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宋朝以儒治國,雖繁榮昌盛卻也因“儒”滅亡!

宋朝以儒治國,雖繁榮昌盛卻也因“儒”滅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宋朝的相關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提起宋代,大家對這個朝代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又能想起來這個朝代發生過的那些事情呢?是著名的陳橋兵變,還是狸貓換太子,又或是靖康之恥和泥馬渡康王?

相信大家對宋朝的建國史應該很清楚,在唐末時期,藩王羣起割據,宦官獨大禍亂朝政,百姓民不聊生,還有不斷的農民軍起義,種種跡象都顯示着唐朝的氣數已盡。且在之後這段國家動盪的時期,軍人出身的趙匡胤幫助郭威推翻後漢,隨後,建立了後周政權。

宋朝以儒治國,雖繁榮昌盛卻也因“儒”滅亡!

郭威在去世之後,他的養子柴榮理所應當的繼承了義父的皇位,成爲了新一代帝王。

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柴榮在位期間,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的經濟開始復甦。

並且,他對外更是南征北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史家更是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繼位。

這個時候,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雖然,新帝已經上位,但是,新帝畢竟年幼,所以,即使柴榮有恩於趙匡胤,他也不會一直效忠於周恭帝。

宋朝以儒治國,雖繁榮昌盛卻也因“儒”滅亡! 第2張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周恭帝正帶領着衆位大臣慶賀新年,卻突然收到了一條假情報。

情報上說,北方的契丹和北漢聯兵一起侵犯國家的南部邊境。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後,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問計於宰相範質。範質暗示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最後,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但沒想到的是,在趙匡胤帶領軍隊到陳橋驛駐紮休息的時候,很多軍官都在一起商討出徵的事情,這其中,有很多將士都認爲周恭帝年幼,所以,自己爲這個年幼的皇帝拼命很不值得。以至於,在第二天一早,這些將士就將一件提前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然後,一起下跪對趙匡胤高呼萬歲。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也正是因爲這一夜的兵變,趙匡胤結束了中國古代近二百餘年的分裂與割據,開始了長達三百多年的宋朝統治。

宋朝以儒治國,雖繁榮昌盛卻也因“儒”滅亡! 第3張

趙匡胤在黃袍加身之後,先是帶兵橫掃了後周的殘餘勢力,緊接着,合併了荊湘、西討後蜀、攻伐南漢、收取南唐。在陳洪進納土和吳越歸地之後,北宋軍隊更是揮師北進,滅亡北漢,鏖戰燕雲,舉20年之功,圈畫了北宋的版圖。

雖然,唐朝的盛世時期可謂是萬過來拜,但是,在晚唐時期,國家卻變得是破敗不堪。而趙匡胤在這種情況下稱帝,可謂是壓力巨大。好在之後經過兩代宋朝皇帝三十七年的改善,最終,使得宋朝的經濟發展的越來越繁盛,甚至,直接成爲了世界上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國家。

唐朝在盛世時期,人口在八千萬左右,但是,宋朝在鼎盛時期的人口已經有了一億餘人。古代和現代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現在人講究的是簡單精煉,用最少的人幹最多的事。但是,在古代卻完全不一樣,古代沒有先進的機器,所以,一切工作都必須由人力完成。

因此,古代人口越多,勞動力就越大,經濟發展也就越快。

宋朝以儒治國,雖繁榮昌盛卻也因“儒”滅亡! 第4張

與其它朝代相比,宋朝的治國方略,可以用“有得有失”四個字來形容。

宋朝的皇帝按照皇帝集權、臣僚分權,中央集權,地方分權的原則,來制定各種國家管理制度,從而,有效的維護了國家政治的穩定性,也有效的消除了國家內部可能出現的各種內訌情況。

在宋朝的時候,雖然,科舉制爲很多寒門子弟提供了金榜題名的機會,卻造就了大量的文官政治,出現了“以儒之國”的現象。雖然,這種治國方式對政治穩定和文化發展都有比較積極的意義,但是,文官的行政效率低下,使得整個社會缺乏尚武精神,連國民都逐漸的從追求文武兼備變成了追求儒雅文官。

也因爲,宋朝的經濟發展的非常好,人們不再擔心溫飽問題,於是,便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也正是因此,宋朝的文化發展可謂是空前的繁榮,這期間,更是出現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像:蘇軾、范仲淹、王安石、李清照等文人雅士。

宋朝以儒治國,雖繁榮昌盛卻也因“儒”滅亡! 第5張

相比其它朝代,宋朝更像是繁榮時間的一場說不清道不明的春秋歲月。

總之,宋朝從建國到繁榮乃至落寞,僅存在了三百餘年,但是,這三百餘年的歌舞昇平、落英繽紛,以及種種風花雪月,都被我們記在了腦海之中。不論是范仲淹的岳陽樓,還是柳永的千古文章,亦或是蘇東坡的奇妙人生,他們的詩句所描繪的場景或是雄偉壯觀亦或是翹首顧盼,都讓人覺得回味無窮。

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趙匡胤通過整體民族的文雅化,保證了趙氏一族的身家安全,卻導致整個民族失去了安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雖是一首傷春之作,但是,詩人借景抒情,既道出了官場昇平之餘的閒愁,又暗示了亡國的先兆。