尤以魏國的兵器製作最爲發達,史稱“魏軍甲兵犀利”。而武卒就是在藉助這些精良的武器纔有了稱雄中原的資本,再加上當時魏國又逐漸將鐵製兵器加入到魏武卒的裝備當中。也就是如此在魏國強大的兵器製造業和鐵製兵器的支持下,在當時一位魏武卒的單兵武器往往能做到“披重鎧、持戈配劍、背弓弩、跨矢囊”,也就是武裝到牙齒。所以你說一個武卒就裝備如此精良,那麼由數萬這樣的武卒組成的魏武卒兵團,你說有多麼的強大。

可以說就是在以上因素的造就下,魏武卒最終成爲了一支戰國初期最強大的軍隊。公元前405年,魏武卒在龍澤大敗齊軍,殺死齊軍三萬。公元前389年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武卒擊潰五十萬秦軍,自此“武卒”名揚天下。公元前354年至350年,魏武卒先是攻破趙都邯鄲,後敗齊於襄陵,敗秦於定陽。在這三十餘年的時間裏,魏武卒在吳起等魏國將領的率領下,創造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不分勝負”的壯舉,鼎盛時期的魏武卒甚至攻下了秦國函谷關,奪取了秦國五百多裏的土地,並讓秦國數十年不敢再出函谷關半步。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11張

不過最終曾經強大無比的魏武卒還是沒有逃過“盛極而衰”的命運。公元前341年,魏武卒因龐涓的戰略失誤,最終損失慘重,自此徹底衰落,威風不再。公元前293年,隨着魏國在伊闕大敗於秦國,最後的精銳魏武卒損失殆盡,自此這支雄霸天下60餘年的精銳之軍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那麼這裏很多人都不明白魏武卒爲何會在伊闕之戰徹底的消失,魏國難道就沒有想過繼續訓練出魏武卒嗎?其實並不是魏國不想,只是“培養魏武卒的成本實在太高,而且時間耗費太長”。

剛纔我們也說了魏武卒的裝備是十分精良的,但是要打造這些精良的裝備所耗費的財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再加上每位魏武卒的待遇又是極其的豐厚,不但全家免交徭賦租稅,甚至還能獲得百畝的田地,所以可想而知一位魏武卒所耗費的財力有多大。而這就是如此,即使財力鼎盛時期的魏國也只能是勉強的支撐着,但是鼎盛時期的魏武卒也只是“有提七萬之衆”,也就是在當時鼎盛的魏國也僅僅只能維持七萬魏武卒的開支,可想而知魏武卒所耗費的財力有多大。而這份財力顯然不是已經處於衰落期的魏國能夠負擔的,畢竟此時的魏國不但失去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而且魏國內部的貴族又大量的兼併土地,所以早已不能滿足魏武卒的需要了。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12張

此外,最爲重要的是,魏武卒的培養除了需要支付大量的財力,還需要大量的時間。畢竟一支軍隊之所以能夠百戰百勝,除了靠武器裝備,更多的是依靠軍隊中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兵,而這些老兵顯然是需要大量的實戰過後才能培養出來的。但是顯然魏國周邊的國家是不會再給魏武卒培養的時間了,畢竟魏武卒可是壓了他們整整60餘年的時間,這時他們巴不得魏武卒早點消失,又怎麼會讓它再次出現呢?也就是如此最終魏武卒就這樣徹底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武卒制”是誰推行的?“武卒制”的具體內容是怎麼樣的? 第13張

當然不管如何,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就是魏武卒的出現的確造就了魏國的強盛一時。魏國能夠成爲當時整個戰國最強大的國家,魏武卒絕對是功不可沒的。如果沒有魏武卒,恐怕以魏國的地理環境,它早就被其他國家給聯合吞併了,但是正是因爲魏武卒的強大,所以周邊的國家纔不敢對魏國有任何的覬覦之心,甚至魏武卒還幫助魏國雄霸了戰國60餘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