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什麼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分別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爲什麼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分別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六國分別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晚唐著名文學家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曾如是說到。

孫皓暉先生在《大秦帝國》系列作品中,曾提出“術治亡韓,亂政亡趙,失才亡魏,分治亡楚,迂政亡燕,偏安亡齊”的觀點,與一千多年前杜牧的觀點遙相呼應——滅六國者,六國也。

接下來,我們就在孫皓暉先生的觀點上,一一分析山東六國是如何花式“送人頭”的吧。

爲什麼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分別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01亂政亡趙——戰國後期秦國唯一的對手,自己把自己玩死趙國,與秦國同出一脈,皆爲商朝名臣飛廉之後,同屬嬴姓趙氏。在五國合縱伐齊之後,戰國霸主齊國垮臺,秦國成爲了新的戰國霸主,而胡服騎射後的趙國取代了齊國,作爲山東六國之中的第一強國,自然而然地就接過了抗衡秦國的重擔。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內亂和政變的習氣一直便隨着這個國家……

在趙國立國之後,幾乎每代君王在位時期都會發生內亂或者是政變,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次: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與長子公子章、次子趙惠文王出遊沙丘,公子章趁機發動政變,結果被早有準備的趙惠文王迅速平定,公子章逃入趙武靈王寢宮之中,隨後被殺,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寢宮之中。

公元前245年,剛剛即位的趙悼襄王褫奪了廉頗的兵權,派樂乘代之,廉頗不服,率軍攻打樂乘,結果是樂乘敗走,廉頗隨後也逃往魏國,惹得趙國政局動盪。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離間計,又在郭開、趙悼倡後等人的唆使下,冤殺了趙國的國之柱石——李牧,使得前線趙軍全線潰敗,不久,邯鄲失守,趙國滅亡。

爲什麼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分別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第2張

02失才亡魏——人傑地靈盛產人才,卻有着“任人唯親、唯貴”的國策一說起魏國這個戰國時期的第一個強國,筆者想說幾個歷史名人:吳起、商鞅、孫臏、張儀、公孫衍、范雎、尉繚子。

不知道上面提到的這些名字大家是否都認識,心細的看官們應該已經發現了這些人的共同點,對,沒錯,這些人都是在魏國當過官或者就是魏國人。

魏國最多的東西是什麼?

答案是人才。

魏國糟蹋得最多的東西是什麼?

答案也是人才。

魏文侯時期,任人唯賢,禮賢下士,這才使得魏國成爲了戰國時期的第一個強國,也使得魏國迅速向官僚政治轉變,可是在魏武侯即位之後,“任人唯親”、“任人唯貴”成爲了魏國的國策,從那之後,吳起出走楚國,孫臏出走齊國,商鞅、張儀、范雎、尉繚子出走秦國,撐起了楚、齊、秦三國的霸業,在這三國的打擊下,魏國日趨沒落,最終走向亡國。

爲什麼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分別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第3張

03偏安亡齊——從廢墟中重建的齊國,不知居安思危,成了溫水中的那隻青蛙我們常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句話用在齊國身上是再好不過的了。

田氏代齊後的齊國,經過了幾十年的蟄伏,在齊閔王時期達到了頂峯,成爲了戰國時期當之無愧的霸主國,在那個時候,齊國北擊燕趙,東敗魏韓,南攻強楚,就連和齊國隔着魏國和韓國的秦國,都被齊國打進了函谷關,秦昭襄王只得割地求和,隨後,貪婪無度的齊閔王獨吞了富庶天下的淮泗之地,招致列國圍攻,對應了前半句——“國雖大,好戰必亡”。

而在田單復國後,從廢墟中重建起來的齊國呢,先是齊襄王“親小人而遠賢臣”,齊國最後一位具有天下格局的政治家——田單被迫離齊之後,又走進了另一個極端——偏安。

在齊國最後的五十多年裏,秦國一直攻伐着其餘五國,齊國深陷秦國“遠交近攻”的謀略之中,對各國的求援熟視無睹,齊軍也未與任何一國發生過戰爭,這在那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戰爭的戰國時期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情!

這個時候的齊國,如同泡在溫水裏的青蛙,慢慢地走向死亡,公元前221年,王賁、蒙恬等人率軍攻打齊國,齊王建不戰而降,滅亡的安安靜靜。

爲什麼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分別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第4張

04分治亡楚——國內世家大族分割中央權力,楚國始終無法在對外戰爭中全力以赴楚國,這個國家很是奇葩,它的政治體制並不像秦國一樣實行郡縣制,也不像周王朝一般實行完完全全的分封制,反而有些像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家在建立之初實行的那種“邦聯制”。楚王與中央朝廷就像是一個聯盟的盟主,而各個大族就像是聯盟的成員,分權與集權的問題穿插楚國始終。

楚國最初的強大是因爲允許周邊部族以“加盟”的形式,加入楚國,爲楚國開疆拓土,因此,楚國疆域極其遼闊,但也因此,楚王對大族始終無法形成有效的控制,楚王不得隨意褫奪大族封邑,楚王的政令也難以下達到各地。

作爲楚國的最高統治者——楚王,他難道就不想改變嗎?

當然想,曾經有一個叫吳起的人來到了楚國,提出要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王權,當時的楚王是楚悼王,他對吳起十分支持,吳起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吳起變法,可是呢,楚悼王沒過幾年就兩腳一蹬,駕鶴西去,接着大族就弄死了這個叫做吳起的人。

在這樣的體制下,楚國始終難以在對外戰爭中全力以赴,在楚國最後的那幾年裏,第一次秦楚決戰,楚國贏了,而且還是大獲全勝,秦國後院都要起火了,只要楚軍揮師西進,秦國就會自顧不暇。可是呢,在分治體制下的楚國,大族想要“見好就收”,楚王不得不讓楚南公項燕收兵,緊接着就是第二次秦楚決戰,在這一戰中,楚國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在楚南公“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悲壯之中走向了滅亡。

爲什麼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分別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第5張

05術治亡韓——不思自強,寄希望於陰謀詭計,卻鬧出一個又一個的“政治烏龍”韓國,在戰國時期就是一個打醬油的存在,怎麼打醬油呢?

一邊幫着秦國,坑着隊友,一邊打着醬油。

韓國歷代君臣在“術治”的影響下,都沉溺於“奇計救韓”之中,不思強大自身,反而想要靠着陰謀詭計強國,韓國曆史上有着三大政治烏龍:

移禍大邦:主動將秦國囊中之物——上黨郡,交給了趙國,提前引發了秦趙決戰,韓國君臣希望能夠坐收漁翁之利。結果呢,韓國身不由己地捲入秦趙決戰之中,非但上黨沒了,還搭上了韓國的所有重鎮要塞。

肥周退秦:割讓兩座城池給周王室,希望周王室以自身的號召力對抗秦國。結果呢,周王室在與秦國的對抗中走向了滅亡,秦昭襄王怒而攻韓,韓國損失十餘萬大軍。

治水疲秦:比起前兩個,這個政治烏龍短期來說,對韓國好處不少,但是從長期來說,這卻是爲六國敲響了滅亡的喪鐘!韓桓惠王派遣著名水利學家鄭國入秦,爲秦國修建“鄭國渠”,希望能夠耗費秦國國力,使得秦國無暇東出。秦國是無暇東出了,結果卻造就了八百里關中沃土,爲秦國滅亡六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爲什麼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分別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第6張

06迂政亡燕——在古老王族血統的統治下,思想、體制全方面僵化,終成亡國悲劇燕國,是戰國七雄當中,唯一一個真真正正擁有周王室古老王族血統的國家,也是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武王親自分封的國家,與周王朝幾乎同歲。

或許正是這種古老王族血統的影響,進入了戰國之後,進而使得燕國總能幹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公元前320年,燕王噲想要效仿上古先王,在蘇代等人的教唆下,竟然幹出了主動“禪讓”的事情,直接使得燕相子之與太子平展開大戰,引來了齊國的干涉,燕王噲、子之、太子平等人皆死於這次內亂之中,燕國幾近亡國。

公元前227年,鑑於韓、趙兩國已經滅亡,燕太子丹想要派遣刺客,希望能夠威脅秦王政歸還此前侵佔各國的土地,“荊軻提一匕首而改天下”,何其可笑?荊軻的刺殺,沒能換來秦國歸還各國土地,反而換來的是秦王政揮師北上,直接向燕國發起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